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沈眉庄安陵容的结局,就隐藏在选秀时的一次冲突里

陈哥文化 2024-03-14 13:00:36

《甄嬛传》第一集第14幕到20幕,讲的是选秀的殿试,这是另一个考场,看起来竞争压力不比考进士小。

这里我们趁着秀女们等着胖橘一个个考察鉴定的空当,通过几位有名有姓且除个别之外角色很重要的秀女的言行举止,来对她们的个性稍作了解。

第一个是安陵容,算是剧中的“黑化”第一人吧。不过,她却是来得最迟的。

殿试何等重要,秀女们自然是早早都到了,她却险些迟到,难道是故意托大?怎么可能!皇宫大院,谁敢故意迟到?她实在是因为“住得远,一时又叫不上脚程快的马车,所以延误”。

有人问了,这么重要的事儿,怎么不住近一点,不是一环也得是二环啊!即便住得远,那也得安排好快车接送才行嘛!

谁不想这样呢?可是安陵容只不过是松阳县丞安比槐的女儿。我们浙江的松阳地方也是不错的,但是毕竟是个小地方,并且她爸爸在县里也并不是“一把手”,地位和收入(包括灰色收入)都有限,是没有实力在京城买房子的,甚至住宾馆客栈也得盘算一环二环内费用太高,更不会像其他很多秀女那样有专车接送。

当然这里要关心的是她面对来得太晚而被宫中嬷嬷埋怨时的态度:

嬷嬷:出什么事了,怎么来得这么晚啊?

陵容:姑姑好。

嬷嬷:险些误了好时辰,这城门要是关上了,你这一年不是白来了吗?

陵容:我住得远,一时又叫不上脚程快的马车,所以延误了,还请姑姑宽恕。

嬷嬷:行,快进去吧。

陵容:今日托姑姑的福才没有延误,若碰上旁人哪还有这样的福气?

嬷嬷:嘴还挺甜的,快进去吧,站在后面啊。

面对埋怨,安陵容又是问好,又请求宽恕,又表示遇上好心的嬷嬷是她的福气,让那位嬷嬷的不耐烦变成了挺开心的。

你说安陵容表现得这么礼貌有什么用?很难讲,因为嬷嬷的埋怨并不是考试内容,并不见得她态度生硬一点那位嬷嬷就不让她进去了,更不可能因为她讲礼貌所以嬷嬷会去皇上太后跟前美言了。

重要的是这是安陵容的一种习惯。也可以讲是一种素质,只是这种素质是建立在防止别人伤害的自卑上的,并不是“由内而外”的,而更多是一种技术性的策略,是可以与内心分开的。

后来殿试时,安陵容竟然又是凭听到落选时与众不同的礼貌表现吸引了太后(“懂规矩”),没有被马上带离,然后又凭甄嬛给她插在鬓边的秋海棠吸引了一只蝴蝶飞落头顶吸引了胖橘,居然成功中选了。

这礼貌实在作用重大。而这种礼貌与她内心所愿的不一致,恐怕也是导致她采用一些“阴招”来斗争的重要原因,她会因此而得到怜惜,却又会因此而失去一切。

接着看甄嬛和沈眉庄。

她俩是一起长大的,后来才分开,情同姐妹。你看甄嬛一见沈眉庄,就把内心的秘密想法吐露出来了:

我倒巴不得没选上呢。

说甄嬛吐露这句话是她俩感情好的表现,那是因为一则参加选秀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非同儿戏,此类话如果要按“文字狱”标准扣帽子的话也属于大逆不道;

二则明明参加了选秀并进入了殿试环节,却偏偏说不想中选,如果关系不密切,是容易被目为虚伪的;

三则别人都是争破头皮要中选,你却说不想,就算你是真的不想,那也是变相的“ 凡尔赛”吧?叫别人怎么办?

