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我们一行走进晋西北吕梁山区的静乐县,去探寻七十多年前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的“康家会战斗”遗址。田野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瑟瑟秋风吹过,金黄的杨树叶簌簌而落,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再一次被风吹起,飘舞在苍茫的天地间,有几片落在清澈的东碾河中,在低洼处不停地旋转,而后再一次随波逐流,进行前途未测的远征,深秋萧瑟的景象掩盖不住黄土高原的雄浑壮美。
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苍凉而不苍茫,孤寂而不失大气,贫穷而绝不屈辱,如同众多潜藏在吕梁山区丰腴的躯体里的小山村一样,康家会村坐落在悬钟山脚下,村子不大,依山傍水,古老的窑洞见证着沧桑,淳朴的土地敦厚憨实,魏巍的悬钟山巍然屹立,静静的碾河水流淌着历史的过往,山坡上、河川里零零星星散布的田地是乡亲们一生的依靠,春种秋收,虽不富有,但可以勉强填饱肚子,山里人没有过高的欲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代繁衍,生生不息。
站在康家会村口,你绝对难以想象,晋西北这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为何会成为百团大战的首战之地?百团大战打响第一枪的康家会战斗,是否与《吕梁英雄传》中的康家寨有着某种联系?“康家会战斗”歼敌200余人,缴获不少各类武器弹药量、粮秣、药品,我方仅有一名民兵受伤,成为代价小,战果大的精彩之战;康家会战斗围住一点,两头打援,成为八路军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带着一连串的疑问,我们展开了这次不寻常的探索,希望有新的、更大的发现。
小时候,历史课本里的“百团大战”总是令人兴奋不已,“百团大战”第一枪就自己的家乡静乐康家会打响,攻占康家会日军据点的是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和4团,这是整个“百团大战”的首场战斗,也是我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这次战斗摧毁了静乐与忻州之间日伪最大的据点和粮食供应站,彻底切断了忻静公路,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歼灭日寇,扬我军威;首战告捷,气壮山河。
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汾河上游的静乐,地形险要、交通便利,西通吕梁,直达黄河,是西进吕梁、陕北的交通枢纽和商贸活动的重要关口;北靠三关,一路北进,就是宁武关、雁门关、偏头关;东望忻州、五台;南接古交、太原,居高临下,俯瞰中原,一览无余。静乐是游牧文化与草原文化相互交融的地带,是古代御敌的前沿阵地。静乐历史悠久,自古地灵人杰,俊星疾驰!由于汾河、碾河、鸣河文明的滋润,中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在这片土上生活着一群黢黑、健硕的汉子和俊秀、善良的女子,他们脚踩漫漫黄土,头顶炎炎烈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耕耘着脚下的土地,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放牧着成群的牛羊,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这块神奇的土地造就了静乐特殊的人文环境,历练出静乐人粗犷豪放、刚直不阿的秉性,荡涤出这里勤劳勇敢、淳厚朴实的民风。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北魏都督尔朱荣,隋唐义军领袖单雄信,清朝进士李銮宣、李锡书,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高君宇,牺盟会领导人吕调元……这些名字,似在诠释着地灵与人杰的天然联系,诠释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深刻内涵。为了生存,为了寻求活路,“干草会”揭竿而起,扯旗造反!同盟会海誓山盟,壮大发展,近代以来,中共早期领导高君宇播火三晋,洒下了革命的种子,共产党人以天下为己任,率领一群血性刚强的静乐汉子,向命运抗争,向旧制度宣战,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抗日战争时期,嚣张狂妄的日寇妄图征服华北,进而吞并整个中国。根据抗战形势的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提出了“坚持华北战场,与华北人民共存亡”的战斗口号,总部主力120师在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下挥师吕梁,进驻静乐,静乐成为晋绥边区的东大门。共产党八路军在这块土地上创建了巩固的根据地,因为这里具备了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先决条件。静乐是一方红色的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党、团组织的创始人高君宇就诞生在这里。
在政治上,这里群众基础好,人民觉悟高,是华北地区开展农民运动最早的地方,革命先驱高君宇就出生在静乐峰岭底村。地理上,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得天独厚的游击战场。静乐距离晋绥边区兴县仅30公里,八路军进驻静乐后,迅速展开抗日救亡工作,熊熊抗日之火在静乐大地燃烧,静乐成为了晋绥边区的东大门,八路军健儿跃马扬鞭,纵横驰骋,留下了千古佳话。伫立汾水河畔,仰望巍巍吕梁,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气势雄浑的吕梁山,就是静乐精神的见证和象征。
在那个山河破碎、生灵涂炭,“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静乐人民,直起钢铁般的脊梁,挺起宽厚的胸膛,高举光芒四射的火把,引领抗战军民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抗战时期,发生在静乐的大小战斗就有近千余次。在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淳朴、憨厚、真诚的静乐父老乡亲在那场气壮山河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解放战争中,忍辱负重、军民团结、一路前行……英雄的静乐人民,驱逐日寇不怕牺牲,威武不屈血洒疆场。可亲、可敬、可爱的静乐人民,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掩护抗日的八路军战士,宁肯自己饥肠辘辘,也要供养为人民打天下的子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