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刘云清
整理/温暖的时光
我叫刘云清,是1965年7月从天津市到新疆昌吉军户农场(198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建制后,划归农六师管理)的一名支边青年。
1966年春节刚过,根据昌吉市政府通知,自治区将于当年10月举办全区民兵军事训练大比武,要求各农场挑选军事训练优秀的民兵选手参加。
参赛项目有冲锋枪射击(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手榴弹投掷,3公里越野跑、单双杠、警棍盾牌术等10几个项目比赛。各单位参赛的名额不限,年龄也不限,据说这是新疆解放以来,第一次举办这样大型的民兵军事训练比武竞赛。
我们农场领导非常重视,通过挑选民兵参加自治区这些大型比赛,可以展现我们团场和民兵的良好形象,提高农场的知名度,所以场里上上下下都很积极。
农场决定立即成立“军户农场武装基干民兵连”,从全场挑选了72名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子,全部集中到农场2队进行集中训练,我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农场2队有八九间以前废弃的轧花车间,农场组织人员对这几间房屋进行了简单的修缮,修补加固了门窗,对室内外卫生进行了彻底打扫清理。
民兵们还自己动手,在几间较大的土屋中,用砖块和上稀泥垒出了几十个像大土炕一样的床位。
农场又组织职工砍伐了几十棵不能再生长的老杨树,请人做了近百张简易的床板,铺在盘好的大土炕上,这就是集中训练民兵的床铺了。
然后按每班8个人分配住宿,开始了半军事化的训练生活。这些床铺只是用于民兵白天集中训练午休时临时使用,平时的吃住还是各回各家。
每天上午10点准时集合,下午6点解散回家,中午有一顿饭由团场组织临时伙食保障,炊事班就设在宿舍隔壁的3间房子里,团场专门拿出部分经费保障伙食。
成立的“武装基干民兵连”由军户农场武装部吴学刚副部长担任,主抓训练的教官是一位早年退役的大个子军人张大衔,30来岁,身材魁梧高大,长相英俊潇洒,军事素质过硬,他当年退役回到农场后,任军户农场轧花厂厂场,后来厂子停工解散,他又任农场管理机耕方面的队长。
有人说这个大个子兵还很有故事,所以这里要专门谈谈他。
早年张大衔在东北吉林某部队当兵,他在部队各方面表现突出,军事素质过硬,他手榴弹投掷全师第一名。
正当部队准备给他提干当排长时,营里有个和他竞争很厉害的一个兵,写信向团党委告他和驻地一名女青年谈恋爱。那个年代,部队不允许战士在驻地找对象,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在张大衔当兵的第三年春天,他所在的部队和地方搞军民共建植树劳动,在一片山包周围植树,部队和地方青年一起劳动。
植树的群众中有位地方姑娘,性格非常活泼,高高的个头,端庄大方,扎了两个小短辫,人长得十分漂亮。
他发现张大衔同样身材高大,身板强壮,干活非常卖力气,又干净利落,相貌英俊,又穿了一身军装,她从小就崇拜解放军,见张大衔又是一表人才,于是一见钟情,非常爱慕。
她根本不知道部队有不让战士在驻地谈恋爱的规定,就大胆去追求张大衔。植树的时候,他抱了一堆小树苗故意跑到张大衔挖的树坑跟前,趁机和他套近乎,如果当时没有其他人在场,这个性格外向,胆大泼辣的东北姑娘肯定直接就会向张大衔表白。
她可不想放过自己看上的意中人。那个年代,没有电话和手机联系,她非得向张大衔索要他部队的地址和具体的联系方式,张大衔拗不过她,就告诉了她,这姑娘默记在心。
张大衔从地方植完树回到连队后,不到一周便收到了姑娘的求爱信。东北姑娘性格胆大直率,对爱情也不含糊,那个相对比较封建保守的年代,有姑娘主动大胆向小伙子求爱还真少见!
