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14日那天,清朝快结束时的第二个皇上,也就是光绪皇帝去世了,这事儿让整个国家都大吃一惊。
对清朝的人来说,光绪皇帝还算可以。在他统治那会儿,搞了个戊戌变法,就是想着改改老规矩,让国家变得更强,老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尽管那次改革最终没能成功,光绪皇帝也因此被慈禧太后完全控制,再也无法大展身手,不过,这件事好歹给沉闷的清朝带来了一丝希望。所以,光绪皇帝一走,老百姓心里都挺难过的。
可谁也没想到,光绪帝一走没多久,清末真正掌权的那个慈禧太后,也在1908年11月15日下午5点,在仪鸾殿咽了气,那时她73岁。他们俩,前后脚走的,就差了11个小时。
清朝的皇上们平均能活到53岁多,不得不说,爱新觉罗家的人挺长寿的。要说有哪个皇上短命,那就是同治皇帝了,他也是被慈禧太后管着的,结果19岁就没了。
让人心里直犯嘀咕,光绪的死,慈禧到底有没有插手呢?慈禧走的那天,到底都经历了啥?
1908年11月14日那天,光绪皇帝病得很重,宫里的太医们使劲浑身解数也没救回来,他这就开始慢慢走向生命的尽头了。
光绪帝没有儿子,按照老规矩,这时候就得慈禧太后和那些大臣们一块儿商量,从光绪的亲戚里挑个合适的人,立为新皇帝。
这天,庆亲王、醇亲王、恭亲王,还有大官袁世凯和张之洞等人,都急匆匆地跑到慈禧太后住的仪銮殿,一块儿商量国家大事。
袁世凯和张之洞,他们是汉人官员,对新皇帝的人选,他们知道自己不便插手。所以,他们一到场,就主动躲开了。其实,决定新皇帝是谁的,就那么三个人:醇亲王、庆亲王,还有慈禧太后。
一开始,庆亲王建议让溥伦来当新皇帝。溥伦啊,他是道光皇帝那一脉的正统后代。你想啊,同治皇帝早早就没了,皇位就落到了光绪这个旁支手里。现在光绪也没留下个儿子,也是早早走了。那咱们何不趁这个机会,把皇位再交回到道光皇帝的长支手里,这样也算是给祖宗们有个合理的交代了。
庆亲王的那个建议,醇亲王也点头同意了。虽然这样一来,支持的人就占了多数,但慈禧一直没表态,整个场子一下子就冷了下来,大家都僵在那儿了。
过了一会儿,慈禧开了口,她说打算让醇亲王的儿子溥仪来当新皇帝。
庆亲王心里头有点不乐意,可慈禧太后一句话就给他噎回去了:
以前啊,我牵线让荣禄的女儿嫁给了醇亲王,其实就是想把醇亲王的大儿子过继给荣禄当继承人,算是报答荣禄一辈子对朝廷的忠心。荣禄在庚子那阵子,拼死保护大使馆,硬是把大局给稳住了,咱们国家这才没乱套,荣禄的功劳大得很。所以今年三月,朝廷还特地赏了他夫人不少好处。现在,咱们又立了醇亲王的儿子做继承人,还升了醇亲王做监国摄政王,这职位啊,比以前的议政王还要高一头呢。
慈禧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醇亲王站到了她那边。醇亲王一听,立马跪在地上感谢慈禧的恩典。这样一来,庆亲王也没辙了,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安排。
说实话,慈禧打算让溥仪当皇帝这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就在几天前,她就让人把溥仪接到宫里来照顾,意思已经摆明了。现在正式让他坐上那个位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就这么着,三个人简单聊了几句后,清朝迎来了最后一位皇上,溥仪。
新皇上的人选一经敲定,这事儿很快就传到了光绪帝那,他当时病得不轻。让人没想到的是,平时总闷闷不乐、话也不多的光绪帝,一听到这个消息,竟然变得异常开心。他满脸笑意地对身边的人讲:“选个年纪大点的皇上,不是挺好吗?太后您就放心吧,这决定挺棒的。”
这话听起来挺纠结的。光绪帝明确表示过,他想立个年纪大点的皇帝,但接着又说,选溥仪当皇帝这主意“挺不错的”。
