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山东女子患类风湿关节炎,平时爱慢跑爱泡脚,医生:太无知

三秦的备忘录 2025-03-25 18:50:50

参考资料:

[1]王帆帆,刘健,文建庭,等.基于《内经》“脉痹”理论探讨类风湿关节炎高凝状态的中医药治疗[J/OL].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1-6[2025-03-24]

[2]王瑞,杜凯,李忠正,等.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Meta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25

[3]周雨亭,石连杰,杨菊,等.维生素D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J].西部医学,2025

2015年,42岁的刘芳在济南某菜市场经营着一家卖鱼摊。凭借真诚和直爽的性格,她的生意一直相当红火。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刘芳几乎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每天凌晨四点,她便要起床蹬着三轮车去批发市场拿货。等六点回到摊位铺完货后,便陆陆续续开始上客了。一天下来,光是杀的鱼都数不清有多少条。由于常年浸泡在鱼腥味的冰水中,刘芳的手指经常冻得发红皲裂,而长时间的站立也让腰背时常酸痛。不过,为了自己三个孩子能够衣食无忧,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12月13日,凌晨四点,济南的街头冷的像是冰窖,刘芳照例蹬着三轮去批发市场。她双手紧握住车把,一不留神碰到把手的金属部分,手指便一阵发麻,仿佛被冻伤了一般。回到菜市场搬货时,刘芳感觉手指似乎还没缓过来,抓鱼时险些脱手。好不容易铺完货,她麻利地操起刀准备杀鱼,可今天手腕却有些使不上劲,每一刀都显得有点粘滞。等到中午手掌活动开了,这股疼痛感才逐渐消退。刘芳还以为是天太冷的原因,没往心里去。

转眼便是3个月过去,随着立春后天气转暖,刘芳本以为手指会好些,可谁知情况越来越糟。3月28日,凌晨五点,她刚准备伸手去捞鱼,忽然一股刺痛从手指关节传遍全身,仿佛摸了电门一般。刘芳下意识地甩了甩手,以为是刚接触冰水的关系,咬紧牙忍痛继续干活。没想到一直到晚上收摊,这股疼痛一直没有消失,反而还更加明显。夜里睡觉时,刘芳翻了好几次身,每当关节碰到床垫时,她便被这股酸胀刺痛惊醒,前后起了差不多三四次。原本刘芳想去医院看看,但次日醒来肿胀和疼痛消散了不少,想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她还是没引起重视。

而变故很快来临,4月3日这天凌晨,醒来后的刘芳刚准备下床,可脚刚一沾地,膝关节处便传来撕裂般的疼痛。毫无准备的她双腿一软,差一点跪倒在地。刘芳想要撑着墙强行前往厕所洗漱,结果双手刚准备使劲,一阵钻心的疼痛便从指关节迸发出来。她连忙伸出手查看,只见指关节已经变形,无名指和中指仿佛枯木的枝丫朝一侧扭曲。刘芳吓了一跳,连忙摇醒边上的丈夫,将自己送往了医院。

仔细查看刘芳的症状后,医生立刻给她安排了抽血和X光片检查。结果显示其类风湿因子(RF)高达156IU/mL,远超正常值20;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则高达187U/mL。而红细胞沉降率(ESR)则攀升至58mm/h,高于正常值20,提示体内炎症反应很严重。C反应蛋白(CRP)也高达23mg/L,远超正常值5,提示关节炎症正处于活动期。此外,她的双手X光片显示多个指关节已出现骨质侵蚀,软组织肿胀明显。综合各项异常指标和症状,刘芳很快被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听闻是“关节炎”,刘芳一开始还并没有当回事,以为是年纪太大或过于操劳的原因。然而,医生却神情严肃地说道:“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不是简单的‘劳累过度’或‘年纪大了’的问题。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更多是和遗传、感染、吸烟、免疫力下降以及长期在潮湿环境中生活工作有关。由于职业原因,你长期接触冷水,尤其是冰水杀鱼时会让你的关节长期处于低温刺激状态,使得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炎症更容易反复发作。另外,长时间站立和过度劳累也容易让关节负担过重,使得炎症损伤不断累积,从而加速了关节的变形和破坏。”

见刘芳还是一脸茫然的模样,医生进一步补充道:“刘大姐,如果你还不引起重视,放任类风湿性关节炎不管。将来关节持续恶化,变形僵硬,发展成残疾都还算轻的。要是炎症扩散到心脏、肺部或血管,导致心血管病、肺纤维化等危及寿命的严重疾病,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啊!”

