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强者都是利益思维,弱者才喜欢谈感情!

李舟 2025-03-04 19:57:04

资料来源:《资治通鉴》汉纪 太祖高皇帝七年

刘敬从匈奴那边和亲回来,整个人风尘仆仆却眼神坚定。

一见到刘邦,他就迫不及待地开口:“那匈奴的河南白羊、楼烦王,离咱们长安近得很,就七百里地,他们的轻骑兵一天一夜就能飙到关中。关中这块宝地咱们虽占了,可人口稀少,地又肥得流油,不利用起来太可惜了。”

刘邦眉头一挑:“哦?爱卿有何高见?”

刘敬清了清嗓子:“秦末那会儿,诸侯起义,要不是有齐国的田氏,楚国的昭、屈、景三大家族,那讨秦的火苗哪能烧得那么旺?现在咱们虽然定都关中,但人丁不旺啊。再看函谷关以东,那都是六国时的老贵族、大地主,万一哪天他们心思活络起来,皇上您能安心吗?”

刘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刘敬接着说:“所以,臣斗胆建议,把六国的后代,还有那些豪强、名家都迁到关中来。这样一来,平时能帮着防防匈奴,真有诸侯作乱,也能立马拉出一支大军往东打。这可是加强根本,削弱枝末的好法子!”

刘邦一听,眼睛一亮:“好主意!就这么办!”

转眼到了十一月,一场大迁徙开始了。

齐楚两地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还有那些豪强,浩浩荡荡迁到了关中。

刘邦大方得很,赐田地、给住宅,一时间,关中热闹非凡。

1、刘邦为什么要这样做?

古代那会儿,皇权啊,它就管到县这一级,再往下的那些村子、镇子,都是宗族里的那些大佬们说了算。

这些大佬被叫做乡贤地主,实际上就是地头蛇,不过呢,只要他们乖乖给朝廷交税,朝廷也就不太管他们底下的事儿了。

就拿楚国来说吧,那屈、景、昭三家,那可是真正的地头龙啊,势力大得吓人,和楚国熊氏那是共治天下的节奏。

这些家族威望高得吓人,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就安安稳稳地过着小日子。

但要是天下一乱,那可不得了,他们立马就能趁势而起,争霸天下。

现在刘邦一统天下了,这些大佬们就成了刘邦的心头病。

你想啊,刘邦能安心让他们在自己的老家待着吗?

当然不能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些人啊,就是大汉王朝以后的隐患。

所以,刘邦得想个法子,把这些大佬们给摆平了,不然这大汉的江山,可怎么坐得稳呢?

2、手段。

刘邦想了个辙,把这些贵族大佬们从老家迁徙到关中来。

关中是刘邦的基本盘,这些贵族们到了这里,那就是龙游浅水遭虾戏,一举一动都在刘邦的眼皮子底下,想翻浪花?

难喽!

可这些贵族们哪愿意啊,他们在老家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突然让他们背井离乡,谁乐意?

这时候,刘邦就使出了威逼利诱的本事,赐田地、给住宅。

这下,贵族们就算心里不愿意,也只能乖乖听话了。

不过,刘邦可没打算就这么简单地放过他们。

他知道,楚国实力强,齐国稍弱,那就得厚待齐国贵族,冷落楚国贵族,让他们之间产生矛盾,互相牵制。

这样一来,齐楚贵族就成了刘邦手中的两枚棋子,既可以用来制衡对方,又可以用来互相监控,真是一举两得!

但这只是暂时的制衡策略,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让这些贵族们消失。

刘邦想着,等哪天匈奴来了,就安排他们去打匈奴;诸侯反了,就安排他们去打诸侯。

通过战争不断地消耗他们。

刘邦这招,可真是够狠的!

但也是为了大汉的江山稳固,不得不为之。

毕竟,这些贵族们的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稍有不慎,就可能掀起滔天巨浪。

所以,刘邦只能先下手为强,用各种手段来制衡、消耗他们,确保大汉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

3、总结。

趋利避害那是人的天性,谁不想做点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儿呢?谁又会没事去干那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呢?

人嘛,说到底,感情可能会背叛,但利益,那可是实打实的,握在手里的才是最真实的。

你看那些天天把感情挂在嘴边的人,真到了关键时刻,有几个能靠得住的?

嘴上说得天花乱坠,一到要付出实际行动的时候,就各种推脱,各种理由。

所以啊,还是得理智点,别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毕竟,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别人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呢?

而且啊,我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人一旦开始走上坡路,慢慢地,就会变得冷漠起来。

为啥呢?

因为强者啊,他们都是利益思维,做事之前,先要考虑的是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值不值得去做。

而那些弱者呢,就喜欢整天谈感情,好像感情能解决一切问题似的。

可实际上呢,感情能当饭吃吗?能给你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吗?

所以还是得清醒点,别被那些虚无缥缈的感情给迷惑了双眼。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还是得靠自己的实力说话,靠利益来维系关系。

毕竟,利益才是最靠谱的,它不会背叛你,也不会欺骗你,只有它,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5 阅读:123
评论列表
  • 可以利益是利益,感情是感情。利益和感情啊,你把它可以分开就可以分开,你把它愣是拉一块就是一块。君子之交淡如水……

  • 2025-03-05 11:05

    谈感情,没有人能配的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