可能是这么多年一直对慈禧言听计从,都已经成了老习惯,就算到了他快不行的时候,他也没胆量去顶撞慈禧,只能硬撑着精神,默默接受了这一切。
光绪讲完那话没多久,人就开始迷糊了。身体越来越弱,边上的太监赶紧准备给他换上寿衣。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儿,按那时候的规矩,皇帝咽气了再穿寿衣不吉利。所以太监们得全神贯注,最好是赶在皇帝断气前一个小时左右就把衣服给换上。
可就在这时,太监正打算伺候换衣呢,光绪皇帝却突然像是回光返照一样,他软绵绵地摆着手,想赶走太监,看起来就像是对命运做最后的挣扎。
那天下午五点钟,光绪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内心煎熬后,走完了他的一生。
英国记者普兰德·拜克豪斯写了这么一件事:光绪皇帝去世后,慈禧立马就开始忙活了。她先管起了国家大事,发布了先皇的遗命和新皇帝即位的公告。接着,她又着手准备光绪的丧事,一直忙到深更半夜。
兰德·拜克豪斯在他的日记里记录,那时候的慈禧太后,脸色还是红扑扑的,身体硬朗,一点看不出要离世的样子。
但是,到了第二天晌午,慈禧的脸色就开始有点不对劲了。
11月15号一早,慈禧还在忙活着光绪皇帝葬礼的事儿。可到了吃午饭那会儿,她看起来就不太对劲,整个人软绵绵的,一点力气都没有。吃完饭没多久,慈禧竟然直接晕了过去。这下可把朝廷里的大臣们吓坏了,全都急匆匆跑到仪鸾殿,谁也不敢走。
过了一会儿,慈禧慢慢醒了过来,她跟大伙说了自己的意思:“昨天已经宣布,让醇亲王当监国摄政王,按照我的吩咐来管国家大事。现在我病得很重,自己也知道不行了,以后国家的事儿就全靠监国摄政王了。要是有什么大事得问皇太后,就让监国摄政王去请示决定。”
这道旨意里,慈禧太后明确把大权交了出去,让溥仪的爸爸醇亲王来掌管国家大事。她还特别吩咐,要是碰到啥大事情,醇亲王可以找隆裕太后一起商量着办。
忙完朝廷大事后,慈禧就叫人来,开始写自己的私人遗言。这份遗言,慈禧改来改去好多次,感觉她快不行了,但对自己这一辈子,好像有好多话憋在心里想说。
慈禧的遗言写了很长,总共有四百多字呢,快赶上一篇普通的文章长度了。
慈禧在她的遗嘱里头,简单说了说自己这一辈子。一开始,她是被咸丰皇上选进宫里头的。那时候天下不太平,她又帮着新皇上坐稳了龙椅。后来啊,太平天国那帮人闹得凶,整个国家都乱套了。没办法,她只好跟孝贞显皇后一起,没日没夜地操持着国家大事,辛苦地带着小皇上,慢慢地,朝政大权也就落到了她手里。
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紧接着就是外国列强一波接一波地侵略。这样一来,没办法,只能再次实施“训政”,还是得靠她幕后掌权、处理国事。
说起这五十年来的执政,慈禧说道:“想想这五十年,经历了不少磨难,我一直都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放松。现在搞的新政,也开始有点模样了。新皇帝还年幼,正需要好好教导。摄政王和朝廷内外的各位大臣,希望你们能一起努力,帮我稳住国家根基。”
潜意思就是说,我搞的这个洋务运动,还是有点效果的,这也算是我出的一份力。至于以后咋样,那就得看溥仪和他的那些大臣们怎么做了。
慈禧讲这些话时,脸上挺镇定,声音虽轻,但那股子威严劲儿还是在。到了她人生快结束的时候,这位老佛爷还是牢牢抓着权力不放。
遗嘱写好没多久,慈禧就又一次晕了过去。一直到当天下午四点,她像是回光返照一样醒了过来。这次,慈禧看起来精神了不少,竟然自己坐了起来。她瞅瞅满屋子的大臣,再看看自己管了五十年的清朝,最后说了这么一句话:
之后,女人们就别插手国家大事了。这跟咱朝里的规矩不符,得狠狠管住。特别是得盯紧了,别让太监们乱来。看看明末那会儿,就是前车之鉴啊。
