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唯法是从,很容易困于法!
法,是后人对前人的总结。而且越总结越多,越来越繁琐…
书法最初的状态,是无法。
无法是最接近自然的状态,所以古人的书法永远超越不了。
相反,后人总结越来越多的“法”让书法慢慢远离这种自然状态。
然而人们却对这些“法”乐此不疲,互相炫技,互相攻击,书法水平离古人越来越远。
还找不出原因,还以为“法”学得不够多,走进一个恶性循环。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我们现在张口闭口说的结构,法则不胜其烦。
写字的时候,脑中全是这些法则,心被这些法则框住了。
书法不是心的流露了,写在纸上全是这些结构法则了,毫无情趣可言。
你看看古人是怎么处理结构的?
就是一个“无法”状态。
比如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就是一个自然状态,有阴有阳,结构就出来了。
你想想你背的那些乱七八糟的结构法则,无非就是这些。
比如疏密,比如松紧,比如知白守黑…
古人一句,阴阳既生,形势(结构)出矣,全概括了。
所以古人的脑中没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法则,
心没有被法则紧固,书法真正变成心的流露了。
从而笔下的书法,妙趣横生,多姿多彩。
所以学书法,用“无法”解决“有法”才有出路!
法学多了,桎梏枷锁也就多了,反而不利于内心的抒发。
结束语:
古人的书法理论,其实很简单。
就是简单的自然规律,处于一个“无法”状态。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很多同学对结构的稳定性,很头疼。背了很多的结构理论。
比如中宫法。重心处于中宫,结构就是稳定的。
但我们真正用的时候,发现对楷书有点作用,对草书就用不了。
古人处理这个问题,也是及其简单。
比如蔡邕说,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就是这么简单。
结构随“势”而写,顺势而来,势去不挡,这个结构就是稳的。
就像你动态动作,随着运动方向走,你不会摔倒,
这就是顺势。
要是这时有人突然拌你一下,你肯定就摔了。
这就是遏“势”。
所以只要你的书法结构,顺势而写,势去不遏,这个结构就是稳的。
古人这种自然书写,就是无法状态,怎么写都符合自然规律。
反而你背的那些重心必须在中宫,结构才稳,等等这些结构法则。
局限性很大,用不好就出怪字。
所以学书法,用“无法”解决“有法”才有出路!
无法,可以覆盖“有法”,而有法,无论你背的多么多,总有局限性。
关键是脑子就那么点大,全让法则占据了,哪有“心”的发挥?
古人的书法,能时时随心而发,其实就是这个原因。
心中无法,却处处遵法。
现代人满脑子有法,稍不留神还犯法,脑子那个累呀,哪有心思抒发心情。
所以保持“无法”状态,书法才能真正用来抒发心情。
处处记法则写出来的字,如同模子刻字,早已与真正的书法脱离。
所以,学书法,用“无法”解决“有法”才有出路!
原创作者:墨虫
本文来源于作者的公众号:毛笔书法 有更多最新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