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究竟怎么样?只有亲自去过,才有资格评论

包包说旅 2025-03-12 05:25:29

山东人的倒装句张口就来,我之前只听过“稍微一等”这个说法,我说它是倒装句是因为在我从小到大的说法里是“稍微等一下”,所以这里应该是“一”和“等”倒装,而后又省略了“下”。还有像,黑天了、家走了该、吃饭了吗你、吃完了我、写完了吗你作业、学习了吧该……

山东人打牌很厉害,怎么形容呢,算命都没山东人算牌厉害。够级和保皇很好玩,每到牌局打到焦灼之际,总是出现那经典的山东打牌姿势,还不忘眉飞色舞的说着“让你出一把”。凌晨两点,强撑着马上要耷拉下来的眼皮结束了牌局。

听说山东人对于考编有一种执念,在出租车上忍不住问山东师傅,考不上编会被人看不起吗? 师傅说还好,大部分人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 但感觉身边的山东人都在考公,上网冲浪大部分都是关于山东人对于考公的执念,所以我半信半疑。 我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人说要毕业考公务员,但最近几年也有部分朋友也在准备考公考编了,这些年很能感受到大家对确定感的追求。

山东人真的普遍身材高大,第一次见识到人均180以上是啥感觉。好像碰见的每一个人都是180以上,而且身材比例很好,肩宽腰窄腿很长,很少见到胖子。工作对接的五十几岁的老大哥都是精瘦修长的,没有中年油腻感。另外问一句,是不是越往北边走个子越高,想象不出来东北人普遍得高成啥样子了。

青岛崂山白花蛇草水的味道一般人接受不了,有人说是草席味,还有人说是刷锅水味。爱喝的人真的爱,喝不惯的人也是万万接受不了的,就像四川的折耳根一样。听人说这个水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以后来青岛的朋友们可以尝尝。

章丘大葱是山东济南章丘区的特产,以其高、大、脆、白、甜的特点闻名全国,不得不说,这葱长得真俊。品种主要有“大梧桐”和“气煞风”两种。“大梧桐”葱高可达一人多高,而“气煞风”则相对矮一些但更为粗壮,风吹不倒。这葱吧,全是葱白,长得和山东大青年一样,盘靓条顺,怪稀罕人。煎饼卷大葱,也是一种特色吃法,四种配料,豆瓣酱、芝麻盐、小咸菜、咸鱼条,除了能压一压大葱的冲味,提一提煎饼的香味儿,还能让煎饼香、大葱香水乳交融。咸香的魅力,就在个中体现出来了。

小时候看央视的黄金时段,总是会听到这句“好客山东欢迎您”的宣传语,但是直到自己去山东,才具象化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金量。济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整个城市的氛围都很热情洋溢,无论是和游客接触比较多的出租车司机、商铺老板,还是路过的山东本地人,都将“好客山东欢迎您”这句宣传标语贯彻到了实践中去。在经三路那边,我和朋友正在讨论想去的那个地方怎么走,后面路过的济南人立马告诉了我们正确答案。吃饭的时候,由于桌子坐满了,旁边的一家三口立马让出来了一半给我们拼桌。最重要的是,这样的事,在济南我们遇到了很多次。山东人的热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甚至不需要你去主动询问,他们就会热情真挚的款待八方来客。

曲阜三孔景区是由孔府孔庙孔林三部分组成,联票140。人文景观,三分看七分讲。自己去看,不请导游的话,看不懂。所以花了100元和别人一起拼了一个导游讲解。假期旺季,整个景区下来就是人特别多,且景区没有厕所。千古一圣,万世师表。出了一位孔子,孔子后代几千年都有福气。

山东人称呼人喜欢叫老师,尤其是济南。此处“老师”不是学校里教书育人的老师,只是对陌生人的一个表示礼貌的尊称。其实方言里正确发音是老师儿/丝儿,因为不分平翘舌音。普通话里喊老师儿有点别扭,一般就不会加儿了。

爬泰山很累,比我想象累太多了,八小时的上下山。 本来想夜爬的,最后考虑到综合体力和安全问题,选择了日爬,真的特别特别累,现在我大腿都是酸胀的。从红门到玉皇顶六千三百六十六级台阶,每一级都是我现在膝盖的罪魁祸首。不愧是五岳之首,爬上去太不容易了。趁年轻赶紧爬上去,我这辈子不会第二次再爬全程了。

山东钙奶饼干。刷视频经常看到山东博主推荐钙奶饼干,有评论说“我都不敢想这有多好吃”,胆小鬼,我倒要买回来尝尝有多好吃。今天在山东吃到了,买了三个口味,分别是精制、特制、铁锌,感觉三个口味差不多,精制特制味道完全一样,就是克数不同,精制吃起来口感更扎实一点,我更喜欢精制的口感。也许是因为它的名字比较绿色,吃起来有种健康的感觉,早餐来个几片非常合适。

山东是礼仪之邦,喝酒吃饭都很讲究规则,这真不是虚言。其实我是爱喝酒的,但我喝酒不讲规矩,不一定吃饭,平时闲了想起来就喝,喝到睡过去为止,边喝边看书,看电影,真的醉意来了整个世界都变得很美好,满眼都是爱和阳光。

说回山东的酒局,首先落座很有讲究,一般主陪坐在酒桌的最中间,主陪两侧是主宾和副宾,这两位就是尊贵的客人了,主陪正对面的是副陪,此人的主要作用就是主陪的助理,善于活跃气氛。想当副陪的就两个条件,一是能说会道,二是酒量好。

宾客座位落定,凉菜上桌是不能喝酒的,待上了两个热菜后,主陪先提酒致辞。然后,就规定一杯酒几口喝完,每喝一口酒主陪都要整几句吉祥话,这就考验主培的酒文化底蕴了。

主陪领完酒,然后交给副陪,副陪也是一套一套祝酒辞,总之这酒喝的是文雅有礼。主陪副陪都敬完酒之后,终于轮到主宾敬酒了。主宾提酒就不必分几口了,随意喝行了。然后,酒席就进入自由发挥阶段,这个阶段是最考验酒量的。此时酒席场面热烈,喝到高潮处场面失控,已经打乱座次了,各人找各人的目标。眼看酒也喝不动饭也吃不下,趴在地上桌子上的人也起不来了。主陪大手一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都干了杯中酒,撤!

总的来说,山东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愧是统称齐鲁大地,这里的人、文化、地域、饮食,都不同于国内很多省份的十里不同音,或是折叠、迥异、割裂感,而是有一种一览无余的同根同源气息。也更明白了为什么说唯有咱们中国是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整个齐鲁大地就是一部脉脉相承无断续的中国文化史。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