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吉利豪掷120亿收购沃尔沃,如今回报惊人,李书福这步棋走对了

甘俊贤齐说车呀 2025-04-10 23:34:29

话说当年,谁能想到一个造“便宜车”的,竟然敢打起百年豪车的主意?

这吉利,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吗?

那时候,有个哥们儿,叫小李,那可是个铁杆汽车迷。

听说这事儿,直接就乐了:“吉利?这不是那个造‘国民神车’的吗?要收购沃尔沃?这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嘛!”

说起李书福,荧幕前那可是个精明干练的企业家,但私底下,对汽车的热爱那才叫真。

听说他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汽车模型,没事儿就拉着工程师讨论设计,那股子痴迷劲儿,真让人觉得有点“反差萌”。

那时候,汽车圈里对这事儿的评价,那可真是不客气。

什么“蛇吞象”、“不自量力”、“中国汽车业的笑话”,各种标签都贴上来了。

但说句公道话,李书福能走到今天,靠的可不是运气。

早年间,他可是个“不安分”的主儿。

从冰箱配件起家,到捣鼓摩托车,再到一头扎进汽车行业,这路子走得,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想当年,吉利汽车刚起步那会儿,质量问题那是家常便饭。

但李书福愣是顶住压力,咬牙坚持自主研发。

据说,他还放出豪言:“汽车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吗?”这话听着有点“土”,但却透着一股子草根的自信和勇气。

话说回来,2008年那会儿,赶上金融危机,福特急着把沃尔沃这个“烫手山芋”甩出去。

而中国汽车市场,却像坐上了火箭,蹭蹭往上涨。

李书福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吉利实现技术升级和品牌提升。

可问题来了,吉利当时兜里也没几个钱啊!

一年利润才11.8亿,却要借120亿去收购,这风险,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

但李书福这人,骨子里就带着一股“敢赌”的劲儿。

他开始四处筹钱,找地方政府贷款,找银行贷款,甚至还舔着脸去找福特借钱。

据说,为了筹钱,李书福几乎跑断了腿,亲自上门拜访银行行长,那场景,想想都觉得不容易。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人情世故”。

据说,李书福为了和大庆市政府、上海嘉定区等建立信任关系,没少费心思。

毕竟,谁也不想把钱借给一个“不靠谱”的人。

其实,在收购沃尔沃之前,吉利还干过一件“大事”,那就是收购英国锰铜控股(伦敦出租车)。

虽然锰铜控股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但这次收购却为吉利提供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渠道,也积累了与国际品牌合作的经验。

这就像是练兵,为日后收购沃尔沃打下了基础。

2010年3月,吉利正式宣布收购沃尔沃,这消息一出,全世界都惊呆了。

收购完成后,李书福并没有急着“改造”沃尔沃,而是采取了独立运营的策略,保留了沃尔沃的总部和员工。

据说,这招儿非常管用,一下子就赢得了瑞典方面的认可。

想想也是,谁也不想被别人指手画脚。

吉利这种“放权”的做法,反而让沃尔沃的人觉得受到了尊重。

当然,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

吉利和沃尔沃在企业文化上,那可是“水土不服”。

但双方都努力克服文化冲突,最终实现了融合。

话说回来,吉利在瑞典设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专门吸收沃尔沃的技术,开发出了CMA模块化架构。

这CMA架构,可不是个简单的东西,它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让汽车的研发周期大大缩短。

有了CMA架构,领克汽车就像开了挂一样,在中高端市场迅速崛起。

这领克汽车,也算是吉利和沃尔沃合作的结晶。

当然,光靠技术还不够,还得有市场。

沃尔沃S80L国产化后,在中国市场卖得那叫一个火爆。

这S80L,也算是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当家花旦”。

有了沃尔沃这个“跳板”,吉利开始在全球市场“开疆拓土”,先后收购了宝腾汽车、路特斯等品牌,甚至还成了奔驰卡车的大股东。

这手笔,可真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一路走来,吉利也并非一帆风顺。

高负债率、技术保密协议、海外扩张的政治风险,这些都是吉利需要面对的挑战。

就拿美国政府审查车载芯片来源这件事来说,这可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

它提醒着所有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没那么简单。

当然,吉利也并非没有防备。

瑞典工程师私下透露,沃尔沃最新的SPA2平台,并没有共享给吉利。

这说明,技术合作,还是留了一手。

但不管怎么说,吉利收购沃尔沃,都算得上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壮举。

它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能买外国品牌,还能让它们焕发新生。

要说李书福这人,也真有点“预言家”的味道。

早在2018年,他就呼吁取缔燃油车时间表,这在当时,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站在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件事,不得不佩服李书福的眼光和魄力。

15年前,当李书福说要收购沃尔沃时,很多人都觉得他“异想天开”。

但15年后,吉利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蛤蟆也能变天鹅”。

吉利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有梦想,敢于拼搏,就能创造奇迹。

至于吉利未来会怎么样?

谁知道呢!

也许,它会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化汽车巨头,也许,它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

但不管怎么样,它都已经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像我那哥们儿小李说的:“一开始不看好,现在我为吉利感到骄傲!”

这故事,也挺像咱们普通人的生活:谁还没个梦想呢?关键是,你敢不敢去追!

最后,用一句歌词结尾吧:爱拼才会赢!

0 阅读:10

甘俊贤齐说车呀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