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跑者刚开始跑步的时候,一定要养成的3个习惯!

秋天步爱跑 2025-04-09 02:58:31

对于刚开始接触跑步的朋友来说,养成正确的习惯,就好比给未来的长跑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这三个关键习惯,不但能提高跑步的效率,还能实实在在的降低受伤的风险,帮您在跑步时找到舒适和健康的平衡之处。

一、循序渐进:用心率衡量运动强度

刚开始跑步的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速度。正确的做法是把心率当作衡量运动强度的唯一标准:用220减去年龄,然后乘以60%到70%,这就是您的最佳有氧心率范围。

比如说,40岁的跑者,理想的心率范围是108到126 次/分钟。要是跑步的时候心率超过了标准,不妨改成快走,等心率降下来再接着跑。控制跑量要遵循“10%原则”:每周增加的总跑量不能超过上周的10%。比如这周跑了30公里,下周最多跑33公里。采用走跑结合的方式慢慢提升耐力,既能保护关节,又能让心肺系统慢慢适应运动的强度。

二、姿态管理:调整自然跑姿

您要是观察公园里跑步的人,会发现各种各样奇怪的姿势:像招财猫似的摆臂、低着头含着胸、大步流星地跑……这些错误的姿势正在悄悄地伤害您的关节。

正确的跑姿应该注意下面这些要点:上半身要挺直,把核心收紧,别左右晃动;摆臂要自然放松,手肘弯曲大概 90 度;步幅别太大,前脚掌轻轻落地,别让脚跟重重地砸在地上,可以试试“无声跑步”的训练。错误的跑姿可能会导致半月板磨损、下背痛之类的问题。建议跑步的时候用手机录个视频,对照着标准姿势调整一下。

三、科学养护:让身体能持续奔跑

动态热身:花3-5分钟做高抬腿、弓箭步、小步跑,让肌肉和关节滑液分泌活跃起来。

冷身恢复:跑完之后走5-10分钟,再配合静态拉伸(重点放松股四头肌、腘绳肌、小腿肌群)。

深度放松:用泡沫轴或者按摩球来缓解肌肉的紧张,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去。

要是不重视热身,可能会引发跟腱炎、肌肉拉伤,要是跑完不做冷身,会让延迟性酸痛更严重。建议把热身--跑步--冷身的时间比例控制在1:3:1(新手期)。

这三个习惯的关键在于树立“安全第一”的运动观念。刚开始跑步的时候,目标不是追求跑多远或者跑多快,而是通过科学的训练让身体慢慢适应跑步的节奏。

当您能轻松跑完30分钟的有氧跑,而且身体没啥明显不舒服的时候,才说明您真正做好了进一步提升的准备。记住:跑步是一辈子的运动,只有健康地开始,才能带来长久的快乐体验。

0 阅读:0

秋天步爱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