谁都没料到,慈禧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竟然是严禁后宫和太监插手朝政。
慈禧老佛爷亲手操办了一辈子的事儿,现在她自个儿却突然全给禁了,真让人琢磨不透。
为啥慈禧会下这么一道旨意呢?可能只有一个原因:人快不行了,说的话也就靠谱了点。慈禧心里头估摸着也清楚自己治国那一套不咋地,到了临终关头,想给大清实实在在干点事儿。
说完那句话没多久,慈禧就缓缓合上了双眼,她这一辈子,争议不断,就这么走完了。
慈禧太后生命倒数第二天,所有事儿都已经全弄完了。
【然而,这些内容还是没有回答开头的问题,那就是:慈禧到底有没有杀害光绪?】
根据清宫留下来的资料说,光绪皇帝的死因其实很简单,就是长期生病,最后身体扛不住了。
从1908年夏天起,光绪帝身体就不好了,老觉得不舒服。到了9月份,他开始拉肚子,严重到连床都起不来了。那时候的宫廷记录说,他那时候连见外人的力气都没有,连祭祀大典这样的大事都没法去参加。
从这些说法来判断,光绪很可能就是生病死的。
化验结果一出,把大家都给惊到了。
检测结果显示,光绪皇帝体内含有好多化学成分,可以确定他是吃了太多砒霜死的,就是三氧化二砷超标。这说明,光绪皇帝在快不行的时候,被人下了大量的毒,而这背后的黑手,很有可能就是慈禧太后。
启功老先生有次聊起他们家的事儿,说他曾祖父溥良啊,那时候是礼部尚书的大官。就在光绪皇帝快不行了的前几个小时,溥良亲眼瞅见一个太监从慈禧太后那儿端了碗叫“塌喇”的东西,直接给光绪送过去了。
“塌喇”其实就是酸奶啦。值得一提的是,太监还特别指出,这是老佛爷专门给皇上备下的,别人连碰都不能碰一下。
光绪喝完酸奶后,溥良亲眼瞧见他脸上露出极度的痛苦,没过多大会儿就直喊肚子痛。到了下午,光绪就没了,走的时候脸色乌青,看着真让人害怕。
为啥慈禧要弄死光绪呢?琢磨琢磨,可能是她怕自己一死,光绪会对她那些亲信下手清算。
光绪以前就搞过一次大改革,跟那些老顽固们彻底闹翻了。要是慈禧一死,他又能夺回大权,那帮守旧派可就得遭殃了,这事儿慈禧是死活都不会答应的。
另外,慈禧太后去世后也不是就完全放心了。她特别迷信,对身后事特别上心。据说,慈禧死后是面朝南方、背对北方的,这是皇帝般的排场。而且,大臣们给慈禧办的葬礼也是前所未有的隆重。先是把她的遗体放进金棺材里,然后由84个人抬着从皇宫走到北京城外。一出城门,抬棺材的人数立马增加到128人。
送葬队伍最前面走的是掌权的醇亲王,他代替皇帝领头。紧跟其后的是一堆王公贵族、军机处的重臣,还有上千名骑兵保护着。
慈禧老早就打算好了自己死后要住哪,为了建个超棒的陵墓,她花了快800万两白银。哪怕到了1987年,陵墓快建好的时候,慈禧看了一眼,还是觉得那些柱子不够气派,干脆就让人给拆了重来。
慈禧太后的陵墓建造原本是荣禄在管,可直到1903年荣禄咽了气,这墓还没建好呢。从这就能看出,这陵墓建得有多豪华、多大规模。
慈禧的葬礼办得那叫一个隆重,墓地选的是最顶尖的。据说啊,光绪皇帝的葬礼才花了46万白银,可慈禧的呢,一出手就是快150万白银,整整是光绪的三倍之多。
有些人觉得,慈禧这么做其实是心里没底。她觉得自己以后肯定会被人骂得体无完肤,所以就一门心思扑在了现在的享乐上。不光活着的时候要享受,就连死了以后,也要弄个“万年吉地”给自己安息。
但是,这些都没啥用。俗话说,出头的椽子先烂。慈禧死后才3年,清王朝就垮台了,接着慈禧的陵墓就不断被盗墓贼盯上,经常被盗。
1928年那会儿,慈禧太后的陵墓遭了大难,碰上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盗墓,就是孙殿英干的那档子事儿。这一闹腾,慈禧花大钱建的豪华陵墓全毁了,变得破破烂烂。就连她嘴里含着的那颗夜明珠,也被盗墓贼给撬出来拿走了。
慈禧活着的时候权势再大,现在却也连句骂人的话都喊不出来,就连轻轻的叹息也发不出,这或许就是所说的善恶终有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