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历史上,毛泽东是中华民族最杰出的伟人。然而,在过去几十年中,某些居心叵测的或者不明真相的人,夸大毛泽东同志的错误,甚至无中生有。关于“浮夸风”,就是例子之一。
什么是浮夸风?
从字面上理解,浮是空虚或不切实际;夸是夸大、夸张。准确地说,以虚假、夸大的工农业或其它行业的业务指标和工作成绩向上级汇报,这样的工作作风就是浮夸风。
浮夸行为存在由来已久,而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口号鼓动下,许多人民公社、生产队相继放出所谓“高产卫星”,宣布亩产粮食达到万斤甚至十万斤。
夸大的农业产量,造成国家对农村的粮食征购百分比明显偏高,这就很容易引起当时农业人口粮食短缺、生活困难。
浮夸风如何产生?
1958年8月,国家有两项重大决策对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很大。一是确定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二是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各种报刊的宣传对浮夸风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样的口号,就是在报纸上以醒目大标题提出来的,在全国产生了重大负面作用。
弄虚作假的浮夸风是怎么来的?毛泽东认为:许多假话源于上级对下级过分的指标压力。
上级“一吹二压三许愿”,使下级很难办。上级要各种数据,要求下级天天统计、天天上报。于是下级单位就认为“反正产能就这些,你敢瞎指挥,我就敢乱报”,因此浮夸就起来了。
上级领导为何要压下级单位呢?毛泽东指出,从领导作风看,这缘自脱离实际的瞎指挥、不调查研究与主观主义。
具体说,一是脱离实际,不调查研究;二是主观武断,自以为是;三是贪多、求大、图快,在“大跃进”运动和“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要求中,只注重了“多”和“快”,忽略了“好”和“省”。
谁刮浮夸风?
毛泽东未必事事和时时都有先见之明,但他善于调查研究,勇于不断改进。他曾深有感触地,也颇为无奈地多次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有些事他们瞒着我。我去哪里,他们都能事先做好准备。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我就会犯错误。
中央政府各部门和地方党政领导以及基层群众,在国家总体形势下,头脑容易发热,于是,顺应了浮夸风,甚至助长或制造了浮夸风。
这里有几个工农业产量方面的实例。
——关于红薯产量:
一九五八年八月八日,毛泽东前往河南省商丘地区视察。他来到一块红薯试验田,问道:“这是谁搞的试验田?”
乡党委书记说:“这是社干部的试验田,计划亩产13000斤。”为了证实将来肯定丰产,当地负责人走进田里,扒出来多个红薯。
毛泽东为了不打击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平静地说:“红薯长势很好,不要再扒了。”
说着转身走向另一块红薯地。乡党委书记介绍说:“这是我搞的,计划亩产13000多斤。”
毛泽东不得不开始怀疑了,他说:“亩产13000多斤?秋后我再来看!”
毛泽东在返程的路上说:“脑子太热,没有科学根据,不符合实际嘛。”又说:“过去两千斤,今年真能搞四五千斤,就翻了番,就很好了。给下面打招呼,不要提万斤口号。”
——关于水稻产量:
一九五八年八月十日,毛泽东视察天津市东郊农业社。当地负责人汇报说稻子亩产可以达到10万斤。毛泽东摇摇头,表示不相信,他说:“不可能的事!”
他又说:“你没有种过地,这不是放卫星,这是放大炮。”
那位干部解释说:“农业社用电灯为水稻照明,用鼓风机朝水稻里吹风,说这样就可以达到亩产10万斤。”毛泽东仍然摇头,说:“吹牛,靠不住。我是种过地的,亩产10万斤?堆也堆不起来嘛!”
