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最早不是头痛?医生:这4几种异常频发,大脑已悄悄病变!

小王科普下 2025-04-16 03:17:24

参考文献:[1]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脑出血早期预警信号与防治策略专家共识. 2023年第39卷第4期:145-152.[2] 中国卒中杂志.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疗指南. 2024年第19卷第2期:78-93.[3] 中华医学杂志. 脑出血早期症状及预防研究进展. 2023年第103卷第11期:867-873.[4]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高血压性脑出血前驱症状临床分析. 2024年第44卷第3期:224-228.

脑出血是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突然,死亡率高,存活者常留有严重后遗症。许多人认为头痛是脑出血的首要信号,实际上脑出血在发作前往往会出现其他不易察觉的预警信号。这些早期征兆若能及时识别并干预,可大大降低脑出血发生的风险,改善预后。

头晕、平衡失调是脑出血常见的早期预警信号,尤其是脑干和小脑出血患者。这类头晕与普通头晕不同,常伴有行走不稳、身体摇晃感,甚至稍一活动就有跌倒感。

国内一项涉及2786名脑出血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表明,约64%的患者在脑出血发生前1-7天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症状,但当时未引起足够重视。头晕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反复发作,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应提高警惕。

血压波动异常也是脑出血的早期信号。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约80%的脑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在脑出血发生前,患者常出现血压大幅波动,且血压控制难度增加。

即使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压仍难以维持在理想范围内。血压突然升高并伴有难以控制的状况应引起高度关注,特别是收缩压持续超过180mmHg或短时间内血压波动超过30mmHg的患者。

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是被忽视的脑出血信号。一侧肢体短暂麻木、无力,说话不清,视物模糊等症状,即使只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后自行消失,也可能是小血管已经开始渗血的信号。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约23%的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前2周内曾出现过类似"小卒中"的短暂症状。这类症状往往因为短暂而被患者轻视,殊不知这可能是大出血前的"警报"。

睡眠质量突然变差是脑出血的隐蔽征兆。研究发现,脑出血前期患者常出现失眠、多梦、早醒等睡眠问题。这与脑内微出血导致的脑功能紊乱有关。

一项对1258名脑出血患者的调查显示,约41%的患者在发病前一个月内睡眠质量明显下降。睡眠障碍伴随情绪易怒、性格改变等表现时,尤其需要警惕。

除上述症状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眼底异常。眼底检查可见微小出血点、血管迂曲等改变,这些变化往往是全身小血管病变的表现,也是脑出血高风险的标志。

刘医生解释,眼底血管与脑血管结构相似,眼底血管的病变常与脑血管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眼底异常可作为脑血管健康的"窗口"。

脑出血高危人群应特别警惕这些早期信号。年龄超过55岁、有高血压病史、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以及有脑卒中家族史的人群属于高危人群。若这些人群出现上述预警信号,应尽快就医。

杨医生强调,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具有叠加效应,同时具备多个危险因素的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成倍增加。

早期干预是预防脑出血的关键。对于出现疑似预警信号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颅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脑血管状况。

对于发现有脑微出血或其他血管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积极干预。这包括严格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大幅波动;规律服用降压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合理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尤其是老年人,要遵医嘱用药,避免不当用药增加出血风险。

生活方式调整同样重要。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g以内;戒烟限酒,研究显示吸烟和过量饮酒可使脑出血风险增加2-3倍;保持适当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控制体重,避免肥胖;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

脑出血如何及时识别?当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剧烈呕吐、意识障碍、言语不清、肢体无力或麻木等症状时,很可能是脑出血已经发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脑出血是争分夺秒的急症,黄金抢救时间为发病后6小时内,越早救治,预后越好。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脑出血这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尤为重要。通过提高对早期征兆的认识,落实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早期发现潜在威胁,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发生的风险。生活中应保持警惕,不要等到头痛欲裂、肢体瘫痪时才想起就医,那可能为时已晚。

大脑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也是最脆弱的器官。它的病变常常悄无声息,等到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脑血管健康问题上,我们应当保持敏感,对身体发出的任何异常信号给予足够重视。生命只有一次,健康需要我们用心守护。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