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费”这仨字,在城市里早不新鲜,可谁能想到,杭州西湖区龙坞茶镇的长埭村,最近硬是靠这仨字“火出圈”了!
时间轴拉回2024年10月——这个被万亩茶园包围的“网红村”,本是西湖龙井的核心产区,村民靠茶叶和房租年入20万起步。可自从村委会贴出《村道使用费征收公告》,规定“凡租客车辆,每月需交100元村路维护费”,平静的日子彻底乱了套。
矛盾爆发点:
租客老张的车停在房东院子里三年没挪过,却被要求交年费1200元。“我车轱辘都没沾过村路,凭啥交钱?”村委会咬死“租客占用集体资源”,房东李阿姨夹在中间两头受气:“租客走了我损失5000块房租,收停车费村里才分我200块!”
蝴蝶效应一个月内显现:
村口菜场摊主王姐发现,以往每天卖50斤猪肉,现在20斤都难清空。“租客少了三成,房东没钱买肉了!”
看似合理的收费政策,却在执行中彻底“跑偏”。
村委会的“美好算盘”
初衷:外来车辆超2000台,年修路费超80万,收租客停车费“减轻负担”。预期:年增收约150万,实现“村容升级”。 现实打脸三连击
租客大逃亡:政策实施首月,1300户租客中423户搬离。村民租金收入同比跌40%,而村集体停车费仅入账12.7万。
民生服务瘫痪:救护车被2.2米限高杆拦在村外,耽误急救被投诉;垃圾车无法进入导致垃圾堆积。
信任危机爆发:村民发现物业公司抽成30%,质疑“收的钱到底进了谁口袋?”
网友戏称这是“乡村振兴迷惑行为大赏”——想学城市收费,却忘了乡村根本。
三、深挖争议漩涡:是管理升级,还是权力越界?
租客的愤怒:
“我们在村里消费、交税,停车却像二等公民!”在茶厂打工的小刘算账:1200元停车费=他半个月工资。
村民的无奈:
“现在年轻人宁可住城里公寓。”民宿老板周姐翻着空置客房记录苦笑:“停车费赚的还不够贴水电费。”
法律界的质疑:
浙江楷立律师事务所律师凌斌指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重大事项需经村民会议讨论,但多数租客反映投票时毫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