但沈眉庄一不会告密,二不会误解,三不会尴尬。

她只是说,尽管“妹妹今日打扮得好生素净,可是细看起来还是个美人坯子,怎么看都是好的”,就是说,还是很可能逃不出皇上手心的;同时她也并不掩饰自己希望中选的心意,在甄嬛说“姐姐出落得这么标致,皇上见过必定会念念不忘”时,不是说“我才不稀罕呢”,而只是说“今天秀女佼佼者众多,我未必中选,若教旁人听见了,又要生出是非”。

意思是虽然希望如此,但是可别叫别人听到了。

她们互相那么信任。

然后是夏冬春。

这个人物很嚣张,按沈眉庄的定性是“轻狂”,同时也很可笑。

她处理人事的标准只有一个:谁家老爹的职位高,谁就是老大;然后宫里谁是老大,她就听谁的。她的张扬源于此,她的悲惨下场也源于此。

夏冬春是包衣佐领家的小姐,据查,该职位是清朝特有的职位,从四品,是清朝皇家卫队的一个师长,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

倒也不小,但难道就是最大的?反正威风是很足的,因为安陵容捧一杯茶撞在她身上,弄湿了衣裳,她就抓住安陵容,厉声喝问:

“你是哪家的秀女啊,拿这么烫的茶水浇在我身上,想作死吗?”

听来不像是一个小姐在说话,倒是卫队里的哪个狗腿子的语气。应该是耳濡目染惯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哪家”二字。她得比大小。

一听安陵容说她父亲是松阳县丞安比槐,就讥讽“果然是穷乡僻壤里出来的小门小户,何苦把脸丢到宫里”,然后就纠缠个没完,讽刺安陵容“能让你进紫禁城,已经是你几辈子的福分了,还敢痴心妄想”,在安陵容提出赔衣裳时挖苦她那身新衣裳“针脚那么粗,定是赶出来的”,炫耀自己所穿是“苏绣”,她根本赔不起,必须跪下叩头请罪才能罢休。

这事还是甄嬛出面为容陵容打抱不平才了结,而之所以能了结,最根本的一节,仍是出身。

夏冬春首先要了解的信息,仍是你爸爸是谁。

一听甄嬛说她父亲是“大理寺少卿甄远道”,也就是最高法院副院长,是正部级呢!反正比你夏冬春的父亲职位高。所以夏冬春虽然嘴硬说“大理寺少卿,也不是什么高官”,却也不敢太嚣张了,只敢虚张声势地说什么“你自负美貌,以为必然入选,便可以指使我吗”了。

还是一个“地位决定话语权”。

在此基础上,甄嬛有理有节,说凡事“只论个理字”,又拿下面这一段话来压住了她:

不敢,我只是为姐姐着想罢了。今日汉军旗大选,姐姐这样怕会惊动了圣驾,若是龙颜因此震怒,又岂是你我可以担当的?即便圣驾未惊,若传到他人耳中,坏了姐姐贤良的名声,更丢了咱们汉军旗的脸面。如此得不偿失,还望姐姐三思。

言下之意,如果还这么纠缠,很可能惹怒皇上,坏了自家名声,还丢了汉军旗的脸面。

就算是个脑残,也掂得清分量。夏冬春只好拿“我会记着你的”虚晃一枪逃出阵去了。只可惜这种人是不会反省的,所以不久后就在华妃手下领了盒饭。

从此处,也可以看出甄嬛和沈眉庄明显的不同。

她们一样看不惯夏冬春的嚣张轻狂,但沈眉庄有点传统大家闺秀范儿,并不想为别人的事抛头露面,多惹是非,对甄嬛出面相助安陵容,她开始是阻止,过后还批评她“皇宫禁内,你也这样胆大包天”。

于此也基本上可以预感她的结局,她希望能在宫里过得好,但是她并不喜欢“斗争”;而既然后宫以斗争为关键,那么她显然就比较麻烦了。

而甄嬛则更有英气和热心,看不得弱者受欺负,敢于出头,不会瞻前顾后,比如安陵容感谢甄嬛,说“那位夏姐姐不是什么友善之辈,姐姐为我惹了她,恐怕要招来烦恼”,她却说“是她烦恼,我没有”;

而且很有斗争技巧,字字句句都在讽刺夏冬春,却又口口声声在为夏冬春着想,你听她最后对夏冬春说的一句,“姐姐貌美动人,见过姐姐之人才会念念不忘呢”,可实在算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了吧!

此外,甄嬛此举却又并不是建立在“不谙世事”基础上,相反,她很懂世情。你看她跟安陵容说:

先敬罗衣后敬人,世风如此,到哪儿都一样,姐姐衣饰略素雅了些,那些人难免会轻视姐姐。

摘了一朵海棠花插安陵容头上,又摘下耳环送给陵容。

明明懂世情,还敢为弱者出头,这才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莽撞啊!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她之成为“大女主”,那是有道理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场景中的几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她们在这一次小小插曲中的表现,已经可以找到结局的线索。妥否?欢迎留言讨论!

(网图侵删)

0 阅读:1

陈哥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