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的致命弱点:少了接班制度,缺乏权力移转制度的设计

红晓岩谈古论今 2025-02-21 09:57:45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最近我在看《读水浒:人性的十三种刻度》,看后颇有些启示,尤其是把企业管理这一套东西拿来比拟,原来也可以有不少趣味。

话说《水浒传》第18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这一回可说是《水浒传》整个故事的一大转折,主要谈的是已入伙梁山的豹子头林冲,趁着托塔天王晁盖等七人集团上山投靠,发动武力夺权,杀了梁山首领白衣秀士王伦,并拥晁盖为新的梁山泊主。

《水浒传》中,梁山泊先后有三代头领,王伦就是第一代的开寨始祖。林冲杀了王伦之后由晁盖上位;晁盖中毒箭挂了后,再由宋江接掌。

但这二次的接班过程却是各有曲折,主要问题就出在梁山泊少了接班制度,既无家族或朝代般的父死子继,也非现代专业经理人挂帅,缺乏权力移转制度的设计,结果都是以“政变”模式来过渡。

梁山泊本是个贼寇聚集之地,经济来源就是靠着打家劫舍、杀人放火,一帮人结伙落草,说着好听叫“聚义”,实则为以黑道帮派为基础的地方黑道武力。香港人称帮派为“社团”,套在梁山泊这草寇集团倒也贴切。

回过头来讲林冲这个关键人物,大家熟悉的是他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武艺自不在话下,当初因为漂亮的老婆被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看上,以致之后一连串被陷害、发配充军,最后演出“林冲夜奔”、“逼上梁上”的情节。

林冲为什么要杀王伦?

因为当初林冲被官府追杀,走投无路,受了柴进的推荐到梁山“入伙”,王伦原本并无意收留,并用献上投名状等手段一再刁难。但林冲为求安身,都忍了下来,排在宋万、杜迁之后,坐了第四把交椅,但这把怨气却在心里不断发酵。

晁盖等七人集团劫了官方的生辰纲后,想到梁山避避风头,但没啥本事的王伦有自知之明,不过是几百人的地方角头,哪能挤得下几个头头。当初容不下林冲,之后更容不下晁盖。

林冲看着机会来了,就想串谋晁盖这股外来势力。先是夜里私会了晁盖等人探底交心,讲了王伦心术不正、有妒贤之心,先定了调;随着晁盖上山的军师吴用心眼也坏,先捧了林冲武艺超群,再来就挑明了“这王伦理应让了第一把交椅”来挑唆林冲。

结果当然是一拍即合,第二天的山南水寨亭之宴,王伦故技重施,想给些银两打发晁盖另投他处,林冲二话不说,立马杀了王伦;晁盖人马不多,但武力够强,当下控制局面,为这场流血政变围势拍板。

林冲杀了王伦之后,也算有几分心思,内无嫡系枪杆,因而并没有自己上位,而是拥立晁盖为主,原本泊里宋万等另几个头头,武艺平平,当下即愿随哥哥“持鞭坠蹬”,完成了梁山第一次的权力移转。

这次的权力移转意义重大,一来是晁盖入主后号召力更强,梁山这个“社团”自此由原先的小本经营,开始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也才有了后话;第二,王伦走的是安于现状、不挑衅官方的偏安路线,但晁盖要呼群保义、扩编打贪,也为之后梁山究竟应该“造反”或接受“招安”,埋下路线之争的导火线。王伦的核心能力(武艺)不足,又只想偏安自保,自满于中小企业经营模式,但敌不过大环境的现实,且若当初能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培养几个好手,将林冲纳为己用,也不致落得死前还喊着“我的心腹在哪儿”的莫名下场;拒绝入伙(股)的结果,最后被晁盖来了个不算太光明的敌意并购。天王晁盖则是在坐上梁山泊主大位后,借壳上市,重新整理经营班子,延揽更多山头与“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合并策略,并打出“劫富济贫”的愿景招牌,开启梁山下一阶段的发展。

0 阅读:15

红晓岩谈古论今

简介: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