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喊话印度,要联手对抗中国,还想军事夺岛?莫迪态度变了

凤九儿谈国际 2025-03-21 09:11:55

菲律宾军方高层近日向印度抛出的一番“战略合作倡议”,在国际舆论场掀起轩然大波。菲武装总参谋长布劳纳在印度的一场论坛上公开宣称,要将中国定义为菲印两国的“共同敌人”,并提议将印度、韩国拉入美国主导的“遏华小圈子”,甚至暗示要推动所谓“军事夺岛”。然而,这一被外界视为“政治碰瓷”的喊话,却遭遇了印度政府的冷处理——莫迪当局不仅未作正式回应,还以“尚不清楚此事”为由低调回避。这场看似热闹的“联合作战”戏码,最终沦为菲律宾的独角戏。

布劳纳此次访印的核心诉求,是试图将印度纳入美国为菲律宾量身定制的“Squad”机制。这一机制被外界视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打造的“遏华工具包”之一,旨在通过情报共享、联合军演等手段强化对华围堵。然而,与“奥库斯”“四方安全对话”等成熟机制相比,“Squad”无论是战略层级还是资源投入均显单薄,更像是美国安抚菲律宾的“政治安慰剂”。即便如此,菲军方仍煞有介事地将“武力夺岛”纳入合作议题,并高调炫耀其从美国获得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声称要在美菲年度军演中“展示应对区域威胁的能力”。

耐人寻味的是,菲律宾的“热情邀约”在印度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沉默。尽管布劳纳极力渲染“中印边境争端”和“南海主权争议”的“共同威胁”,但印度总理莫迪及核心内阁成员均未对此公开表态,仅由匿名官员以“信息不明”搪塞媒体。这种冷淡反应与菲律宾的亢奋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新德里对南海问题的谨慎态度。

印度对菲律宾提议的冷处理,折射出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深层考量。尽管中印边境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但两国去年已就脱离接触达成重要共识,近期莫迪更公开强调要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竞争”,明确表示“分歧不应升级为冲突”。这种务实表态背后,是印度对华经济依赖的清醒认知——中国不仅是其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更是印度制造业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国。在全球产业链动荡的背景下,印度若贸然参与南海博弈,恐将危及自身经济发展。

此外,美国大选变数也令印度选择观望。菲律宾的挑衅行动高度依赖拜登政府的支持,而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可能性正引发盟友体系波动。印度若此时高调介入南海,不仅可能刺激中国反制,还可能被卷入大国博弈的“战略陷阱”。更何况,印度自身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与南海并无直接关联,为菲律宾“火中取栗”显然不符合其国家利益。

菲律宾的挫折不仅体现在印度。布劳纳试图拉拢的另一个对象韩国,同样对“Squad”机制兴趣寥寥。当前中日韩三国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尤其是中国外长即将出席中日韩高级别会谈的消息,释放出东北亚合作回暖的信号。日本首相更替与韩国政坛动荡的背景下,日韩两国对华经济依存度持续上升,此时若配合菲律宾的“反华表演”,无疑将损害自身利益。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主导的“小圈子”内部早已显现裂痕。无论是“奥库斯”的核潜艇项目拖延,还是“四方机制”在具体行动上的分歧,均暴露美国盟友体系的执行力短板。菲律宾试图借美国之势在南海“以小搏大”,却未意识到自己可能沦为大国博弈的“战略棋子”。

菲军方此番对印喊话,某种程度上也是小马科斯政府转移国内矛盾的策略。当前菲律宾正陷入政治内斗漩涡:前总统杜特尔特家族与现政府的权力博弈白热化,民间对当局“主权让渡”的抗议持续升温,军方内部派系分歧亦公开化。与此同时,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率飙升,直接威胁小马科斯在中期选举中的执政根基。

在这种背景下,小马科斯试图通过炒作南海议题凝聚国内共识,同时向美国展示“遏华急先锋”的价值以换取支持。然而,这种“内病外治”的策略显然未能奏效——既未能缓解国内政治危机,也未能撬动国际盟友实质性支持。

菲律宾的这场外交碰壁,再次印证了国际政治的残酷现实:没有战略自主性和足够实力支撑的“阵营对抗”,终将沦为空中楼阁。而对于中国而言,坚定维护主权的同时深化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持续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才是破解围堵的根本之道。至于那些试图在南海“浑水摸鱼”的势力,历史早已证明:挑动对抗者,终将被时代洪流所淘汰。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 2025-03-22 01:00

    看来菲律宾这个小国没有玩到家破人亡的程度,他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忘国是给世界看不起的

凤九儿谈国际

简介:用不同视角,讲透大国战略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