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历史上,黄埔军校算得上是最出名的一所军校了,这所学校的学生在日后的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上很多都扬名立万了,然而如果论将军的质量,应该还要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只办了九期,但是却培养了一万一千多名军事领导人才,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多名。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毕业于第一期的10位民国将领。
1、唐生智唐生智是湖南东安人,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陆军混成旅任见习排长,这也算是他军事生涯的起点了,此后多年唐生智便一直在湘军任职,到1926年他的部队已经是湘军中装备最佳、训练有素、人数最多、实力最大的一个师,北伐时,他的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任军长。
随着北伐的节节胜利,唐生智的部队也扩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4方面军,不久第4方面军改编为第四集团军,唐生智任总司令,掌握两湖地区的军政实权,成为武汉国民政府最可依靠的武力。
北伐结束后,唐生智开始极力反对蒋介石,虽然之后他联合李宗仁、冯玉祥等人多次反蒋,但是他们均不是老蒋的对手,而且在反蒋的过程中,唐生智也失去了自己的部队,手里没了军权,成了一个光杆司令。
唐生智
不过鉴于唐生智北伐时期的功劳,1935年铨叙军衔时仍旧被授予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37年淞沪会战后,唐生智担任南京保卫战的最高司令长官,但是在日军强大的攻势下,南京还是陷落,此后唐生智便退出军政界,在家乡隐居。
1949年唐生智参加了长沙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政协湖南省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等职,1971年在长沙逝世,享年82岁。
2、蒋光鼐蒋光鼐是广东东莞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后,蒋光鼐担任第十师副师长,1927年升任第11军副军长。1930年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上将兼淞沪警备司令。
蒋光鼐
淞沪抗战时,蒋光鼐担任总指挥,率领十九路军将士奋勇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期间打的日军先后四次更换主帅,死伤近万人。1933年与李济深、蔡廷锴等发动“福建事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先后任第四战区参谋长,第七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领上将军衔。不过这一时期他手上已经没有兵权了。新中国成立后,蒋光鼐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1967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3、杨爱源杨爱源是山西五台人,1914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先由陆军部分发至段祺瑞部见习,后应山西都督阎锡山之邀返回山西,从此便于阎锡山一起共事。
北伐胜利之后,杨爱源相继担任过第三集团军第三军团军团长,察哈尔省政府主席,第三十四军军长兼山西清乡督办等职,1935年被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9月率部参加平型关会战,任总指挥。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共同作战,取得平型关大捷。后又率第六集团军参加忻口会战。1939年升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六集团军总司令。
杨爱源
抗战胜利后,杨爱源改任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成为阎锡山统治山西的第二号人物,但阎唯我独尊,大权独揽,杨无调动一兵一卒之权。他对阎一贯忠顺,善用韬晦之术。此时杨虽已身为副主任,但见阎时犹行九十度鞠躬礼,高呼司令长官。他对阎锡山的忠比顾祝同对老蒋的忠有过之而无不及。
1949年就在阎锡山准备逃离山西时,还带着杨爱源,并将所有财产交给他保管,彰显出他对杨爱源的信赖与重视。同年杨爱源去了台湾,1959年在台湾去世,终年73岁。
4、李品仙李品仙是广西苍梧人,小时候学过四书五经,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到湘军唐生智手下任职,到1927年他已经是第八军军长。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品仙被任命为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之后率部出桂抗日,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等大会战。
李品仙
1939年廖磊病逝后。李品仙被任命为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期间李品仙不断与新四军产生摩擦,甚至参与了1941年的皖南事变。1944年李品仙被任命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
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品仙去了台湾,1952年被以“现役届满”为由,奉命退休,1987年在台北去世,终年98岁。
5、孙楚孙楚是山西解县人,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后加入阎锡山的晋军,他从见习排长做起,到抗战前夕他已经是第33军军长。抗战时期,孙楚相继担任过第六集团军副司令兼第三十三军军长,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等职。
孙楚
抗战胜利后,孙楚跟着阎锡山参加了内战,相继担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五兵团司令等职,1949年太原城破后,孙楚被解放军俘虏,1961年作为第三批战犯被特赦,1962年在太原去世,终年72岁。
6、孙震孙震是四川成都人,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他回到川军任职,在多年的斗争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川军请缨出川抗日,孙震被任命为第二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邓锡侯回四川后,孙震接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一职。
孙震
整个抗日战争中,孙震基本上一直都在抗日前线,他先后参加了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襄樊战役、豫南之战、豫西鄂北会战等大战役。蒋介石曾给他写过一封亲笔信,称他“抗日以来,建勋最多,辛劳最甚”。
抗战胜利后,孙震随蒋介石参加了内战,1949年12月,孙震与杨森一同飞台,1985年在台湾去世,终年93岁。
7、陈铭枢陈铭枢是广东合浦曲樟(今属广西)客家人,1912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不过他中途肄业,回到粤军参加革命,之后在粤军中的职位越来越高,自北伐开始后,相继担任过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第十一军军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第十九路军总司令等职。
陈铭枢
1933年福建事变后,陈铭枢失去军权,成为政坛看客,抗战时期他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抗战胜利后,陈铭枢在1947年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并退为备役。1948年与李济深等人一起创建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新中国成立后,陈铭枢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等职。1965年陈铭枢抑郁而终,享年76岁。
8、周祖晃周祖晃是广西临桂人,1914年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到湘军任职,1925年到新桂系第七军任职,担任团长的职务。此后他参加了北伐战争、蒋桂战争等民国时期的一些战争。
周祖晃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廖磊升任第21集团军总司令后,周祖晃接任第七军军长,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等战役。之后周祖晃还担任过第16集团军副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周祖晃一直在广西任职,1949年底周祖晃与解放军签订了和平改编方案,率手下5000余人接受改编。
新中国成立后,周祖晃担任过广西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自治区政协第二届常务委员等职,1959年逝世,享年70岁。
9、田颂尧田颂尧是四川简阳人,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回到川军任职,同样他也参加了川军历史上20多年的混战,1936年9月12日,国民政府任命田为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田颂尧积极支持孙震率部出川抗战。
田颂尧
1949年12月9日,田颂尧随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起义。新中国成立后,田颂尧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并当选第一、二届四川省政协委员,民革四川省委和民革中央团结委员。1975年在成都逝世,终年87岁。
10、邓锡侯邓锡侯是四川营山人,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回到四川当兵,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邓锡侯也参加了川军的内斗,在多年的斗争中他的职位也在不断的上升,最终成为川军中的一方霸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邓锡侯主动请缨,出川抗日,邓锡侯被任命为第二路预备军第一纵队司令,后改为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
邓锡侯
1937年9月初,邓锡侯率领第二十二集团军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参加忻口会战,川军装备差,以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之敌拼死搏斗,损失惨重。1938年初第二十二集团军被派到鲁南参加徐州会战,所部第122师师长王铭章率全师守卫滕县,全师几乎全部牺牲,师长王铭章亦阵亡。
刘湘病逝后,邓锡侯被调回四川主持川康军务,此后一直到抗战胜利他都在四川主持川康军务,抗战胜利后他已经被川军视为新的领袖。1949年12月9日在邓锡侯在彭县率部通电起义,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四川省政府任职,1964年在成都病逝,享年75岁。
小结:
这10位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的学生,有桂系(李品仙、周祖晃)、粤系(蒋光鼐、陈铭枢),晋绥系(杨爱源、孙楚),川系(邓锡侯、田颂尧、孙震)、湘系(唐生智),这些人在民国历史上都是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