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木匠做棺材非常的有讲究。有句老古话叫“天下棺材七尺三”,说的就是棺材的长度。一般棺材的尺寸是一个定死的规矩,所以所有的棺材都是七尺三。当然也有些地方有“六尺半理尽天下汉”的说法,等等这些说法其实很多,但是具体的“七尺三”这个尺寸是从何而来的呢?
我国古代的长度计量单位是丈、尺、分、寸等,而“天下棺材七尺三”这个精确的数值,肯定也是根据人的身高来定的,毕竟棺材是用来装死去的人的。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们都应该听过一句话叫“堂堂七尺男儿”,其实这句话就揭露了古人的真实身高。古人的身高基本上不会超过七尺,而七尺男儿估计是古时候最高的象征。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代合今34.1cm;清代合今35cm。
通过上面换算可知,棺材的长度“七尺三”大约合现在两米五左右。中国超过两米五的人几乎没有吧。所以才有了:“天下棺材七尺三,七尺三走遍天”之说。
例外还有一种规格上的说法
在农村,许多老人在入了花甲之后就会嘱咐自己的儿女给自己准备棺材,一般来说棺木的种类和规格有很多,
一、种类:楠、桐、松、柏、椿、柳木、水泥、缸棺、喜棺、苇席。
二、规格:
1、一二三的,即底一寸帮二寸天板三寸厚。
2、二三四的,即底二寸帮三寸天板四寸。
3、三四五的,即底三帮四天板五寸,俗称三五板。
4、四五六的,即底四帮五天板六寸,也叫四六板。此外,三五板四六板有两种:即足三五、足四六的。还有勉三五勉四六的。还有净边净缝(不带疤)的等等,此类棺木因质量好而身价较贵。
棺木不论大小内径宽窄都是一样的。所谓二四、三五、四六都是按棺材版的厚度而言的。后边的板少于前头的厚度。一般做棺木必须达到长度两米四,(匠尺七尺三寸)俗说:七尺三走遍天。
棺留七尺三:现在的农村殡葬文化已经从过去的土葬改为现在的火葬,所以很多人已经不记得过去农村老人在上了岁数后要打棺材的事情。过去农村人在打棺材时为了图一个好的彩头,棺材的尺度上有很多讲究。听老人们说,之所以棺材的长度要在七尺三,是因为在民间有“七尺三走遍天,英雄好汉往里钻”的说法,所以棺材留七尺三的说法也就慢慢流传至今,人们轻易并不会改变棺材的尺寸。
见棺发财[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