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叛徒,间谍狂人,背刺盟友的奥巴马,当年为何被骂“奥利奥”

昭华文使 2025-02-15 17:46:49

2013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前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向媒体披露了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全球撼动。

这个项目直接进入了包括谷歌、苹果在内的九大互联网巨头的服务器,搜集了数亿人的通讯记录。

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居然领导着史上最庞大的监控帝国!

“间谍狂人”的帝国

“棱镜门”事件揭开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在这之后,更多令人震惊的监控丑闻接连曝光,将这位黑人总统推向了风口浪尖。

2013年10月,法国《世界报》再次引爆全球舆论。

根据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仅在2012年12月10日到2013年1月8日这短短30天内,就监听了超过7000万法国人的通话记录。

这些记录包含通话双方身份、通话时间、位置信息,甚至连通话内容都被完整保存,令人不安的是,监听对象不仅包括普通民众,还涉及法国政商界重要人物。

当时法国总统奥朗德震怒,立即召见美国驻法大使要求解释,法国外长法比尤斯更是直言:这种大规模监控完全不可接受。

白宫面对盟友的质问,只能模糊其词地表示“正在审查情报收集工作”。

邻国德国前脚还在看戏,结果后脚外交风暴就在自己本国爆发了。

同月,德国《明镜》周刊披露,德国总理默克尔的私人手机从2002年起就被美国监听,时间跨度超过10年。

这一爆料尤其令人震惊,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奥巴马还曾亲自向默克尔保证美国不会监听盟国领导人。

小丑竟是我自己,这场信任危机让德美关系瞬间跌入冰点,按理说美国那边再不要脸,此时也该收手消停一阵子了,结果第二年年7月,事态进一步升级。

因为德国联邦情报局发现了一名31岁的工作人员向美国CIA传递机密情报,在一顿劈头盖脸地审讯过后,这名特工交代,我不是一个人!

原来,CIA在德国情报部门安插了多名线人,德国政府顿感颜面无存,震怒之下竟做出了罕见的外交反制:驱逐CIA驻柏林站长,并宣布中断与美国的情报合作。

欧洲两个主要国家已经惨遭黑手了,到了这一步,欧洲各国都在谴责美国的监听行为,好家伙,盟友你也下得去手哇!

美国方面还在道歉时,谁知《华盛顿邮报》又披露了另一个代号为“精灵”的秘密网络战项目。

这个计划投入高达6.52亿美元,专门针对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等国的网络设施,通过在目标国家的网络设备中植入恶意软件,美国可以远程控制和破坏这些设施。

报道称,NSA计划将受影响设备从“数千台”扩大到“数百万台”,这下连亚洲方面也坐不住了。

时至今日,我们仍不知美国哪任政府的间谍活动最多,但奥巴马任上露出的马脚可以说是最多的,这样一搞,“间谍狂人”的帽子算是结结实实地扣在他的头上了。

白宫从未如此水深火热的外交危机,也算是神人一个了。

“黑人叛徒”的指控

“您的功绩无人知晓,您的肤色永世长存!”有一句调侃的话,安在奥巴马身上还是挺有意思的。

由于其种族肤色的特殊象征,奥巴马自一上任就被天然赋予的美国种族矛盾的调节剂意义。

可事实我们都知道,在他的任期内,美国的种族矛盾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至于那个在2008年胜选夜发表激动人心演说的“希望”象征,之后也逐渐变成了黑人社群眼中的“背叛者”。

2013年12月,奥巴马提名了乔治亚州上诉法院法官麦克尔·伯格斯和律师麦克·科恩担任联邦地方法院法官,引发了巨大争议。

原来,这两位候选人的“历史纪录”都有点不干净:伯格斯曾在2001年反对从乔治亚州旗帜中删除南部军队纹样,而科恩则在多起投票权诉讼中为限制少数族裔投票权的一方辩护。

更令黑人社群愤怒的是,白宫在提名过程中完全无视了黑人议员团的存在,这种“专横”做法激怒了包括众议员约翰·路易斯在内的多位民权领袖。

路易斯在记者会上愤怒指出,总统完全没有与我们进行任何讨论就作出了这些任命决定,这些提名必须撤回,这是对黑人群体的公然侮辱。

面对黑人社群的强烈抗议,白宫不仅拒绝让步,反而强硬回应称“这些候选人都具备联邦法院优秀的资质。”

当时CNN分析称,这反映了奥巴马为了与共和党妥协,不得不牺牲黑人群体利益的尴尬处境。

对于黑人同胞的出卖、冷血,让他在黑人群体中的争议极大,尤其是一些针对黑人的极端恶性事件中。

佛罗里达州曾发生过一起震惊全美的枪击案,17岁的黑人少年特雷沃恩·马丁仅仅因为穿着连帽衫看起来“可疑”,就被社区守望者齐默尔曼枪杀。

可结果,向来自诩为法治国家的美国却最终给齐默尔曼判了个无罪释放,导致全美范围内顿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兜帽游行”抗议。

面对沸腾的民意,黑人群体纷纷希望奥巴马出来主持正义,谁知的表态却显得异常谨慎,只是同情般地发出感慨,说这个少年就像自己的儿子和年轻时的自己。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许多黑人感到深深的失望。

广播电视主持人塔维斯·斯迈利在给媒体的电子邮件中写道:“看着这位总统对待自己最忠实的选民不得不谨小慎微,有时还冷漠无情,真是痛苦。”

到了2014年8月的弗格森事件,这种失望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

当18岁的迈克尔·布朗被警察达伦·威尔逊开枪打死,当大陪审团拒绝起诉涉案警察时,奥巴马的反应更加低调。

他拒绝对案件性质做出定论,只是呼吁民众“保持冷静”,仿佛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治安事件。

民众对他的这种鸵鸟态度已经忍无可忍了,他被黑人群体讽刺为“奥利奥”——外表是黑色,内里却是白的。

纽约协和神学院教授、活动人士科内尔·韦斯特直接开口讽刺:当总统说“我不是黑人美国的总统,我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这种话时,简直让我想吐。

随着各种族裔议题上的消极表现不断累积,这位曾被视为“黑人希望”的总统,逐渐成为了族群“皇帝”的代名词。

唏,他可不是什么黑人的代表,他只代表他自己。

双重危机下的奥巴马时代

数据显示,在奥巴马执政期间,黑人的经济状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继续恶化。

2011年,典型的白人家庭净资产为91405美元,而黑人仅为6446美元;73%的白人家庭拥有房产,黑人却只有44%。

同时,美国的监控体系也在不断扩张,斯诺登披露的文件显示,仅2011年,NSA就收集了超过2000亿条通讯记录。

这种规模的监控活动严重侵犯了公民隐私权,也动摇了美国与盟友的互信基础。

到2015年,维基解密再次披露NSA监听了包括希拉克在内的三任法国总统,这场持续的监听丑闻,最终导致欧洲多国减少了与美国的情报合作,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也面临重构。

在国内,警察暴力执法事件频发,种族定性执法现象持续存在。

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超过70%的黑人认为种族歧视问题在奥巴马时期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奥巴马上任后,对不起他的选民,最终也未能兑现他的承诺,他既没能实现种族和解,也没能捍卫公民自由。

而背叛盟友、背叛族裔的双重指控,成为他任期内挥之不去的阴影,奥巴马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恐怖只有他那“不情愿”的肤色了吧。

参考资料:

0 阅读:1

昭华文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