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图里琛:仕途坎坷也从未当过侍卫,还差点被雍正砍了头

书雁说历史文化 2025-01-08 19:34:36

康熙年间,一个名叫图理琛的满洲正黄旗人开始崭露头角。他虽出身贫寒,但却凭借过人的外交才能,成为清朝第一个出使欧洲的使节。然而,这位在康熙朝备受重用的大臣,在雍正时期却几经贬谪,甚至险些丢了性命。那么,真实的图理琛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人生际遇?

一、白手起家 仕途不顺

图里琛,满语名图理琛,字瑶圃,号睡心主人,姓阿颜觉罗氏,出身满洲正黄旗。他生于康熙六年(1667年),家境贫寒,祖上并无显赫的军功或世袭罔替的爵位。然而,作为满洲八旗子弟,十二岁那年的图理琛依照朝廷的惯例,通过捐纳的方式考入国子监读书。

国子监是清朝专门培养八旗子弟的最高学府。怀揣仕途梦想的图理琛,在这里刻苦攻读,过着早出晚归的生活。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内阁中书舍人,正式步入仕途。

年轻的图理琛深知自己寒门出身,不像其他高门大族的子弟一样有家世做后盾,唯有凭借自己的才学和勤勉,方能在官场上站稳脚跟。于是,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地工作。康熙帝很快注意到这个勤恳的年轻人,频频委以差事,或赈灾察情,或外出巡视,力图锻炼培养这个苗子。

然而,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起,图理琛虽几经外派,却始终表现平平。直到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他才得以迁掌印中书、晋升内阁侍读。这样的升迁速度,在大多数三旗子弟中可谓是慢之又慢。更令人唏嘘的是,图理琛在此后竟一蹶不振,仕途可谓坎坷至极。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图理琛升任礼部牛羊群总管。谁知不久,因管辖的牛羊短缺亏空,他就被康熙帝下旨革去官职。二十年来,图理琛辛勤耕耘,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又重新回到起点。

仔细分析,图理琛仕途不顺,固然与他出身贫寒、缺乏背景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他的行政管理能力实在欠佳。革职后,他在家闲坐了整整七年,直到四十六岁那年,才再次被康熙帝起用。不过这一次,他将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轨迹。

二、受命出使 一举成名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西北厄鲁特四部之一的土尔扈特部,派遣使臣前来朝贡,并打听土尔扈特贝子阿喇布珠尔的下落。原来,阿喇布珠尔曾经假道准噶尔往西藏朝拜达赖喇嘛,回程时被准噶尔台吉策妄阿拉布坦阻拦,于是上书请求清朝庇护。康熙帝见阿喇布珠尔诚心归顺,便册封他为贝子,赐予牧地、俸禄和牲畜。

策妄阿拉布坦的举动引起了康熙帝的警惕。恰逢土尔扈特部使团到访,康熙决定也派出一个使团前往慰问,商议遣返阿喇布珠尔事宜,并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得知这一消息,原本已四十六岁的图理琛主动请缨,希望能获此重任。康熙帝批准了他的请求,命他以原官员外郎的身份,偕同侍读学士殷扎纳和郎中纳颜一起出使。

康熙五十一年五月二十日,图理琛一行从北京出发,一路经张家口,进入喀尔喀蒙古境内,到达当时中俄边界的布里亚特城楚库柏兴。由于沙俄对这支来自清朝的特殊使团心存疑虑,一再拖延,使团在这里足足逗留了五个多月。次年正月,他们才得到沙皇彼得一世的批准,获准入境。

沙俄此时虽已与清朝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暂时缓和了两国关系,但对于这支来路不明的使团仍耿耿于怀。只是碍于清廷在中俄贸易中的优厚待遇,不便公然刁难。于是,沙俄官员表面上以宾客之礼迎接他们,私下里却处处设防。图理琛一行受到官方接待,沿途不乏粮草驿马,还时常被邀请赴宴。为了答谢俄方,使团成员也回赠一些从北京带来的丝绸织锦。