听到这里,刘芳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连忙向医生询问解决措施。医生给她开了一些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并叮嘱她尽量减少和冷水的接触,避免长时间站立,有条件的话适当做一些温和的运动,便结束了这次会诊。

拿着医生开的药物,刘芳满心忐忑地出了院,她可不想还没退休就要落到被子女照顾的境地。回去后,刘芳立刻买了一双厚厚的防水手套,虽然这样杀鱼效率降低了,但至少解决了手指长期浸泡在冰水的问题。每隔一个小时,她总会坐下歇一会后再开始工作。而饮食上,刘芳则开始减少摄入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坚果这类低刺激性的清淡食物。此外,她还十分注重关节保暖,每晚睡前都会用温水泡手泡脚。甚至每天收完摊后还会慢跑半个小时,促进关节恢复。而医生开的治疗药物,刘芳也一直坚持按时按量在吃,一天没有落下。

如此坚持了小半年后,刘芳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好了不少,此前关节肿痛变形的症状再也没有出现过。后续去医院复查时,她的类风湿因子也下降到了70IU/mL。面对身体喜人的变化,刘芳倍感欣慰,同时也下定决心要将这些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正当她满心欢喜地等待类风湿性关节炎痊愈时,一场意外突然来临。2016年8月19日,凌晨五点,刚到摊位的刘芳正准备铺货,推开鱼缸盖子的瞬间,一股湿冷的水汽扑面而来,她下意识地吸了口气,胸口却有些发闷,像是被保鲜膜轻轻蒙住了一般。刘芳捋了下头发,将鱼一条条放入挑选池,似乎并没太受影响。可刚干了一会儿,她的喉咙忽然又痒了起来,像是有羽毛扫过一般。刘芳轻轻咳了几下,却怎么也止不住,甚至咳得胸口都隐隐发痛起来。她还以为是感冒着凉的原因,并没有当回事。

一转眼半个月过去,咳嗽的情况依旧没有好转。9月4日,这天上午,刘芳拎着一条活鱼刚要剖开,忽然胸口一阵发紧收缩,像是被人狠狠撞了一下。她下意识地手一抖,刀险些掉在地上。刘芳赶忙撑着案板直喘气,可越是想要吸气,越觉得肺里像被棉花塞满,根本透不过气来。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猛地袭来,她咳得眼泪都快出来了。电光石火之间,一口老痰突然飞溅到案板上。定睛一看,痰里布满了血丝。一旁等待的顾客吓了一跳,连忙将刘芳送往了医院。

医生给刘芳安排了详细检查,肺部CT结果显示双肺下叶弥漫性网状影,部分区域已有蜂窝样改变。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降至53%,用力肺活量(FVC)仅剩62%,扩散能力(DLCO)下降到45%,表明肺部换气功能已经大幅受损。抽血结果显示C反应蛋白(CRP)升高至27mg/L,红细胞沉降率(ESR)达到65mm/h,提示体内炎症仍然活跃。综合各项指标和症状,刘芳最终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肺纤维化。

听闻诊断结果的刘芳宛如晴天霹雳,泪水像决了堤一般从眼角滑落。她死死抓住医生的衣角,歇斯底里地质问道:“这不可能啊!自从一年前查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后,我就彻底改变了之前的工作习惯,不仅对关节保护有加,甚至每天还会用温水泡手泡脚。此外,我的饮食也十分健康,还时常运动增强免疫力,开的药物也一直按时按量在吃。明明一切都按照医嘱做了,怎么还是会发展成肺纤维化呢?今天你们一定要给我个说法!”

