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贫困家庭,竟培养出了四个亿万富翁,其中两人曾是中国首富!

住顶楼小邹 2024-04-10 02:30:55

2021年,四川刘氏家族以121亿美元的资产,成功登上世界富豪榜单福布斯的186位。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诞生了两个中国首富,孩子全是亿万富翁的家庭,曾经却是需要靠“卖孩子,”才能吃的饭的穷苦人家。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寒门学子,到实现阶级跨越走上人生巅峰,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四兄弟

1945年,所有的战争尘埃刚落,而我国重建的曙光也正在破晓。就在这样一个充满期待,却又飘摇不定的年代,刘家长子刘永言出生了。

接下来的几年间,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也陆续降生。新生命的接连到来,也让这个小家充满了欢声笑语。

然而除了新生的喜悦环绕着他们之外,空空如也的米缸也让这个小家倍感压力。尤其是小女儿到来,更是压的这个小家喘不过气来。

一家人都张着嘴等吃饭,可父亲那点可怜的生活费,别说是锦衣玉食,就连温饱都成了奢望。在无钱无米的情况下,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也逐渐成为了刘家的日常。

而为了解决这一切,也为了让孩子们有条生路。其父亲刘大墉将二儿子刘永行“送给”了一个布商家抚养。

但因为一次意外,因孩子腿部受了严重的伤后,又被其送了回来。

至于其三子刘永美,虽说是交给了名叫陈耀云的村民收养,改名为陈育新。可两家之间,依旧没有断了联系。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生活窘迫,但刘家的孩子们却都十分争气,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知识的渴望。

刘永言聪明好学,在校成绩名列前茅,刘永行机智过人,修理电器无往不利,即便身体有残疾,刘永美也孜孜不倦地自学,最小的刘永好更是在短短一年时间就攻克了高中全部课程。毫不夸张的讲,贫穷并未扼杀他们求知的热情,反而化作了奋发向上的动力。一家老小勤恳刻苦,在艰难中互帮互助,用淳朴的手足之情温暖着冰冷的生活。

并用着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谊,在苦难中互相扶持、共同成长,为后来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风雨过后的天空

高考恢复后,他们如愿以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踏上了通往自由之路。可就在兄弟们以为生活终于有了转机的时候,现实又狠狠地扇了他们一记耳光。刘永言成绩名列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前茅,但在学校里,他发现自己的家境正成为同学们耻笑的对象。

虽然在课堂上成绩优异,但破旧的衣物却时常引来白眼。

贫穷的阴影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要想获得应有的尊重,单单靠学习是不够的。

不过好在他并未被现实击垮,反而充满着干劲。

毕竟曾经那么苦的日子已经熬过来了,现在的蹉跎又算的了什么呢?只要努力,自己就一定能拼出一个光明的未来。事实也的确如他想的那样,毕竟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无异于是天之骄子的存在。

刘永言对计算机软件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刘永行擅长修理电器,创业基础扎实,刘永美有着专业的农业知识,了解养殖业的前景,刘永好则对金融领域志趣盎然。

然而让众人意外的是,不仅是他,其余的兄弟们也放弃了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安稳地进入国营单位工作的机会,而是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来。

但幸运的是,这次的选择并没有错。

创业过程中的那点事

对于刘家兄弟来说,创业之路并非一馬平川。最初几年,他们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和失败。

一切都源于太过年轻、草率和缺乏经验。最开始,兄弟几个人凭借着一腔热血,对未来充满着期待。然而在寻找合作伙伴的过程中,他们很快意识到自己的天真和幼稚。

毕竟想要成功在商界站稳脚,光靠一身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缺少资金、市场渠道、管理经验等要素,注定会在当时那个环境下夭折。

然而临阵退缩显然不是刘氏兄弟的作风,面对现实的严峻考验,几人迅速调整了策略,并决定先从自己最熟悉和擅长的领域入手。

1982年,刘永美的名字被用于注册了一家养殖场“育新良种场”。

而在筹资过程中,是兄弟几人将自行车和手表等私人物品全部变卖,才勉强凑足了创业的启动资金。虽说这一且终于走上了正轨,但一路上的荆棘远比想象中的更为坚硬。

创业初期,所以的一切都是兄弟们亲力亲为。不管是饲养鸡鹅和鹌鹑,还是制作最基本的设备。

为了省钱,就连一把普通的剪刀都从两块钢板拼凑而成。

可虽说钱是省下来了,但最终落后的养殖条件和操作不当导致了无数次的惨重损失。甚至有一次,他们辛苦孵化出来的几百只雏鸡都被全部烧毁。每一次挫折,都像一记沉重的耳光,狠狠扇在兄弟们的脸上。