一路上,图理琛不忘初心,除了努力完成外交使命外,还勤于观察俄国的山川地理和民俗风情,做了大量笔记。使团跋涉万里,越过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的茫茫林海与沼泽,历经艰辛,才抵达欧洲里海北岸的大草原。

康熙五十三年五月,他们渡过伏尔加河,终于踏上土尔扈特部的领地。阿喇布珠尔的父亲纳扎尔玛穆特对朝廷的恩泽感怀于心,早已派人恭候在河边。尽管图理琛谦逊地回绝了纳扎尔玛穆特的赠礼,但一路上仍受到土尔扈特部的隆重接待。各路台吉、喇嘛备下筵宴,迎接远道而来的贵客。

六月初一,图理琛率团拜谒土尔扈特汗阿玉奇,先宣读康熙帝的诏书,转达遣返阿喇布珠尔的决定,询问土尔扈特部的概况,接着又奉上康熙帝赐予阿玉奇的礼物。阿玉奇汗对清廷体恤蒙古各部、广施恩惠,又崇奉藏传佛教的作为大为感佩。他对图理琛一行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亲切熟悉,席间还向图理琛问起满蒙两族的渊源,希望他回京后向康熙帝禀明。

图理琛在土尔扈特部盘桓半月有余,圆满完成了外交使命。返程途中,他与纳颜带领几个随从先行,其余人员和物资则缓缓跟进。一路风餐露宿,终于在十二月回到了北京。

康熙帝对图理琛的表现甚为满意,当即赏赐食物,升他为兵部员外郎。第二年避暑期间,康熙帝还特地令其随驾前往承德,以便随时询问俄国和西北的情况。得此殊荣,举朝哗然。这位籍籍无名、仕途坎坷的小吏,就此一举成名,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三、新君继位 仕途再坎坷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二月,康熙帝驾崩,四阿哥胤禛继位,是为雍正帝。新君虽励精图治,但在边疆事务上却不及先帝那般深谋远虑。雍正元年,图理琛即被派往广东盘查藩库。他在粤地勤勉尽责,很快就发现藩库空虚,地方官员层层剥削,军饷捉襟见肘。然而,这一发现并未让雍正帝满意,反而招致广东巡抚年希尧的不满。

雍正二年,图理琛升任广东布政使。在此期间,他与年希尧因官兵预支军饷的问题产生分歧,矛盾日趋激化,以致难以共事。雍正帝对两广地区的吏治本就心存不满,见状决定将图理琛调离。雍正三年,图理琛被任命为陕西布政使。

到任伊始,图理琛就发现陕西的政务异常繁杂琐碎。他处理案牍时常力不从心,与所长外交谈判大相径庭。上任不到两年,雍正帝便因图理琛"办事不力""笔札欠妥"等由,屡次下旨申斥。

雍正五年,图理琛升任陕西巡抚。在任上,他废州设县,调整地方建置,兴修水利,劝课农桑,政绩却乏善可陈。相比起在西北管辖边务时的得心应手,巡抚之职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挑战。

就在图理琛因不习惯而焦头烂额之际,命运再一次和他开了个玩笑。雍正七年,他被调任兵部右侍郎。同年六月,他又被任命为吏部右侍郎。时局的不稳定,职位的频繁更迭,令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疲于奔命。然而,厄运还未终止。

九月,雍正帝诏令图理琛与喀尔喀郡王、额驸策凌前往中俄边界勘界。十二月,图理琛刚刚上任兵部右侍郎,便被弹劾在勘界期间与俄国使臣萨瓦私通,"擅纳俄罗斯贸易人入界","私立木牌","鸣炮谢天"。雍正震怒,命将其逮捕审讯。最终,图理琛被定罪斩立决。

在那个动辄得咎的年代,图理琛固然难辞其咎,但他的倒台更多源自政治斗争的需要。新君视康熙晚年重臣如芒刺在背,恨不得尽数扫除。曾经叱咤边疆、位高权重的图理琛,正是他们中的代表。然而,念及图理琛在西北多年,或能威慑准部,雍正帝最终开恩,免其死罪,将其发配西北充军。

