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春游有多卷?曲水流觞,人间芳菲,春衫映绿杨,燕归韵悠长

润杨红楼笔记 2025-04-11 21:44:41

“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层台笑上楼”。春天来了,古人纷纷走出家门,与三五好友,踏青春游。他们春游不仅看景,而且写景,用诗词和画作,记录赏春的过程。让我们探寻一下古人如何春游?看看古人如何记录那年春色。

灞桥折柳。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早春时节,长安城南的灞水边,一队青衫士子正采摘新发的柳枝。他们腰间系着的酒葫芦在晨光中泛着琥珀色的光泽,雨露沾湿了布履,却无人顾得上拂拭。这是天宝三载的某个清晨,李白与好友折柳告别,离开了长安东游洛阳。

王昌龄、岑参等人都曾经在灞桥折柳赏春,然后与挚友分别,各奔东西。“杨柳多短枝,短枝多离别。赠远屡攀折,柔条安得垂,青春有定节,离别无定时。但恐别人促,不愿来迟迟。莫言短枝条,中有长相思,朱颜与绿柳,并在离别期。”

灞桥折柳,看似浪漫的春游活动,实则藏着多少悲欢离合。

春游不分时日。

古人一般在清明或者上巳节春游,然而很多年轻人则不遵守这个规则,他们想春游,就出去玩。

王维在《寒食城东即事》中写道:"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此诗描写唐代青少年在寒食节游春的盛况,时光正好,青年男女,踢球,荡秋千。即便不是节日,少年也会郊游。表现了少年人朝气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宁的闲适气息。

春服既成待东风。

春天来了,人们换上春衫,出门郊游。

秦观的《春日》描绘了女子穿上春衫的情景。“春衫初试薄罗轻,风拂柳丝舞不停”。

晏殊《破阵子》:“春衫着处香风满,蝶舞花间意自闲。”

春衫轻拂,香风盈袖绕,仿佛置身于繁花织就的梦境之中。蝶儿在花间翩跹起舞,它们的身影轻盈而自在,犹如自然界中最悠闲的诗人,于绚烂的花瓣间吟唱着春日的赞歌。每一片花瓣都似乎在低语,与蝶共舞,共绘一幅生机盎然、意趣盎然的春日画卷。

贺铸《浣溪沙》:“一袭春衫映绿杨,燕归时节韵悠长。”

一袭春天的轻薄衣衫映衬这绿色杨柳,微风轻拂,带着泥土与新芽的清新,燕子飞回来了,春天到了,漫步于这如诗如画的景致中,贺铸的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

春衫已经备好,就等陌上花开,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春游行囊。

古代文人雅士的春游,行囊更具风雅。白居易《春游》诗云:"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他的行囊中必携"文房四宝、茶具酒器"。

北宋《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百姓出游常备"茶床酒担、食盒香炉",更有讲究者携带"笔砚笺纸,遇景题咏"。

出游带笔墨纸砚、酒、茶、酒具、茶具的传统延续至明清。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述春游必备"诗笺数叠,酒筹一筒"。

在春游中,饮酒作乐是文人雅集的重要活动之一,酒筹不仅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还促进了文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曲水流觞醉花荫。

永和九年的会稽山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曲水之畔。羽觞随波流转,停在王羲之面前时,他挥笔写下"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千古绝唱。这场被王羲之记录在《兰亭集序》中的雅集,将春游推向了精神审美的高峰。

自此,"引以为流觞曲水"成为文人春游的经典范式,李白曾效仿此举,在桃花岩下"飞羽觞而醉月"。

百姓的春游则洋溢着市井烟火气。《武林旧事》记载临安百姓"倾城出游,笙歌鼎沸",西湖边"卖糖者吹箫,鬻果者摇鼓"。

这种热闹在敦煌壁画《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出行图》中可见端倪:宋国郡夫人骑着马,身穿衫裙,脚著高履,身披轻纱,头饰高髻,插花钗九树,近画面后部有随从九骑,分执扇、奁、镜、琴、炉、壶、包袱等物,最后部分是驮运、狩猎的队伍。这幅画让我们看到了千年前的人们是如何郊游的。

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描绘的"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正是这种民间狂欢的真实写照。

归去来兮有余情。

暮色中的洛阳城南,白居易与刘禹锡对坐残席。桃李纷飞中,白乐天吟出"尽日无人共携手,绿杨芳草向谁开"的怅惘。

这种春愁并非个例,晏殊在《浣溪沙》中写下"无可奈何花落去"时,手中酒杯映着满地落英。

文人雅士总能在欢宴中窥见永恒,王勃在《滕王阁序》里"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感悟,恰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诗意觉醒。

百姓的归途则另有一番意趣。

陆游《春日》诗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出村童嬉闹归家的场景。

《清明上河图》末尾处,可见醉卧牛背的老翁,衣襟上还沾着桃花瓣;挑担归家的农妇,篮中装着新摘的荠菜。这些细节被孟浩然写入"酒伴来相命,开尊共解酲"的诗句,成为农耕文明最温暖的注脚。

千年后的我们翻开《岁时广记》,仍能听见兰亭流水的淙淙声响,看见长安少年打马过曲江的潇洒背影。

古人春游从来不只是简单的出游,那是人与天地的一场郑重对话,是借着东风舒展被寒冬禁锢的心灵,在飞花令中传递着对永恒的叩问。

当现代人驱车涌入景区赏春时,或许该在引擎轰鸣中侧耳倾听——那穿越时空而来的,不仅是"暮春者,春服既成"的吟诵,更是整个文明对自然与生命的礼赞。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