张大衔小伙人过于老实,收到这位姑娘的求爱信后,不仅没有暗自高兴,而且很担心被连队领导发现后受处分,他傻乎乎地不知如何是好,慌忙把来信藏在床铺下。
他饭吃不香,觉也睡不好。一躺下就想到姑娘那封充满火辣感情的求爱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下,天天夜里失眠。
班长发现他情绪突然有点不正常,就找他谈心了解情况,他更紧张起来,以为姑娘给他写求爱信的事被班长发现了,还没等班长细问,他慌张地把那封姑娘的求爱信从床铺下翻出来,主动交给了班长。
连队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认为不是张大衔主动去“招惹”地方姑娘,只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向他重申了部队不允许在驻地谈恋爱的规定,让他给这位姑娘写信说明白,这事就暂时不了了之。
后来张大衔参加师里举办的军事训练比武竞赛,取得了手榴弹投掷全师第一名的好成绩,个人荣立三等功。
当年9月份,团里有1名战士提干名额,张大衔和另一个营里的一名老兵都是竞争人选,但那名老兵虽然个人军事素质好,但思想却不够端正。
他又旧事重提,他把张大衔曾收到地方姑娘求爱信的事,夸大其辞,捏造事实,说成是张大衔主动追求地方姑娘,被连队发现后拒不承认,连队也怕事情败露影响年终先进连队评比,于是偷偷把这件事压了下来。
这名老兵提干心切,又怕张大衔抢了他的好事,于是偷偷摸摸以匿名信的方式把这件事反映到了团首长那里,状告张大衔违反部队纪律和驻地姑娘谈恋爱,并诬告说他作风不正。
团首长接到告状信后非常重视,随即开始调查,最后搞清了事情的真相。
这位写匿名信的老兵不仅没有提干,而且因诬告他人而受到严重警告处分,当年底便安排复员,而张大衔虽然是清白的,但也多少受到了影响,说他当时没有主动坦白交待姑娘写来求爱信的事,是班长主动做他的工作后才被动交待清楚问题的。
说他思想还是不够端正,在那个非常讲政治的年代,张大衔这种表现就是后进分子,思想作风不过硬还想提干?不处分他就算高抬贵手了!自然提干的事就泡汤了,当年底也被安排复员回乡。
后来张大衔的事更有意思,有人说他当年的事真的能拍一个电视剧。那位东北姑娘后来了解到了张大衔的事情后,感到非常伤心和内疚。伤心的是由于部队的纪律约束,使她对张大衔的追求无果而终;内疚的是因为这件事让张大衔提干落了空。
这位姑娘真是像过去的武侠小说里描述的那样侠胆柔情,非常重情重义。
那个年代,交通非常不便,她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从连队打听到了张大衔复员回乡的具体地址后,冲破家庭的反对和阻挠,只带了一些干粮饼子,千里迢迢跑到新疆来,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张大衔,两人不仅结了婚,第二年还给张大衔生了一对非常漂亮的龙凤胎。
东北姑娘千里寻找爱情和当兵的小伙终成眷属的故事,一时传为团场的佳话。
也有人说这姑娘不孝心,撇下父母不管,为了爱情太自私,但这姑娘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将来家里有人照顾父母,她可能也是考虑过的,真的有情可原!
张大衔负责全部参赛课目训练的基础上,主抓手榴弹投掷训练,他在这方面的指导教练真是内行,从投弹的动作基础抓起,亲自示范,做的各种动作像教科书一样标准规范。
这投手榴弹训练,看起来很简单,更让人会误以为只要身体长得结实、力气大,肯定会投得很远,其实不然!