至此,图理琛这个曾经位极人臣的辅国勋臣,就这样坠入人生的谷底。在遥远荒凉的边地,他度过了悲凉孤寂的七个年头。直到乾隆登基,旧臣才得以昭雪平反。然而此时的图理琛,早已因长年的流放而心力交瘁,无力再为朝廷效命了。

四、晚年归来 乞休而终

乾隆元年(1736年),雍正帝驾崩,宝亲王弘历继位,是为乾隆帝。年轻的君主励精图治,广开言路,大赦天下。在这股宽仁政策的春风下,流放西北的老臣图理琛终于得以昭雪平反。是年,图理琛已年过七旬。

获罪与平反、一步登天与跌落谷底的巨大反差,早已让图理琛心力交瘁。当他重新披挂上朝,面对那熟悉而又略显陌生的景象时,不禁黯然神伤。乾隆帝虽然用人不疑,重用众多前朝老臣,但毕竟世代更迭,权力核心已悄然易位。昔日的同僚,如张廷玉、鄂尔泰等,大多凋零殒落。残存的寥寥数人,风烛残年,门庭冷落。

乾隆帝仍念及图理琛昔日的勋绩,除为其平反昭雪外,还授予他内阁学士的衔头。图理琛本以为能就此安享晚年,不料乾隆二年(1737年)却被起用为工部侍郎,协理工部事务。

然而,时过境迁,图理琛早已不复当年之勇。七年的流放生涯,早已消磨了他的意志。加之年事已高,他无论如何都难以胜任繁重的工部侍郎之职。他总是忘记该上奏的章疏,朝堂上的议政发言词不达意,连署名都常常写错。渐渐地,乾隆帝也发现了这位老臣的力不从心。

万般无奈之下,图理琛只得上疏乞休。乾隆帝心中虽有不舍,但终究不忍苛责老臣。乾隆三年(1738年),图理琛的致仕奏折获得批准。就这样,这个曾叱咤风云的满洲勋贵,在兵荒马乱、跌宕起伏的一生后,终于得以解甲归田,颐养天年。

然而,图理琛毕竟年事已高,加之早年劳累和流放的创伤,他的身体每况愈下。致仕后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享年74岁。

图理琛为官清廉,为人谦逊。虽然他因外交才能出众而青云直上,却从未仗恃权势而倨傲无礼。同僚对他的评价是:"图侍郎乃国之柱石,为臣忠谨,绝无骄泰习气。"但也有人指出,他在行政事务上疏于管理,容易被属下蒙蔽,才酿成晚年悲剧。

五、真实形象 与影视差异大

图理琛的一生可谓是传奇而又悲情。他出身贫寒,白手起家,凭借过人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曾在康熙年间平步青云,位极人臣。然而,他的这段经历,与影视剧中的刻画大相径庭。

在《雍正王朝》等影视作品中,图理琛被塑造成一个深谙权术、善于察言观色的军机大臣。他出身显赫,位高权重,是康熙和雍正两朝的得力干将。他冷静睿智,处变不惊,善于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周旋。他对皇帝忠心耿耿,却也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的利益而周旋。这样一个形象,虽然丰满立体,却与真实的图理琛相去甚远。

历史上的图理琛并非出身皇亲国戚,而是来自满洲正黄旗一个并不显赫的家族。尽管他苦心钻研、早年入仕,但并没有影视剧中那般顺风顺水。相反,他曾在四十岁那年被革职,直到四十六岁才东山再起。

此外,图理琛虽然在外交领域颇有建树,却并不擅长朝堂政治和行政管理。他为人谦逊淡泊,不善于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周旋。雍正帝继位后,图理琛因不习惯地方事务而屡遭贬谪,最终还被卷入党争而锒铛入狱,几乎丧命。这一点,与影视剧中他运筹帷幄、左右逢源的形象大相径庭。

更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剧中的图理琛深受康熙和雍正两帝信任,曾多次担任侍卫。然而史料表明,图理琛一生从未担任过侍卫一职,也没有进入过核心决策层。他虽然政绩斐然,但始终难以跻身高层。这或许与他的出身和能力有关,但更多地反映了康雍乾三朝错综复杂的政治生态。

1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