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的江南梦:《康熙南巡图》中的秘密

青笺画相思 2024-12-24 15:05:53

繁华的街道上,人潮不断,商铺与娱乐竞技和谐融洽,各国友人争相来拜,这就是大唐盛世。

今天我们跟随《康熙南巡图》重现了康熙盛世的辉煌,了解一下当时的民族风情。这幅画作是怎样诞生的呢?又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康熙南巡图》局部)

《康熙南巡图》这幅画共分为12卷,每卷的长度不一,大约在10米到20多米之间,宽度约为60厘米。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213米。它主要描绘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的盛况。

这幅图卷并不是完整的,有的下落不详,有的被其他国家收藏,中国收藏其中的五卷。

《康熙南巡图》第一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第十二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二卷、第四卷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吉美博物馆;第三卷现藏于美国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第七卷原在丹麦,现为加拿大某私人收藏;其余第五、六、八卷下落不详。

(《康熙南巡图》局部)

皇帝巡视从来不是为了吃喝玩乐这件事,他们都是带着目的进行巡查的,就像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疆土,四处巡查,最后死在了巡查路上,而康熙也喜欢巡查,但他都是南巡。

电视剧里康熙,每去一个地方就会收一名美女进宫,导致有人认为康熙下江南就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和美女。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他只是贪图美女享乐,他就不会是历史上的康熙大帝了。

他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 1705年和1707年连续六次南下,南巡的目的,主要是想发展生产,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笼络江南的士大夫阶级。

(《康熙南巡图》局部)

自康熙继位以来,农民军余部和南明小朝廷等各种力量还在反抗,直到1662年,康熙皇帝才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摧毁南明小王朝,俘获了永历皇帝,最后统一了全国。

但很快内部又爆发了三藩叛乱,直到1682年才最终平定三藩,政权才逐步稳定下来。

(《康熙南巡图》局部)

但连番的战争和混乱,使得人口急剧减少,土地大量荒芜,经济萧条,尤其是黄河的泛滥,对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1684年首次南巡时,康熙帝就作出了开挖海口、疏泻下河地区积水的决定,并下命于成龙负责。在随后的南巡中,他亲自测量、规划、部署治河工程,以减轻水患对老百姓的影响。

(康熙皇帝)

在南巡的过程中,他特意去了南京的明孝陵,他还在明孝陵前行三跪九叩顶礼,并对守陵人进行了赏赐。

明孝陵是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墓,他作为清朝皇帝前去祭拜明朝开国皇帝,这既是对前朝皇帝的尊重,也为了笼络江南的人心。

(朱元璋画像)

江南地区世家林立,自古也是人才辈出之地,康熙帝第三次南巡时亲临全国最大的考场——江南贡院。

他对于历史上科场弊案时有发生深感忧虑,于是手书《为考试叹》五律一首,这首诗后来被刻成碑,立于江南贡院之中。

(江南贡院)

他深怕自己的南巡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影响,因此沿途行宫也比较俭朴,随行护从只有三百多人。

根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帝在南巡期间游览了南京的玄武湖。他声明费用由朝廷承担,并要求将原本准备好的船只拆毁。

在游湖时,他诗兴大发,还写下了《后湖》五言诗一首:“淼淼后湖水,春来发绿波。飞鸣下凫雁,朝暮集渔簑。”据说,具体位置就是现在南京情侣园附近。

(《康熙南巡图》局部)

既然巡视到了金陵,那康熙住在哪里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曹家,在康熙皇帝六巡金陵,除了首次驻跸江宁将军署外,此后的五次都住在江宁织造署里。其中,第三、四、五、六次的南巡,都是曹寅接驾。

曹寅是清代文学大家曹雪芹的祖父、时任江宁织造,可以说,康熙、雍正两位帝王,同曹氏家族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连《康熙南巡图》的监画人,也是曹寅的弟弟曹荃来担任的,由此可见康熙对曹家的信任。

(曹寅画像)

为了把“南巡盛典”记录下来,在第二次南巡结束后,康熙皇帝就下旨开始创作这幅画卷。那这幅巨大的画卷是谁画的?

这就要提到一个人——宋骏业,他是御书处办事刑部员外郎,作为负责此事的官员,推荐了自己的老师王翚担纲主绘。

(王翚图像)

王翚,字石谷,是清初极负盛名的山水画家,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并称“四王”,再加上吴历、恽寿平,合为清初六家。

王翚的绘画过程被陈祖范在《王耕烟先生墓表》中生动地记载下来,这样的大幅画作并不是一人完成的,它是由多名画师共同创作的。

王翚负责总体设计及画中的山水树石,而人物、牛马等由其学生杨晋来画,房屋、舟车等,就由供奉内廷的其他画家绘制。

这种合作方式,其实在清代宫廷绘画中很常见,虽不是一人所画,但却很好的融入在一起,可见画工都是超绝之人。

(王翚《山村雨霁图》)

这幅画卷的独特之处,就是规模大、细节丰富,它不仅记录了康熙帝南巡的行程,还细致描绘了沿途的山川城池、名胜古迹,以及风土人情和经济文化景象。

画中有上万个人物,还有上千头牛马,每个动作都不一样,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康熙皇帝南巡时的热闹场面。

因此,画作一成,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嘉奖,一时间王翚名声大振,被尊为“画圣”。

不仅如此,康熙帝还想要授予王翚官职,但王翚婉言拒绝了,选择和学生杨晋一起回到常熟。

因为康熙帝曾赐给王翚一把题为“山水清晖”的画扇,所以王翚晚年自称为“清晖老人”。他的弟子很多,最后形成了“虞山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康熙南巡图》局部)

《康熙南巡图》,这幅清代宫廷绘画的杰作,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生动再现了康熙帝南巡的宏伟场面,还深刻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情和文化特色。

这幅长卷不仅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清代社会图景。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趋势,而且作为清代宫廷绘画的典范,其文化价值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