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已经过完,简单谈谈家庭,家风,家国三者之间的关系

听荷看历史 2025-02-07 14:36:42

纵观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从初始部落间的联合,到后来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家庭这个单位,可谓是承载着国家向前发展的原始动力。

而最初的家风,也就是家庭文化,便是这些原始动力的精神依托。也得益于此,当初那些些部落,那些以家为单位所存在于华夏大地子民,才能经受历史长河的洗礼,孕育出五千年不绝的华夏文明,更是缔造出了一个个煌煌盛世,将家国情怀一代代传承。

家庭不仅孕育出来了亲情,更是一个人终身的心灵避风港。在良好家风所教育之下,我们所接触的文化,自然是崇信重礼。而这个心灵的港湾,在给予我们关爱和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承担起了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责任。

只有经过如此家风洗礼的人,才能将良好的家风践行和引导。

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的学业,曾经三迁其家,终使孟子在中国的儒家文化里笑傲了千年,引领着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两千多年;

而南宋的抗金名将岳飞,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所刻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更是让后人敬仰膜拜至今。

在我们生活的时代,对家风的培养,俨然已经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中之重。

中国如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在当下的人们,不能在这个社会的发展中忘本。

中国自古以来的忠孝家风,要求我们对国家保证足够的忠诚,对长辈亲人要奉行孝道,这些传承千年的中华美德,我们当一如既往的融入我们的血液,以忠孝节义标榜其身。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当下的这个社会,长幼尊卑不分,我们家庭的伦理也就不复存在了,日后的中华民族,又拿什么去诠释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亲情故事。

家风的养成,在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由小见大,我们的社会,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而每个家庭,就是社会的缩影。

家庭中的每件小事,都会成为塑造人格的纤维。而社会整体人格的形成,就来自于家庭个人人格的养成。而家庭环境中所养成的言行品格,铸就了我们成长,不管是个人人格的塑造,还是言行品格的养成,都将成为感染我们思想感情与矫正我们行为的一剂良药,更能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家风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我们成长于家庭,我们受教于学校,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从我们的一出生便伴随着我们,这是一股比学校教育更不容忽视的力量存在。

然而,这些却往往被我们大多数人所忽略。

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生活习惯,乃至于情感,态度和精神情趣都受家风的影响而养成。它影响着我们的举止谈吐,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人。

因为家庭,是我们由小孩长至成人时期里,家风就像烙印一样留在了我们身上留下了痕迹,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无形力量,洗涤着我们童年时代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童年时代的人格。

它在无言,无字之中,进行着一场无声的教育,成为我们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教育典范。

然而,家风也有良莠之分,什么样的家风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品行,当下这个社会,不仅孩子需要接受教育,家长更应该接受良好的教育,家长自身的思维,能跟得上社会的发展步伐,才能把孩子引导上一条正确成长的道路。

而应该怎样营造家庭的良好家风,值得每一个家庭去进行深思。作为一个家庭的家长,应当力求于追逐高尚的精神情趣,让自己的生活因为这些高尚的情趣而变的充实起来。远离那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更不能把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带到家庭生活中来。

我们从小受教育于什么环境,就决定着我们以什么方式去面对生活。

高尚的生活情趣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情操。

抽烟,喝酒,赌博相比较于看书,赏花,听音乐,孰高孰低,孰对孰错,我们当一目了然。

作为父母,当在这个社会的大染缸里,保留着属于自己的,也属于自己家庭的那一份纯真,将一切恶俗,永远扼杀在萌芽。以此,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直到这星星之火,形成席卷华夏的燎原之势,如此,这便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都说个人的文学修养可以通过前期形成,也可以通过后天养成,在我看来,前期形成的占大多数,而后期养成的却寥寥无几。

一个出生在书香世家的人,在童年时代的性情,童年时代的教养,自然蕴含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浓厚气息。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出生在这么优越的环境里,因为这是我们所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

作为一个持家者,营造热爱学习,崇尚知识学习氛围并不是难事,因为这和贫富贵贱无关,也和身处何位无关,只和自己的认知有关。

知识,就是智慧,这是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国家振兴的基石,对知识的追求,就是对过去的超越。个人得到了知识上的超越,家庭自然得到了质量上超越,这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必将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

家风建设,要以点带面,家风的养成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当以局部看整体,尽管我们所看到的是冰山一角,我们仍旧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去窥探全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引领家风建设的重任很快就会落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在将来是做一个影响家风的人还是一个受教于家风的人,就取决于现在我们对家风的认知!

1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