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14年开始,宝格丽几乎每一年都会刷新超薄领域的世界纪录。今年也不例外,宝格丽首次登陆“钟表与奇迹”表展,就以1.85毫米的Octo Finissimo Ultra Tourbillon飞行陀飞轮,刷新了去年表展现场由伯爵缔造的2毫米世界最薄陀飞轮纪录。
在此之前,制表界普遍认为陀飞轮腕表的厚度极限难以突破2毫米,2毫米几乎被视为陀飞轮整表厚度的“奇点”。

这令我突然间想起了宝格丽在2022年,以1.8毫米的Octo Finissimo Ultra,刷新当时由伯爵Altiplano Ultimate Concept所缔造的2毫米世界最薄腕表纪录。而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2毫米是机械腕表的极限,宝格丽是第一个将机械腕表带进1.X毫米时代的品牌。这一次,宝格丽再次打破不可能,将陀飞轮机械表带进了1.X毫米时代。
这枚1.85毫米薄的陀飞轮不仅是宝格丽制表工艺的巅峰之作,更凝聚了当今高级制表界众多前沿“黑科技”,堪称技术与创新的集大成者。

全新的BVF 900超薄陀飞轮机芯,乍看之下与去年的BVL 180天文台超薄机芯有些“似曾相识”,这是因为两者在结构设计上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延续了宝格丽一贯的超薄美学与工程理念。
OCTO超薄的设计理念,从2014年开始,就是以水平布局取代传统机芯的纵向布局,在机芯轮系布局方面,全新BVF 900机芯延续了“最大程度水平布局,最大限度节省纵向空间”的设计思路,简而言之就是将所有的结构“摊薄”。

自2014年宝格丽发起超薄机芯革新以来,宝格丽几乎将每一枚超薄机芯的所有机芯轮系,以水平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所有齿轮都被铺开了。而在传统机械机芯中,齿轮往往是垂直堆叠、相互叠置的。

“化横去纵”是OCTO超薄机芯的最核心研发理念,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负责上链的齿轮就设有大自鸣式止逆装置,起到单向离合器的作用,确保机芯上链方向的一致。这种内设止逆结构的齿轮,取代了传统机芯中调时上链轮系的躺立轮结构。宝格丽正是通过诸如此类的巧妙设计,大幅压缩纵向空间,从而将机芯厚度进一步推向极限。

做加法永远是最简单的,做减法往往是最难的,减薄的关键还在于做减法。宝格丽在超薄机芯上有非常多巧妙的减法,像是发条盖直接化身为大钢轮,表底壳就是机芯的底甲板,每一步都是极为科学的精简,没有任何多余的零件。归根结底在于如何将原本多个零件才能做到的事情,通过一个零件去完成。

做减法,并不意味着减配。别看超薄飞行陀飞轮装置仅有1.18毫米厚,但BVF 900陀飞轮机芯绝对称得上是“豪华满配”。它不仅采用无卡度结构,摆轮上更配备多达八个惯量调节砝码,确保了走时的稳定性和精准度。可见,即便在极致纤薄的前提下,宝格丽依然在性能上毫不妥协。

在追求极致纤薄的同时,BVF 900超薄陀飞轮机芯依然高度强调稳定性,别看它超薄,性能却丝毫不打折。为了进一步压缩厚度,宝格丽大胆取消了传统机芯中的避震器,转而采用特殊减震结构的陀飞轮框架进行减震。

宝格丽BVF 900机芯的陀飞轮装置的驱动方式也非常有意思,陀飞轮框架是一个齿环结构。动力由发条盒通过三组齿轮直接传递至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配备滚珠轴承,不仅有效降低了运转中的摩擦阻力,同时还能实现动力的“放大”传输,使其顺畅地传递至陀飞轮外缘的齿环,进而带动陀飞轮装置的持续运转。

超薄同时也极大考验一个品牌的材料水准,宝格丽携手瑞士一众著名实验室,针对传统制表材料进行革新。占手表厚度近50%的合金发条,厚度也仅为0.83毫米,远远薄于任何一枚常规机械表。
别看发条厚度仅有0.83毫米,宝格丽独特配方的高性能发条合金性能却十分强悍,为这枚超薄陀飞轮提供强劲扭矩支持。正因如此,陀飞轮摆轮得以在28800振频下,实现高达8 mg·cm²的惯量。其性能甚至可以媲美ETA 2892等主流高性能机芯,这在超薄领域中尤为难得。

