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红25军的处境十分艰难。原本红25军与红四方面军一起对敌期间,还能勉强与敌人周旋。但随着红四方面军调离鄂豫皖苏区,整个大别山地区就只剩下红25军苦苦支撑了。敌人又偏偏趁着红25军势单力孤之际,频频发动大规模进攻,导致红25军伤亡惨重,从一万多兵力骤降至3000余人。

蒋介石见此情景却十分得意,素来喜欢毕其功于一役的蒋介石,此刻又想着一举将红25军彻底抹杀干净。于是,蒋介石联系了张学良,企图派东北军全歼了红25军。
红25军一直以来有“童子军”之称,战斗力之强实属罕见。但大别山地区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一点从后来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时就能看出来。所以,即便是红25军这种战斗力极强的部队,在势单力孤之际,也在面对强敌时吃了亏。
不过,蒋介石对于歼灭红25军这件事上,也实在是太乐观了一些。当张学良按照蒋介石的意思,派东北军围攻红25军时,不仅没能一举实现军事目标,反而遭到了红25军的当头痛击。红25军在徐海东的指挥下,不仅在敌人的围攻中闪转腾挪,始终保持战斗力。
而且,徐海东还率领红25军在5月初打了一场漂亮仗。徐海东当时率部突然不跑了,反而猛攻皖西罗田县,打得张学良措手不及。徐海东打赢这一仗,可不仅仅是为了打赢一场战斗,而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

罗田县恰好是张学良的一处军需储备地点,敌人的数量不算太多,战斗力不足,再加上徐海东此举实在是太过出人意料,导致这场战斗结束很快。徐海东率部歼灭了罗田县的敌军以后,顺利缴获到大量物资,其中包括法币7000余元,还缴获了一百多条枪。
对于当时的红25军而言,能够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中取得一场大胜,又能在一场胜利中缴获如此丰厚的战利品,无异于沙漠中行走的人突然得到水和食物的补给。所以,这一场胜利值得庆祝,即便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徐海东,也因此而感到高兴,战后专门组织了一场庆功会。
红25军的战士们,绝大多数都是烈士子女,所以凝聚力特别强。因此,这场庆功会已经不仅仅是一场部队的军事举动,反而多了一丝亲情在里面。而徐海东呢?则像是这群孩子的大家长,在庆功会上给战士们列举战果,令全军将士都深受鼓舞。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却突然有一位年仅19岁的小兵站了起来,当众指出了徐海东此次指挥作战中的不足之处。了解徐海东的读者朋友们可都清楚,徐海东在军中的地位极高,他指挥作战的能力绝对没得说,如此年轻一个小兵,为何敢在庆功会上公开指出徐海东的不足?
但偏偏徐海东听完这个小兵的观点以后,不仅没有责怪他,还夸他有战术眼光,本事足以当连长了。徐海东给出如此高的评价,令在场众人纷纷称奇,再仔细回味小兵说的观点时,才意识到他确实有真本事,而徐海东也真有容人之量。
这个19岁的小兵大家并不陌生,他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刘震。彼时的刘震虽然刚刚参军不到三年的时间,但刘震的名字却在军中已经小有名气。为何如此?一来是刘震上战场打仗时勇猛,无论是多么艰巨的任务,只要交给刘震,绝对不会有二话。

而且,无论是枪林弹雨、刀山火海,刘震都会一往无前。刘震冲锋有多猛?他永远都会冲在最前面。即便是后来升职了,当了指挥员,打起仗来也绝对不含糊。以长征期间为例,当时的刘震已经是营教导员了,打起仗来却还是冲在前面,后来在陕南两次身负重伤,右腮被击中,这也是有人称刘震为“歪嘴子政委”的原因。
二来,刘震喜欢研究军事以外,还喜欢研究很多新鲜事物。尤其是洋人的东西和先进的事物,他都不会放过。例如,刘震喜欢研究火炮,这种理念很超前,因为当时我军之中缺乏运输能力,也缺乏使用火炮的人才,往往缴获了火炮也基本都是炸毁或者埋了,嫌弃火炮笨重。
但刘震不一样,他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却有极强的自学能力。每当作战过程中缴获到火炮的教材和火炮,他都会如获至宝,甚至对炮兵作战体系也深有研究。而且,刘震还喜欢新鲜事物。据刘震儿子回忆,刘震在哈尔滨时喜欢戴手表、穿西服,非常时髦。

所以,刘震在军中显得很不一样,既有本事又懂新事物。刘震在庆功会上站起来以后的讲话,也并非无的放矢,因为这一战他私下里深入研究过,确实有一些心得和见解。
连升三级刘震当时指出,这一战虽然打得漂亮,但也并未全无缺陷。徐海东听了他的话以后,本身就对军事指挥十分痴迷的徐海东,立刻就来兴致,询问刘震对这一战有何看法?刘震闻言,也真不客气,马上就开口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战斗打响以后,敌人逐渐已经稳住脚跟,失去了突袭的效果。但在这个时候,我军一直都凭借猛冲拿下敌人阵地,暴露出了火力不足的缺点。如果能够提前布置好更高的火力,肯定可以降低我军伤亡。笔者以为,刘震当时能够意识到这一点,与他对炮兵的研究不无关系。

第二,我军作战期间,进退始终做不到同进同退,给敌人留下了可乘之机。如果能够平时多操练部队,作战是协同性可以更好,也能降低不少伤亡。
第三,我军攻破敌军阵地以后,进入敌军仓库缴获法币和军需物资的时机有些晚了。如果能够提前半小时进入仓库,除了能缴获更多的战利品以外,部队撤出的时机也会更好。
徐海东听完这些话,深知刘震对此战确实有过研究,提出的见解也很独到,这才得到了徐海东的认可。徐海东对刘震不吝赞赏之词,称赞他能当连长的话也并非虚词,在这次庆功会以后,刘震就被破格提拔为75师224团1营1连的连长,充分体现了徐海东的识人之能和能者居之的用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