投弹动作不标准,掌握不好弹的握姿、转体、爆发力和投出去的弧度、孤线,光用蛮劲去投,弹很可能不是投偏了,就是抛高了、抛平了,不仅很难投出好成绩,反而会伤到胳膊费力气。
掌握了动作要领和技巧,训练起来很省力,进步还快,训练队里那些个头高,又比我身体好的个别青年,由于没有我掌握的要领好,每次投弹都总是赶不上我的成绩。
后来我参加自治区的比赛,取得了手榴弹投掷第二名的好成绩,为团场争了光,这和张大衔教官的正确指导是分不开的,难怪他在部队军事训练比武竞赛中,取得了手榴弹投掷全师第一名的好成绩。名师出高徒,这句话真有道理。
自从成立了“武装基干民兵连”以后,训练抓得很紧,有时农场场长还经常到驻训点来看望我们,鼓励大家好好训练,争取比赛拿名次,为农场争荣誉。
当时1966年春节刚过去2个多月,军户农场的气候异常寒冷,冰天雪地,驻训点的宿舍是原废弃的轧花厂改造的,每个房子比较空旷。
一个房间只烧了一个带铁皮火墙炉子,烧的是质量较差的碎煤渣,经常炉子烧着烧着不及时续煤渣炉火就灭了,室内很冷。而到了七八月份,天气又非常酷热。
那时民兵们干什么工作热情都非常高涨,从不讲价钱,训练也非常刻苦,每天上午10点整集合,大家都从家里早早赶过来集合,参加训练。
军户农场人员居住的也比较分散,最远的民兵家里距离驻训点三四公里,但每天训练前点名时,几乎没有迟到或无故不来参加训练的。
那时极少人能买得起自行车,家远的民兵劳累一天训练后,还得第二天跑步过来参加训练,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和发牢骚的。
当时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大家克服天气恶劣的困难,不怕冻、不怕热、不怕苦、不怕累,体现了非常高的思想觉悟。
有的民兵家中孩子或老人生病需照顾,但为了不耽误训练,这些民兵顾不上家里的困难,坚持到驻训点训练,从不缺课。
我们当时边加强训练,还要经常参加农场召开的大会。
那是个特别讲政治的火红年代,场里经常在场部前的大操场上开大会,搞教育、搞学习、搞动员,每次我们民兵连为体现军事化作风,都要整装集合、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到会。边走边呼口号,高唱革命歌曲。
“一二一、一二三四”,口号叫得很响亮,步伐很整齐、很有精气神,农场干部职工都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雄壮的歌声飘荡在广阔的原野上,充满了豪迈的气概。
大会开始前,我们民兵连各班还互相拉歌,歌声此起彼伏,气氛热烈而有生气。
每逢此时,我也不客气,那时年轻有朝气,真有点大出风头想表现一下自己的冲动,我站在民兵连队伍的前面,指挥民兵们唱歌并大声地喊着当拉拉队,鼓动会场气氛。
后来民兵连既要参加生产劳动,又要执行保卫生产的任务。深秋里,大田的玉米就要收获了,为防止有人啃青及破坏,民兵连要护秋,晚上派人在玉米地里站岗。
当时安排两个人一班,两个小时一换岗。一天轮到我和2队农技员值班站岗。
此时已是深秋的天气,夜间很凉,地上结了一层白霜,我们虽然穿了棉衣,但仍然感到寒冷,只好在地里不停地走来走去,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
此时,我们虽然手脚冰冷,感到心里很温暖,因为心里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冬天基干民兵连主要练走队列、卧倒、匍匐前进、实弹射击和投弹。在实弹考核时,我面对100米以外的靶子,感到一阵阵的紧张和兴奋。
我按照要领趴在地上,压上子弹,瞄准三点一线,憋气击发。三声枪响后,对面的报靶员喊“29环”,第一次射击,就打出三发子弹29环的好成绩,我感到非常兴奋。
几天后,又开始实弹投掷,我幸运地投了第一颗。
1966年10月份,自治区要举行民兵大比武。9月初,我由于射击和投弹成绩优秀,和7位选拔出来的训练尖子,又参加了昌吉县组织的民兵训练集训队。
主要训练项目有步枪、机枪、六O炮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等。训练中民兵们都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刻苦。
在炎炎的烈日下,大伙趴在地上练瞄准,一趴就是半天,虽然又热又渴,却没有半句怨言。
瞄准时为了使枪不抖动,我们在枪上挂砖头,平时也常常用手托砖头练臂力。
经过近一个月的刻苦训练,迎来了参加自治区的民兵军事训练大比武。
实弹考核开始了,我参加的是半自动步枪射击和投弹。首先是半自动步枪100米无依托射击,然后是200米活动靶射击,第三是夜间射击。
投弹考核主要是比谁投得远。经过一番紧张激烈的竞争,我获得了手榴弹投掷第二名,为我们民兵连和军户农场争得了荣誉。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参考书目:《火红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