宝格丽对机芯的每一个组件都进行了最薄优化,其中机芯主夹板采用了特殊配方的碳化钨材质,以确保在超薄结构下仍具备足够的强度支撑,令机芯不会轻易变形。
碳化钨具备极高的硬度有效提升了夹板强度。虽然碳化钨极为坚硬,难易加工,但其好处在于在精密加工过程中能保持极低的形变率,为整枚机芯的可靠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Octo Finissimo Ultra Tourbillon与家族其它极致腕表一样,采用超高强度钛金属材质打造表圈、中壳与链带等外观件,不仅赋予了超薄腕表更加轻盈的手感,同时也确保了腕表更加坚硬,不易变形。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为了薄而薄”的超薄腕表并未采用蓝宝石玻璃,而是使用各种特殊玻璃,甚至亚克力材质。宝格丽始终坚持超薄腕表的实际化,Octo超薄腕所搭载的是宝格丽独家研发的超薄蓝宝石玻璃,在轻薄设计与耐用性能之间达成了难得的平衡。

OCTO超薄腕表的一大特色,就是你可以直接与齿轮交互。该表没有传统的表冠,而是通过拨动表背后面的两个调节棘轮,分别进行调时或上链,大棘轮为上链条,小棘轮为调时。

这两个由高强度精钢制作的调节棘轮是直接跟机芯联动的,可以看作是机芯的“外置齿轮”。转动那个小一点的棘轮时,你能清楚看到它带动上链系统的齿轮运作;转动大一点的调节棘轮时,时分针也会立刻联动起来,整个过程非常直观,机械感十足。

OCTO超薄腕表搭配有宝格丽独家超薄一体式链带,表带的厚度仅有1.5毫米。每一节都更加紧凑、精致,不仅让整条表带活动时更加灵活、贴合手腕,更小的表节也能有效分散受力,降低因受力不均导致的变形风险,从而确保在极致纤薄的结构下依然具备足够的强度。

宝格丽不愧是珠宝世家,在OCTO的表带设计上融入了相当多创意,超薄OCTO系列搭载隐形折叠扣,其将折叠扣与表节合二为一,扣起来的时,表扣直接化身为表带的一部分,完全融为一体。相比传统的折叠扣,它不会额外增加厚度,这个设计相当有新意。

这表带方方面面都上了黑科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表居然有快拆表带设计!这进一步佐证了宝格丽要做的不是“为了薄而薄”,宝格丽正在挑战腕表所有结构的极限,而不仅仅只是机芯。
这一次在表背的设计上,宝格丽开了几个“窗户”,不仅可以展示陀飞轮的律动,在腕表正面看时,还会增加一种前后通透的悬浮感。
上链大齿轮上雕刻有放射状几何图案与正面发条盒的修饰相呼应,调时小齿轮上刻有20,其意为该表限量发行20枚。

BVF 900超薄陀飞轮机芯在设计上延续了OCTO一贯的几何美学。机芯采用了明确的几何分割,分成几个若干视觉区域,每个区域都以单独对称的方式呈现。这种分割不仅强化了视觉上的层次感,还使整个机芯显得井然有序。尤其是在陀飞轮区域,几何线条与区域边界相互呼应,形成一种内在的平衡感。

机芯充满曲线,表壳充满直线,曲线与直线交融,构成了属于OCTO独一无二的美。OCTO天生具有“古罗马遗韵”,机械几何的交融,令腕表极具建筑感、雕塑感。独特的八角形外壳灵感源自马克森提乌斯和君士坦丁巴西利卡拱顶的八角几何造型装饰。
自1884年宝格丽在罗马创立以来,古罗马辉煌的艺术一直深深启迪着品牌的发展。拥有相同意大利文化背景的尊达大师为OCTO系列奠定了独特的美学基调,而这一风格又经由法布里齐奥·布纳马萨·斯蒂格里安尼的巧手发扬光大。OCTO系列由此汇聚了两个时代、两位大师的设计智慧。

短短11年间,宝格丽已在超薄腕表领域独占鳌头,掌握了八项“独门绝技”,涵盖差动齿轮显示、一体化中层表壳与主板设计、双材质表背、新型表镜安装方式、创新发条结构、振荡器组件、模块化结构以及表链设计等诸多方面。这些创新成果共同奠定了宝格丽在超薄技术领域难以撼动的领先地位。
超薄不仅对腕表的整体设计理念、材质选择和加工工艺提出了严苛要求,还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催生了诸多创新的设计、材料与技术,推动着整个高级制表行业的不断发展。
这如同“太空竞赛”与“军备竞赛”所催生的众多科技成果,早已深刻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宝格丽对超薄制表的探索,绝非概念性的“实验”,而是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切实将超薄技术融入现代制表的核心。

能把手表厚度控制在2mm以内的品牌寥寥无几,能付诸于量产的更是十之一二,而宝格丽在短短11年内十次刷新世界纪录,1.85毫米的陀飞轮只是当下的高峰——而下一项世界纪录,我相信任将由宝格丽亲手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