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爱情从天而降,赵云严词拒绝,他什么时候结婚成家的?

八公读历史 2025-03-18 19:10:54

赵云赵子龙,以白袍将军的形象青史留名,关于他的婚姻、家庭则近乎一片空白。但是可以肯定,他是有老婆和孩子的。

这白纸黑字、有据可查。《三国志》中说,他有两个儿子,大的叫赵统,小的叫赵广。有子必有妻、必有家,这毋庸置疑。

赵云成家于何时?不确定,大致可以推定,是在刘备平定益州、进入成都之后。

当时,跟随刘备进军西川的将士,在成都城内四处抢夺财物和美女,刘备没有什么可以奖赏他们的,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这时,赵云出来说话了。

赵云说,以前霍去病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咱们曹贼未灭、汉室未复,怎么就想着安居乐业享清福、老婆孩子热炕头了呢?为了有个家,还要毁了别人的家?

赵云这么说别人,前提是得自己干净,然后才能底气十足、理直气壮。由此可以推断,这个时候子龙将军还没有结婚娶妻。等到三国大局已定,刘备都敲锣打鼓做起了皇帝,他才娶妻成家。

赵云的老婆是谁,历史上没有记载,连小说《三国演义》中也没有提到,但是传说挺多。

比如马超的妹妹马云禄,比如赵范的嫂子樊氏,等等。基本上都是捕风捉影不靠谱。

赵云和樊氏的瓜葛,正史《三国志》中没有一个字的记载。但是一本《云别传》的书中却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书中说:

(赵云)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

《云别传》的性质几乎和史书差不多,有人考证这段记载的可信度高达100%。

其中透露的信息有三点:

樊氏是倾国倾城的美女,但是寡妇,也是降将的嫂子。

赵云在赤壁之战后,夺取桂阳并代理太守,取代了赵范的地位。

赵云不愿娶樊氏,不是因为樊氏不美,也不是因为他和赵范为结拜兄弟,而是觉得他和赵范同姓,赵范的嫂子就是他的嫂子,娶嫂子于伦理不符,这是于私。于公是赵范初降,人心叵测,不可上了赵范的当。

需要说明的是,在汉朝,虽然不认可匈奴人对嫂子兄死弟娶的收继婚制度,但是小叔子和寡嫂结婚并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也不会受到人伦的指责。

另外,所谓嫂子,也是赵云的认知,赵云和赵范并没有结拜为兄弟。这可能只是他故意找的借口。

小说《三国演义》比《云别传》写得精彩:

结拜:

(赵)云出寨迎接,待以上宾,置酒相饮,纳了印绶。酒至数巡,范曰:“今说起将军姓赵,某亦姓赵,五百年前是一家。将军乃真定人,某亦真定人,又是同乡。倘若不弃,结为兄弟。”子龙与赵范同年,子龙长四个月日,范因此拜子龙为兄。

欢宴:

子龙教四门挂榜,安民已毕,赵范邀请入衙筵席。酒至半酣,请入后堂相待。子龙见范殷勤,强饮微醉。

相见:

(赵)范入后堂,请出一妇人与子龙把酒。子龙见其妇人,身穿缟素之衣,有倾国倾城之色。子龙问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子龙改容敬之。樊氏把盏毕,范令就坐。子龙不肯,樊氏辞归后堂。

求婚:

子龙曰:“贤弟何必烦令嫂举杯耶?”范笑曰:“中间有个缘故,贤兄勿阻。故兄弃世,已及三载;家嫂守寡,终不为了。弟常劝改嫁之,嫂曰:‘若三件事兼全,我方嫁之:第一要名誉动荡,人才出众;第二要与家兄同姓;第三要文武双全。’旧曾有识,普天之下,那得这般巧的?今将军堂堂仪表,名震四海,与家兄同姓,先在乡中未必与家兄不相识。况兄文武兼全,智勇足备。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数十万嫁资,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戚,可乎?”

拒婚:

子龙大怒而起,厉声而言曰:“汝嫂即吾之嫂也,岂可作乱人伦之事乎!”赵范羞惭满面,答曰:“我好意相待,何无礼也!”遂乃目视左右,有捉子龙之意。子龙已觉,一拳打倒赵范,忿怒上马,出城去了。

赵范为寡嫂樊氏求婚于赵云,事先必然征得樊氏同意,否则一寡居女子不可面见陌生男子,并公开敬酒和求婚。

赵范这么做,可能有两重考虑,成则巴结赵云,并靠着赵云攀上刘备的高枝儿,以后即便不飞黄腾达也可平安无事。

赵范所提三个条件全是吹捧赵云,除了赵云天底下哪里还能找到达到如此标准的男子呢?

不成就借机除掉赵云,这一点有事实依据,赵云翻脸,赵范早就做了动手的准备。

令赵云没有想到的是,对与樊氏的婚姻,家里老大老二都是乐见其成的态度。

对诸葛亮,赵云说的是,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之大事?

哪知刘备却说,今日大事已定,与汝娶之,若何?

对此,赵云回答说,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

樊氏被赵云拒婚,从此下落不明。历史关注宏大叙事,没人去关心一个弱女子的去向。但是在东汉和三国的兵荒马乱中,她的命运可想而知。

赵云拒婚敌军女子,或者说身份不明的女子,理由千万条,很重要的一条是没有得到刘备的批准,刘备和孔明的话已经消解了他的顾虑。但是他这时候必须坚持到底。

因为他不知道刘备的话是真是假,刘备也许只是试探而已。能被厚黑大师曹操称作英雄的刘备,心理怎可轻易琢磨?

所以赵云的道理有大有小、有公有私:大的是我怎么能因为一个小女子耽误主公的大事?小的是天下女子多的是,我怎么一定要找樊氏这样一个寡妇呢?

这不是坏了我的名声吗?不是寡妇坏名声,而是阵前娶妻坏了他一贯高大伟岸的名声。

刘备这时不得不赞叹说,子龙真丈夫也!

从对话来看,赵云的大事和刘备的大事是不一样的,或者说是有层次的,赵云的大事当是平定天下、恢复汉室,是目标;刘备所说的大事就是打下桂阳,这是眼前的大事,赵云所说的大事才是刘备真正的大事。

刘备当然知道自己真正的大事,他这么说,是为了劝导赵云结婚成家而已。《三国演义》以此塑造刘备的仁君形象。

《三国演义》也借此树立赵云的大丈夫真男儿形象。

其实在刘备看来,做大事和找老婆并不矛盾,他一生说白了就是一直在搞大事、娶老婆、死老婆、娶老婆,当糜夫人、甘夫人身死后,他就觉得很不得劲,被人劝说“人若无妻,如屋无梁”之后,很快就娶了孙夫人。

而赵云既然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并打定主意大事不成、何以家为,后面的主要任务当是帮助刘备平西川、称汉中王、称汉皇帝,一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等到大事尘埃落定,才想到自己的婚姻小事。

赵云有大格局大见识,在刘备要为关羽报仇攻打东吴的时候,他是为数不多站出来劝阻的人,他说的是,曹魏才是国贼,兴汉才是国策,怎么能因私仇而废大局呢?

这样的话,诸葛亮没有说,文武大臣大都没有说,后来才导致夷陵之败、白底托孤,蜀汉进入万劫不复的下行轨道。

这样的赵云,哪里会把一个樊氏放在眼里?即便她是天姿国色,即便是刘备和诸葛亮不知真假的力推。

如果换作职场的您,会禁得住国色天香美女的诱惑吗?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