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德:原名朱代珍,字玉阶,曾改名“建德”。朱德以朱代珍的名字第一次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时未被录取,原因在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当时只招收云南籍的学生。1909年第二次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时,朱代珍改名为“朱德”,以云南蒙自为籍贯,最终得以考上云南陆军讲武堂。

彭德怀:原名彭得华,家谱名为彭清宗,曾取号“石穿”。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时不想升官发财,而要做一个有道德、为人民办好事的人,更名为彭德怀。
林 彪:原名林祚尤,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林育蓉、林育荣、林尤勇、林李进等。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时,改名为林彪,意为山林中的小老虎,也有威武勇猛之意。
刘伯承:原名刘明昭,后改名刘伯承,蕴含“拯救天下为己任”的高远志向。
贺 龙:原名贺文常,曾用名:贺平轩、贺振家。1916年在长沙参加革命时改名为贺龙,意为能大能小、能升能降。
陈 毅:原名陈世俊,曾用名:陈曲沃、陈横槊。陈毅读到“士不可以不弘毅”时,认为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光有弘还不行,必须得有毅力,于是改名叫陈毅,意含刚强的意志和坚毅的信念。

罗荣桓:原名落慎镇,字雅怀,号宗人。1914年上高小时,校长罗炳文为其改名为罗荣桓。其出自《诗经》:桓桓于征。荣有兴盛、繁茂之意,桓桓有威武之意。
徐向前:原名徐向谦,字子敬。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有的人变节投降,出卖了自己的同志;有的人动摇退却,开小差脱离了革命队伍;有的人擦干身上的血迹,迎着风浪,继续前进。徐向前元帅将这三种人进行对比,认为第一种人可耻、第二种人可悲、第三种人可敬。为此,徐帅下定决心做一个不怕牺牲、继续前进的人,于是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徐向前,以表示对革命勇往直前。

聂荣臻:因为“荣”字辈,其父母从《随身宝》中的最后一句“百福骈臻得双全”,故取名聂荣臻,号福骈,小名双全,为“光荣达到之意”。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917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时决心在学校习文练武,作革命的前驱,为了表示投笔从戎的决心,叶帅特意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叶剑英,立志做“民之利剑”,为国为民,英勇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