尽管毛泽东对那些高得离谱的亩产表示不信,但是整个国家形势如此,报纸上仍不断登出亩产2万、5万、甚至10万斤的消息。
——钢铁产量:
1958年8月召开北戴河会议,会议结束以前,毛泽东又把几个省市的负责人和冶金部负责人找在一起开会,调研钢产量当年比上一年翻一番,完成1070万吨的可能性。
毛泽东逐个询问意见,结果是:冶金部部长和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鞍山市委书记、武汉市委书记、太原市委书记都认为可行;后来又一个一个地问主要钢铁基地包括重庆、北京、天津、唐山、马鞍山,大家也认为没问题。
最后一位领导同志,他想坚持实事求是,他不赞成1070万吨,可是又不方便实说。于是他说:“主席,我建议把1070万吨登报,登报以后,大家都看得到了,义无反顾,就会努力奋斗。”他的意思大概是高目标作为鼓励,但实践中需照顾实际的生产能力吧。毛主席说,这是个好主意。
一位中央长期负责财经工作的领导同志,以谨慎而著名,他担心无法完成1070万吨,所以专门再次听取了有关负责人的单独汇报,过分乐观的汇报误导他也倾向于1070万吨能够实现。
后来冶金部自行反省、检讨,他们认为大跃进问题,是各部门负责人在那里“糊弄”毛主席。农村搞“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而工业也是这样。一位著名钢铁厂的党委书记就写了一首诗登在报纸上:“人有多大胆,钢有多大产;坐八百,看一千(万吨)。”
毛主席有何反浮夸文辞?
国内已经有学者从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言论入手,归纳出毛泽东关于反对浮夸风、警惕浮夸风的典型的讲话和指示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本人的思想过程。
“我们预计,经过三个五年计划,钢的年产量可以搞到两千万吨。今年是五百二十万吨,再有十年大概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了。……再搞五年,就可以超过一千万吨,或者稍微多一点,达到一千一百五十万吨。然后,搞第三个五年计划,是不是可以达到两千万吨呢?是可能的。”
原编者注:从上述看,目标都是符合实际的。实际也完成了上述指标。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 1970),1970年钢铁产量达到了1779万吨,1971年钢铁产量达到了2132万吨。
一九五八年一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指示《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
“……陕西宜君县的清河农业社,这个社在山区,一部分土地一造亩产一千六百五十四斤;广西百色县的拿坡农业社,一部分土地一造亩产一千六百斤。这些单季高产的经验,各地可以研究试行。”
原编者注:这时候地方上汇报的高指标已经显现。
一九五八年三月毛泽东在成都会议讲话:
“……现在有股风,是十级台风,不要公开去挡,要在内部讲清楚,把空气压缩一下。要去掉虚报、浮夸,不要争名,而要务实。有些指标高,没有措施,那就不好。总之,要有具体措施,要务实。务虚也要,革命的浪漫主义是好的,但没有措施不好。”
原编者注:主席说的不要公开去挡,就是不要给群众泼凉水;对计划指标是否能够完成,主席表达了忧虑。
一九五八年四月毛泽东在汉口会议上的讲话:
“总之,做事情要留有余地,要务实。粮食到手,树木到眼才算数。要比措施,比实际。现在很多指标还不是群众的东西,是领导在头脑中的,好多还是会议上的,到秋后看一看再说。”
原编者注:主席这个时候是希望达到高指标,但是一再强调要“务实”,反对“华而不实”。
毛主席如何纠正浮夸风?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后,各地工农业生产放“卫星”的消息不断传来,毛泽东虽然很高兴,但有所怀疑。于是决定到各地考察,以便了解实情、纠正浮夸。
8月份,有地方领导为了向毛主席证明亩产确实是10万斤,就找来小孩站到水稻顶上,表示下面确实是实实在在的水稻。
毛泽东感觉这太荒唐、太夸张,于是一语双关地进行制止:“娃娃,不要上去,站得越高,跌得越重哩。
11月2日,毛泽东到达郑州,在听取了众多地方领导实现的高指标以后,毛泽东不放心地反复询问:“有什么问题没有?不要只说成绩,我想知道有什么问题没有?”
可是连问几遍,大家还是众口一词地说好。
毛泽东有些无奈,他转头看到旁边站着的摄影师,便盯着她问:“你说说,有什么问题没有?”
受到了主席的鼓励,所以她大胆地说:“我就有些纳闷,怎么昨天晚上亩产还是400斤,到今天早晨就成1000斤了?有些干部一个比一个能吹。”
毛泽东扭头看看陪同他视察的地方领导,微笑着问:“你们到底是放卫星啊,还是在放大炮?”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表达了毛泽东对浮夸风的担忧和对纠正浮夸风的殷切期望。
参考资料:
“凤凰资讯”:高指标浮夸风 毛泽东为什么说要“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