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引起血管硬化的“坏东西”,再添新“克星”,降到多少更安全

心血管汤医生 2024-02-05 20:47:02

大家或许也会发现,为什么有人冠心病支架放了,药也在吃,但心绞痛还总是发作,还会有人突然心肌梗死发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治疗无效吗?

其实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绝大多数人并不清楚,这就是我经常讲的“残余风险”。这个残余风险有两个,一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另一个是超敏C反应蛋白。

随着人们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再认识,现在已经明确,引起血管硬化的重要物质,就是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并且被氧化时,血管内皮就会出现炎症反应,斑块就会不稳定,甚至引起溃疡、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这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关键环节。

最近,能够有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新药进入临床,已经为患者带来福音。这个药就是每年只需注射2针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英克司兰。

对于冠心病、脑梗塞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指南要求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为防治的首要干预靶点。并且要求,对于高危险人群,要控制到2.6mmol/L以下,对于极高危险人群,要控制到1.8mmol/L以下,对于超高危险人群,要控制到1.4mmol/L以下。

哪些人群才是超高和极高危险人群呢?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大,吸烟等,并且近一年来发生过严重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等,这就属于超高危险人群。如果明确诊断了冠心病,放了心脏支架,但病情还算稳定,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这样的情况就属于极高危险人群。

对于不同的动脉粥样硬化人群,我们要求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目标值并不相同。由于很多人不能达标,这就留下了“残余风险”,让斑块逐渐进展,甚至出现了急性心梗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因此,冠心病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法有3个:

一是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但是,他汀类药物有它的局限性,一是剂量增加,副作用也会随之增大,尤其是肝损害、肾脏损害,和骨骼肌损伤等,虽然发生率并不高,但是需要重视,定期复查。有的患者虽然肌酶等指标未见异常,但就是有肌肉酸痛的存在,无法长期维持治疗。

二是依折麦布,这是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能够抑制肠道中胆固醇的吸收,降低外源性胆固醇的水平。当他汀类效果欠佳时,可以联合依折麦布进行治疗。

第三步,如果以上治疗效果还是无法达标,尤其是对于超高危险人群,需要尽快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下来,新型的降脂药,以前称之为“血脂疫苗”的PCSK-9抑制剂,能够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降低30%以上。绝大多数能够达标。

这种每年只需注射2针的小干扰RNA(siRNA)药物英克司兰,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效果上更加优越,注射也十分方便,一年只需注射2次就能实现血脂的完美达标,最适合以下的人群:

一是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前几天有一位55岁的女性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结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8.51mmol/L,口服他汀类效果很差,只能在此基础上加用这种降脂针。

二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法达标的患者,对于冠心病等高风险人群,他汀类无法控制达标,再此基础上可以联合应用。

三是服用他汀类药物副作用非常严重的患者。有人他汀类药物副作用明显,尤其是肝损害和肌肉酸痛等,不能继续使用他汀类。

四是不愿长期吃药的患者。有些患者不愿终身吃他汀类药物,可以选择这种血脂针注射降脂治疗。

0 阅读:234

心血管汤医生

简介:专注心血管健康咨询与慢性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