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时任美国太平洋海军总司令的费尔特,破天荒的亲自去了一趟台湾面见蒋介石。费尔特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当面劝说蒋介石派兵反攻大陆。对于达成此行的目的,费尔特可谓是信心十足,一路上的心情都轻松自在。
美国人的自信其一,印度对中国边境已经袭扰多年,这么多年来中国一直忍让,不愿意挑起战争。印度因此态度愈发嚣张,对中国的袭扰愈发频繁,经常在中印边境一带制造摩擦。终于在1962年,毛主席下定决心要敲打一下印度,一举收复失地,在一幅作战地图前,指着印军的据点说了一句“扫了它”,揭开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序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7298ddc63bcd520e4df91e73783d9af4.jpg)
在美国人看来,中国此举正好中了他们的下怀,因为美国在正面战场打不赢中国,所以一直在各方面制裁中国,并鼓动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不断挑衅。一旦中国开战,就难免陷入战争泥潭,届时美国再向印度售卖武器,不仅可以大发战争财,还能限制中国发展。
其二,蒋介石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对美国非常依赖,即便是二战的最困难时期,仍然寄希望于西方国家调停。后来蒋介石败退台湾,仍然叫嚣着要“反攻大陆”,甚至在抗美援朝时期,还曾主动要求派兵数万支持美国,足可见蒋介石这个人的私心很重,为了“反攻大陆”几乎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对于这个情况,费尔特十分了解,他还知道蒋介石初至台湾之际,曾经向杜鲁门求援,希望在他“反攻大陆”时能够给些支持。因为蒋介石当时不仅拥有相当数量的陆军部队,还有数万人的空军部队,仅各种战机就多达400多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c1e79396e74dff004efa3bbe3026ac41.jpg)
同时,蒋介石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各类战舰多达51艘。我军虽然接收了强大的重庆号,但当时也已经在蒋介石的空军威胁下被迫自沉海底了。也就是说,无论是海军还是空军,蒋介石当时确实拥有相当强的战斗力,相比于我军仍然占据绝对优势。
但问题在于,蒋介石空有战机和战舰,驱动战机和战舰作战的能源却十分匮乏。以当时所掌控的能源物资来计算,也不过能保证这些战机和战舰两个月的常规行动而已。尤其是后期保养问题,各类所需材料更是捉襟见肘,这才不得已向杜鲁门求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d4a9ad27a179103254f914cf99a583df.jpg)
但杜鲁门可不是罗斯福,他的水平和素质显然要低不少,在蒋介石与他沟通这些事情时,杜鲁门丝毫不给蒋介石留颜面,直接表达了对蒋介石不信任的态度,并拒绝向蒋介石提供援助。同时,杜鲁门还明确告知蒋介石,若蒋介石敢擅自发起大规模的“反攻大陆”,杜鲁门届时将会袖手旁观。
从这两点来看,蒋介石对“反攻大陆”的妄想始终没有放弃,只不过碍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未能实现。但现在与当年明显不同,印军在中国边境不断搞摩擦,中国军队吹响了反击的号角,蒋介石若能趁此时“反攻大陆”,岂不是梦寐以求的时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4f86175e0d192cabb4ec93ab3c43c0c1.jpg)
而最让费尔特自信的是,他在出发之前得到了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点头,同意蒋介石此时出兵大陆给予充分援助。也就是说,蒋介石这次出兵没有任何后顾之忧,而且还能获得美国提供的武器弹药和空军、海军所需各种物资。
费尔特认为肯尼迪的态度对促成蒋介石出兵十分重要,因为就在两年前中苏关系破裂时,蒋介石还提出过趁机“反攻大陆”的想法。
但由于当时台湾被美国人视为战略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担心蒋介石轻举妄动打乱部署,又因为美国当时碍于西方各国的牵制,不敢轻易扩大战争,所以肯尼迪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蒋介石再一次碰壁。
诸多原因汇于一处,费尔特自然是信心满满,一路上优哉游哉,满心欢喜的到了台湾面见蒋介石。两人见面以后,费尔特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仿佛是来帮助蒋介石实现愿望的圣诞老人一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de6ad2103200876e55ff8dfb0e59893a.jpg)
费尔特与蒋介石寒暄过后,谈话直奔主题,将肯尼迪总统的态度转达给蒋介石。费尔特又将此时的世界格局讲给蒋介石听,分析台湾此时出兵“反攻大陆”的好处。
为了打消蒋介石的疑虑,费尔特还专门对蒋介石说了他们打探到的相关情报,认为我军在西藏方面作战困难重重,几乎达到了一人作战九人补给,而且补给物资在途中还要大量消耗,我军必然难以应对。若蒋介石此时发兵“反攻大陆”,我军必然会首尾难顾,加上肯尼迪总统承诺的全力扶持,蒋介石幻想多年的“反攻大陆”必然能够一举成功!
费尔特的这一番话说完,几乎可以确定蒋介石必然欣喜若狂的答应出兵。但让费尔特感到意外的是,他说完这些话以后,蒋介石并未如他预料般笑逐颜开,反而显得颇为冷静。而蒋介石接下来所说的一番话,更是让费尔特感到坐立不安,最后竟然落荒而逃了。
蒋介石听完费尔特的讲述以后,一脸平静的告诉费尔特,我军的这场战争是收复失地的正义之战,若此时向大陆用兵,必然会遭唾弃,并非是费尔特口中所言的“用兵良机”。这一番话下来,费尔特意识到了情况不对劲儿,蒋介石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669ad17a81324153e1482d321c4916ea.jpg)
蒋介石想明白了什么?他此时想明白了自己一直被美国人当棋子,美国人一直以来支持他,此前考虑的是美国的在华利益,后来考虑的是美国在远东地区部署的防御体系,也就是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从来考虑的都不是蒋介石的利益。
此前一直不允许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美国人,此时为何一反常态?当然不是认为蒋介石“反攻大陆”时机成熟,而是希望他能配合印度一起搞事情,美国则趁机攫取更大的战争利益,而牺牲的却是台湾的将士。
在送走费尔特以后,陈诚提出过心中的疑惑,他当然不相信蒋介石会因为所谓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放弃“反攻大陆”,这不是蒋介石一直以来的夙愿吗?蒋介石告诉陈诚,他之所以拒绝此时用兵,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他看来,我军经过这么多年的大发展,此时对付印度很容易,而且动用的兵力并不多,台湾即便此时动兵也实现不了“反攻大陆”,只不过是给美国人当炮灰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