面对刘芳的责问,医生一时也感到困惑不已。正常来说,类风湿性关节炎想要发展成肺纤维化,往往需要长达十多年的时间。何况刘芳这一年来一直坚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相关药物也按时在吃,完全没有理由会恶化成这样。带着疑问,医生对刘芳这一年来的生活、饮食和用药习惯进行了全面复盘后,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

医生长叹了一口气,懊恼地说道:“实在是无妄之灾啊!尽管你在生活中已经做的面面俱到了,这些措施的确能防止类风湿性关节炎加重。但你的这2个坏习惯让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啊!这2个习惯看似对关节有好处,但实际却完全相反。临床上不少类风湿患者也往往容易陷入这2个误区,耽误了治疗不说,最后还落得一个病情加速,神仙难救的结局啊!”

那么,刘芳在生活中到底犯了哪两个错误,使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终发展成肺纤维化呢?

1. 长期泡手泡脚,导致炎症扩散,加剧肺纤维化

泡手泡脚是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缓解关节僵硬的常见方法,适度的温水浸泡确实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晨僵和疼痛。然而,刘芳每天泡手泡脚的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水温高达45℃,这种高温长时间的浸泡方式不仅不会对类风湿病情有更好的帮助,反而会刺激全身的炎症反应,让免疫系统更加活跃。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疾病,本身就容易引发全身性炎症,而过度刺激血液循环可能会让炎症因子扩散到全身,影响到肺部。研究表明,慢性炎症与肺纤维化的进展密切相关,长期处于高炎症状态会导致肺泡壁增厚、纤维化加剧,加速肺功能衰退。

刘芳在泡完手脚后,虽然能短暂缓解关节的不适,但她却发现胸闷、咳嗽的症状在夜间更加明显,甚至有时会在半夜被憋醒。她原以为是天气寒冷或者屋子潮湿所致,实际上,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泡手泡脚导致炎症因子扩散,使肺部受到进一步损害。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将泡手泡脚的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水温不超过37℃,避免全身炎症的过度激活。如果只是想缓解手指或膝关节的疼痛,更推荐局部热敷,比如用温毛巾包裹关节,而不是整个手或脚长时间浸泡在高温水中。

2. 慢跑前未做准备工作,加重肺部负担

运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萎缩,并有助于维持全身健康。然而,刘芳在运动时却忽视了肺纤维化患者的特殊性,她每天坚持慢跑30分钟,但从不做任何准备工作,导致运动时肺部骤然进入高负荷状态,进一步加重肺部损伤。肺纤维化的主要问题是肺泡弹性下降,气体交换能力受损,如果在运动前没有进行适当的热身和呼吸训练,突然增加运动量,肺部供氧能力会严重受限,导致气短、胸闷加重,甚至加速肺泡纤维化。

慢跑前未做好准备工作的危害主要包括三点。首先,肺部无法适应突然的运动需求,使得患者在跑步时容易出现胸闷、憋气的情况,甚至在运动后出现长时间的气短。其次,血氧供应不足,由于肺泡的换气能力下降,突然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可能会使肺部进入低氧状态,诱发炎症加重,加快纤维化的进程。最后,心脏负担加重,肺纤维化患者的心肺功能本就较差,贸然进行慢跑会使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弥补肺部换气能力的下降,这可能导致低氧血症,甚至诱发心血管问题。

正确的运动方式应该是循序渐进地进行热身和肺部预热。在慢跑前,建议先进行3-5分钟的缩唇呼吸训练,通过深吸气后缓慢呼气,帮助增强肺部通气能力。其次,进行5-10分钟的步行热身,让身体逐步适应运动状态,减少突然缺氧的风险。此外,可以加入温和的拉伸运动,放松腿部和核心肌肉,减少运动过程中不必要的肺部负担。对于肺纤维化患者,运动的目标并不是增强心肺耐力,而是维持肺功能、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因此不宜突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而应该采取温和的、有节奏的运动方式,如缓慢散步、瑜伽和太极。

(注:《15年,山东女子患类风湿关节炎,平时爱慢跑爱泡脚,医生:太无知》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0 阅读:254
评论列表
  • 2025-03-27 09:09

    送你一个字,扯[点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