但是正如面对曾经的那些苦难一样,对方也并未气馁认输。反而在一次次的失利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也渐渐熟悉了养殖这一行业的门道。

终于,在1988年,刘永美的“育新饲料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也标志着他们正式进军这个领域。同时随着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刘家的几位天之骄子,又相继拓展了房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并最终在1991年正式成立了“希望集团”。

然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利益的分配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

为了避免陷入纷争的泥淖,1995年,四兄弟做出了一个看似不妥但实则英明的决定:集团分家,各自掌管一个方向。

这样一来,刘永言主攻技术研发,刘永行专注饲料和铝材业务,刘永美继续深耕养殖,刘永好则大举进军金融领域。

虽然分开了,但他们始终秉持着“群策群力,利在兄弟”的宗旨,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断发展,而希望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大当中。

也正是在同一年的发展中,刘永好与刘永兴,更是以6亿的身家,成为了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中国首富。

如今虽已过去了多年,但整个刘氏家族的荣光,依旧在持续发展着。

更重要的是,在“让自己的钱包鼓囊的同时,对方也并未放弃对慈善事业的追求。”

尤其是刘永好,更是用实际行动贯彻了什么是权利与责任并行。

刘永好的慈善人生

从1994年开始,刘永好就开始投身于“光彩事业”,专注于精准扶贫。

仅在20多年时间里,他就累计投资超过50亿元,在全国14个省份办了上百家光彩工厂,帮助数万名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同时,他还大量捐资助学,支持教育扶贫,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正是这些善举,让他在1997年还被评为了“中国十大扶贫状元”。除了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在灾难面前,刘永好也从未缺席。2008年汶川地震,他第一时间捐款1000万元用于灾后重建,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他又迅速筹集3000万元现金及防疫物资运送到武汉,全力支持抗疫工作。

更为可贵的是,对于这些行为,刘永好并未夸耀或宣传,而是将其视为应尽的社会责任。除了慈善公益,刘永好还十分重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他提出了“负责、善良、合作、和谐”的企业公益理念,要求企业要对社会负责,关心员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2020年的一次接受采访时,他就曾表示自己的会履行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如今,刘永好已经成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杰出代表,而他的事迹也成为了企业家社会责任的典范。

从初心到追求,从创新到奉献,他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企业家之歌,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笔者认为

在孩提时代,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兄弟们勤奋好学、向上争强的品格。

尽管家境贫寒,他们仍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勤勉好学,最终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而兄弟间的情同手足,也让他们在创业的艰辛道路上互帮互助、步伐一致。

从最初的白手起家,到后来跻身亿万富豪的行列,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一步步攻克重重难关,而核心动力就是对彼此的信任和依赖。

即便两度分家,股份上的利益也从未影响到家人之间的感情。

当初在面对收音机业失利时,几人果断调整方向,先立足自身最擅长的养殖领域。后来又适时拓展房地产、金融等多个产业,最终才得以构筑起一个覆盖多个领域的现代化集团。可以说,正是这种合理的人生观、值得赞颂的手足之情和明智的商业眼光,才让刘氏四兄弟最终走出了贫困,创造了不可多得的传奇人生。

对方数十年如一日的慈善精神,更让众人看到了一个中国企业家该有的美德。

参考资料:

【1】2018年4月9日,《家族企业》杂志:《四兄弟的秘密和希望》。

【2】2021年01月03日,新浪财经:《四川刘氏四兄弟的发家简史:二哥创立东方希望集团成为电解铝大佬,四弟刘永好是胡润最尊敬的中国商人》。

【3】2024年3月26日,澎湃新闻:《刘永好:新型消费背后是格局和产业链变化,传统企业必须要变革、创新》。

0 阅读:6

住顶楼小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