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花儿去过这么多博物馆
有看文物的
有看画展的
有看恐龙化石的
但最近,
在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我见到了最“硬核”的博物馆~
结石博物馆!

惊到了!科室博物馆
有个40年的“藏品”
这里的1000+枚结石标本,
堪称人体内的“矿物盲盒”
“这个博物馆,就在医患谈话间的隔壁。”肝胆外科主任冷书生医生说道。
“我们在给患者做手术之前,都会把他们带到这里来看看,让他们看清,自己体内的石头可能长什么样。”

常有参观者发出“这真的都是直接从人体内取出来未加工过的吗”、“每个瓶子里都是装的一个人的胆石?”等疑问,而最终从化身导游讲解的医生口中一一得到肯定的答案。
而最近,冷书生主任收集到了他们最新的“镇馆之宝”——一颗生长了40年的、像榴莲肉一样的结石!
“我们希望能用博物馆的形式,让更多人知道胆结石的危害!”冷主任说。

看这个结石像不像榴莲?
胆结石能不管吗?
当心小毛病拖成癌!
冷书生主任表示,现在有些人听信偏方,认为结石可以自己化掉!不及时来医院进行治疗。
殊不知,胆结石的问题,越拖越严重,最终可能会发展成为胆囊癌!
胆结石根据结石的位置分多种,比如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大家经常说的“胆结石”其实指的是“胆囊结石”。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全国大约有 8%~10% 的人都患有胆结石,而患有胆囊癌的患者70-90%都伴有胆囊结石!
当人体出现胆囊结石后,如果长期放任不管,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大问题”!比如:
1.梗阻性黄疸,变成“小黄人”
小石头很难在胆囊里面乖乖待着,往往会随着胆汁到处流动。
如果不巧刚好卡在了胆总管里,不仅会疼得你嗷嗷叫,还会把上端分泌出来的汁液堵住,造成胆汁返流,导致梗阻性黄疸,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变成一个“小黄人”。
2.胆源性胰腺炎,胰腺被“吃掉”
人体的胰腺和胆总管共用一个出口。如果石头不巧卡在了这个出口,胰腺产生的消化液便会被堵住。
这时候胰酶就会腐蚀胰腺自身,导致胆源性胰腺炎,造成胰腺被“吃掉”
3.反复刺激,导致癌变
还有些小石头看似比较“听话”,呆在胆囊里面不痛不痒,但没症状不代表没危害。
冷主任,可能会引起增生和变异,逐渐发展为癌症早期。一般来说,早期胆囊癌可能没有任何不适症状。
等到癌症晚期,癌细胞不断扩散,把肝脏或周围其它脏器侵犯,人体出现相应症状的时候,就已经太晚了。
因此,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更应该注意!
教你防石三件套
和你的胆囊签订和平条约
想要不长结石,记得做好下面这三件事:
1、 吃早餐
甭管是豆浆油条还是咖啡贝果,记得早上给胆囊“冲个澡”。
2、 定期体检
别以为只要不疼就是没长结石,那种结石通常被称为”无症状结石“,需要进行观察,听取医生的建议。一旦结石有症状了,通常就意味着一个字“切”!

3、 正规治疗!!!!!!
冷主任给脑花儿强调,别信偏方!结石是消不了的!
同样也别指望胆结石能从体内排出来!要是胆结石都能从体内排出来了,就意味着你的身体状况很严重了!
冷主任表示,一旦结石需要切除,就连胆囊都需要一起摘除。
“保胆”,医生绝不推荐。
因为取石后的胆囊内壁受损,复发结石的概率更高,看起来是保住了一个器官,实际上并不能从中受益。
临床经验已经证实,保胆术后的胆囊是发生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因此,坚决反对对胆囊良性疾病实施“保胆取石”、“保胆取息肉”、胆囊部分切除术等治疗。

所以说,真的真的真的要好好保护身体,真别让自己也有机会加入”结石博物馆“的大家庭里。
有人会担心,切掉胆囊真的没关系吗?毕竟也是少了一个人体器官呀……
其实也不用过于担心,打个比喻:
肝脏就像一块生产庄稼的田,胆囊就如同暂时储存庄稼的小仓库。
小仓库坏了,直接把庄稼搬回家就好了,这并不影响家里的口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