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掀起贸易保护主义的浪潮,有关全球港口的争夺就从未像今天这样激烈。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近日誓言“要将达尔文港收归澳大利亚所有”,并威胁若无法与中企岚桥集团达成协议,将动用强制征收手段。这一表态炸穿了澳政府对华政策的虚伪面纱,也暴露了其在中美博弈中的尴尬处境。2015年,中国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约合3.2亿美元)拿下达尔文港99年租约时。这座位于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港口,距离东南亚仅2000公里,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在亚太的重要基地,也是美军B-52轰炸机和“全球鹰”无人机的前沿部署地。
美军自2012年起在此轮换驻军,将其视为“干预南海的桥头堡”。中国企业的进入触动了美国敏感神经。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直接施压澳大利亚政府,要求重新审视租约。尽管澳大利亚2023年的国家安全审查结论是“无安全风险”,但两党政客仍将达尔文港视为“政治足球”,反复炒作“中国威胁”。阿尔巴尼斯2022年上台后,曾一度宣布“没必要修改租约”,却在2025年大选前夕突然变脸,誓言收回港口。

岚桥集团的立场异常坚定:“达尔文港绝不会出售。”作为北领地最大的外资项目,岚桥集团已投入6000多万澳元扩建港口,使其年吞吐量从500万吨激增至3000万吨,75%的进口货物来自中国,90%的出口流向亚洲市场。更关键的是,港口为当地创造了1500个就业岗位,每年捐助社区20万澳元,成为北领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澳政府的强硬姿态却显得底气不足。北领地前总检察长约翰・埃尔芬克直言,联邦政府当年对租约“完全沉默”,如今却将其政治化,实为“选举操弄”。2015年租约签订时,北领地因财政危机急需资金,联邦政府却拒绝投资港口升级,迫使当地政府引入中资。如今,澳政府试图以“国家安全”为名强制征收,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反而暴露了其政策的反复无常。美国在这场博弈中扮演了关键推手。自达尔文港租约签署以来,美国多次施压澳大利亚,甚至以“盟友关系”相威胁。2024年,美国宣布投资2.7亿美元在达尔文港建设航空燃料储存设施,进一步强化军事存在。

这种“战略焦虑”源于中国在全球港口布局的快速布局——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到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中国已在20多个国家投资港口,构建“一带一路”物流网络。澳大利亚的政治操弄暴露了中国海外投资的脆弱性。中企在海外多采用 “经营权模式”,缺乏所有权保障,易受政治动荡冲击。此次事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其他国家或效仿澳大利亚,以 “国家安全” 为由干预中企投资。例如,美国正通过资本收购控制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对中国实施 “航道掐喉”。
但中国的应对策略也在升级。一方面,通过法律手段维护权益,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李嘉诚家族出售巴拿马港口交易启动审查;另一方面,加速布局替代性枢纽,如北极航道和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降低对单一节点的依赖。更重要的是,中国正深化与主权国家的合作。

如巴拿马拒绝美国驻军后,中巴签署 66 项合作协议,涵盖贸易、基建、能源等领域,形成 “去美国化” 的经济网络。阿尔巴尼斯政府的 “强制征收” 威胁,本质是将国家利益绑上选举战车的短视之举。历史终将证明,任何将商业问题政治化的行径,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敢强收,中国就揍它!
告䜣它若强制收回中国将强力夺回来!
建议占领奥大利亚,因为他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巨额赔偿不到位,直接炸掉港口。
把我们的o55开过去,
按合同金额的99倍赔偿就行
军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