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被粪便炸出圈的航母,一场持续13年的国际采购马拉松——这就是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的奇葩诞生记。当别国军舰在风浪中接受洗礼时,这艘4万吨的“海上巨无霸”却在船厂里经历了人类海军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生化袭击”。
2018年中国春节的烟花还未散尽,印度科钦船厂就上演了震惊世界的黑色喜剧:200吨粪便沼气爆炸将钻井船撕成碎片,漫天飞舞的排泄物给隔壁的维克兰特号镀上了“天然防锈层”。这场夺走21条人命的荒诞事故,恰似印度航母工程的魔幻注脚——从2005年切割首块钢板开始,这艘承载大国梦的战舰就不断突破人们对军工制造的想象力。
被戏称为“万国博览会”的维克兰特号,堪称全球军工界的拼装教科书。意大利人画图纸,俄罗斯供钢材,美国造发动机,法国配雷达,以色列装导弹,最后再用印度自产的油漆“统一肤色”。看似精明的国际采购,却让航母变成了行走的“技术盲盒”:美制燃气轮机与俄式传动系统闹别扭,法国雷达和以色列导弹互不搭理,就连厕所排风系统都要调试三年。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建造过程的“三进三出”奇观:2011年刚造完船底就匆匆下水腾船坞,2013年装完外壳又泡回水里等零件,2015年裸奔状态下完成第三次下水仪式。这种“建建停停”的节奏,硬是把预算从300亿卢比拖成40亿美元,连印度审计署都忍不住吐槽:“这艘船是用卢比砌起来的。”
当2022年这艘“拼多多”版航母终于服役时,迎接它的不是礼炮而是故障警报:动力系统半路罢工,雷达屏幕雪花纷飞,舰载机升降机卡在半空。本想用法国阵风战机撑场面,却发现飞机翅膀比升降机还宽,最后只能继续用老旧的俄制米格-29K“将就”。印度海军将领私下哀叹:“能让它正常出港就算胜利。”
这场持续近二十年的航母马拉松,暴露的不仅是技术短板,更是整个工业体系的“软骨病”。当各国军舰比拼隐身性能时,维克兰特号还在为28节的“老爷车”航速发愁;当电磁弹射成为主流时,印度工程师还在研究如何防止AK-630近防炮误伤自家雷达。更讽刺的是,当新德里宣布开建第二艘国产航母时,科钦船厂还在为第一艘的厕所通风系统发愁。
航母不是用各国零件拼成的乐高玩具,真正的海洋霸权永远建立在完整的工业链条之上。看着维克兰特号甲板上七拼八凑的装备,不知印度是否还记得:六十年前那艘真正震慑印度洋的同名航母,正是英国二战时期的淘汰货。或许对于志在“两洋战略”的国家来说,与其急着往太平洋派遣“万国舰队”,不如先给自家船厂装上合格的化粪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