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快刀,能斩断美国低效民主的乱麻?非也!

老哥零食屋 2025-02-09 14:04:01

马斯克操刀美国效率部的改革,决心很大。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壮志。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与特朗普所谋划改革的根本方法缺陷和面临的巨大风险。

马斯克,图源网络

马斯克式改革的方法缺陷

1.方法简单

马斯克的改革很简单,也很粗暴。就是进入美国财政部的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分析各个部门的效率。凡是花了钱,又看不到明显“绩效”的部门,就认为是不合格的,甚至是要砍掉的。

据此,马斯克首先大幅度削减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职位和经费,基本上等于把国际开发署砍掉了。

其次是马斯克要试图撤销教育部。按照特朗普的说法,教育部每年开支上万亿美元,然而学生的成绩总是在世界上排名垫底。

还有,马斯克联合特朗普还简直美国军工复合体和国防部,认为他们的效率太低了,并且认为那些人把美国军工引向了错误方向。

当然这是无论是美国国际开发署、教育部还是国防部,都存在不少问题,但马斯克的药过于猛了,等于是把洗澡盆和孩子一样倒掉了。

尤其是对于教育部的改革,特朗普已经下令他任命的教育部长,尽快拿出撤销教育部的方案并解雇自己。显示出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偏见。

美国宽松的教育环境一直是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有不少优点。难道特朗普和马斯克也看中PISA排名吗?把分数作为教育部是否成功的唯一依据吗?

马斯克,图源网络

2.管理机械

马斯克的效率管理说白了,就是就是用数字来进行管理。

因此,最好的管理者就是会计、审计人员以及计算机技术支持人员。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马斯克效率部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是20来岁的计算机专业人士,他们大都懂数据分析,懂财务。

刚才已经说了,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美国的国际开发署尽管有万般不是,但那也是美国联系全世界的纽带,是美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国际开发署根据美国的利益干了不少坏事,但也做了一些好事。因此,一刀砍下去,也等于是美国自断一臂。对美国来说,并不完全是好事。

总之,马斯克改革的管理缺陷就是只留那些看得见的效率,而抛弃了所有看不见的效率,这完全就是商人思维的体现。把商人思维拿来管理国家,肯定存在致命缺陷,负面效果迟早体现。

反马斯克者集会,图源网络

马斯克式改革的巨大风险

1.马斯克个人的风险

他虽以国家之名进行改革,但他手起刀落砍下的也包括不少民众的利益。联邦大批雇员也是国家公务人员,那些岗位也是美国人民的饭碗。

马斯克的改革无非是把那些公职尽可能拿掉,让人都去自谋职业,或者去给私营企业主打工。这种做法非常容易被对手利用,进而把那些人召集起来讨伐马斯克。

正如,一名美国议员说的那样“马斯克正在从人民的手中窃取权力”,因此要解雇马斯克。

另外,马斯克的改革直指军工、情报、国防、教育等利益集团,必然会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制。

马斯克与特朗普,图源网络

2.给国家带来的风险

马斯克是一个技术极客,相信技术的力量,是一个典型的工科男,他对于人文、教育、政治并不是很精通。

马斯克手中所拿的改革工具,无非是一套技术治理的陈词滥调,只不过是被他崇信的AI赋了一点能而已,而技术治理主义已经被证明存在重大缺陷。

技治主义(Technocracy)主张由技术专家和科学方法主导社会管理,强调通过数据、技术和专业知识实现高效治理。然而这种社会治理过度依赖技术逻辑,将社会问题简化为技术问题。

这可能忽视弱势群体的特殊需求,忽视民主参与,形成“技术官僚垄断”。技术专家也并非民选代表,可能引发公众对权力合法性的质疑。这种对技术治理主义的描述非常符合马斯克。

另外,技术治理依赖数据模型,但数据本身可能不完整、存在偏见,或无法量化复杂的社会现象,如文化传统、道德判断等。

可见,当硅谷科技巨头以“技术中立”为名介入社会治理时,必然会因垄断、数据滥用等问题引发批评。

理想的社会治理需要平衡科学、伦理与民主,应避免陷入“技术乌托邦”或“技术专制”的陷阱。正如哈贝马斯所言:“科学不能取代实践理性,技术不能替代公共领域。”

总之,如果马斯克和特朗普在技术治理上一条道走到黑,给美国带来的可能不是再次伟大,而是分裂和矛盾。

0 阅读:1

老哥零食屋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