自国家实施高校“双一流”建设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都拼尽全力推动核心指标的发展建设,力求让自己(更多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序列。
新年伊始,齐鲁工业大学宣布喜讯,其在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若干核心指标上有了新突破。
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齐鲁工业大学介绍了学校2024年的工作成果:“一次性获批轻工技术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总数达到6个”、“8个学科稳居ESI全球排名前1%”“新增国家级人才10人,省部级人才23人”、“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牵头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获批国家级项目109项,成果转化合同额位列全国高校34位”、“牵头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建并顺利完成答辩,获批省重点实验室15个、省工程研究中心3个”……
关于遴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指标有哪些,虽然官方并没有明确的解释,但是从前两轮尤其是第二轮的入选情况来看,博士点、国家级科研成果、国家级科研平台是非常关键的指标。而在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在这三个指标上都有很大突破。
首先是博士点。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获批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共有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周光礼认为,扩容的高校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点,一所高校至少要有10个以上的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仅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就完成了几乎一半的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的指标。
其次是国家级科研成果。国家“三大奖”是衡量高校和科研单位科研水平的最高奖项,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另外近年来该校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以及光华工程科技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都非常有含金量。
最后是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国家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研发平台,属于战略性力量,以前基本上都分布在985高校以及部分211高校里,2024年齐鲁工业大学牵头的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新建并顺利完成答辩,使其全国重点实验室一举超过很多“双一流”高校,加上还拥有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资源非常丰富。
毫不夸张的说,2024年是齐鲁工业大学之年,在博士点、国家级科研成果、国家级科研平台这三大关键指标中,国家级科研成果和国家级科研平台都拿到了冲击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入场券,就是博士点数量还达不到指标要求。
好在山东省政府倾力支持齐鲁工业大学创建国家“双一流”,不仅拨发的预算经费领衔本省的省属高校,还出台了各种政策,才有了近年来的蓬勃发展。相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齐鲁工业大学在省政府的支持下,会再接再厉,早日达成指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序列。
对于齐鲁工业大学创建国家“双一流”,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齐工大“双一流”冲刺已是箭在弦上,引而待发,预祝齐工大早日达成高峰
齐工大加油冲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