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说起中药,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苦”。有些药一喝就皱眉,恨不得立刻灌下一杯蜂蜜水压压味道。
但老祖宗早就说了:“良药苦口利于病。”今天要说的这味中药,名叫吴茱萸汤,不仅苦,而且是苦中带辣,喝上一口,嘴里发燥,胃里翻腾,让人直皱眉头。

可偏偏就是这碗“难喝到让人怀疑人生”的汤,对很多顽固的病症却有奇效。
它能治的病,横跨厥阴、少阴、阳明三大经脉,涉及头痛、呕吐、寒湿腹痛等各种折磨人的毛病,尤其是那种天冷就发作、吃凉就难受、胃一空就绞痛的病人,喝上几剂,竟能让多年顽疾一扫而光。
有人可能会问:“这汤到底有啥神奇的地方,怎么能管这么多病?”别急,今天就来好好说道说道,让你明白,这味药为什么被《伤寒论》奉为经典,为什么千百年来,一代代老中医靠它治好了无数病人。

吴茱萸汤,到底是何方神圣?它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主要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组成,专门治疗那些寒气入侵、阳气受损导致的顽固病症。
吴茱萸性热,能温中散寒,直达病根;人参补气,生姜驱寒止呕,大枣调和脾胃,让整副汤药既能祛邪,又能扶正。
简简单单四味药,组合起来却能治风寒、暖脾胃、止呕逆、通经络,简直是寒邪病症的克星。
三经之病,为啥难缠?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到冬天,头痛欲裂,像有把钉子钉在太阳穴上;吃点凉的,胃里马上翻江倒海,甚至呕吐不止;早晨空腹时,胃里像有把刀在割,疼得直不起腰……这些症状说起来不一样,但其实都跟寒邪入侵脱不了干系。

三经之病指的是什么?在中医里,人体的经络分为十二正经,其中厥阴、少阴、阳明三经跟寒邪最容易“杠上”。
寒邪一旦侵入,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各种疼痛、呕吐、胃寒等问题。
厥阴经的病,最折腾人!厥阴主肝,肝气不舒,气血逆乱,就容易引发偏头痛、呕吐、四肢厥冷,甚至胃寒疼痛。
这种痛,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脑袋里钻,太阳穴突突跳,连带着恶心呕吐,吃不下饭,喝不下水,人难受得恨不得把头砍掉。

少阴经的病,最伤人!少阴主肾,肾阳亏虚,寒气入侵,就会导致手脚冰冷、胃部绞痛、呕吐酸水,甚至长期下来,身体虚弱,精神萎靡。
这种病人,一吃凉的就犯病,稍微受点风就胃疼,夜里肚子冷得睡不着,折腾得人没个好日子过。
阳明经的病,最顽固!阳明主胃,胃受寒邪,阳气受损,就会出现胃痛、反酸、呕吐、腹胀等症状。

这种病,拖久了就会演变成慢性胃炎、胃溃疡,甚至胃寒型胃痛,吃药不见效,调理不好就反复发作,让人苦不堪言。
吴茱萸汤,四大功效惊人!第一,温肝散寒,治偏头痛很多人的偏头痛,说到底是肝气不舒、寒邪入侵导致的。
吴茱萸温肝散寒,能让气血通畅,血不瘀,痛自消。
尤其是那种天冷就头痛、痛得恶心想吐的,一剂下去,疼痛就能缓解不少。
第二,暖胃止呕,治寒性胃痛有些人天生胃寒,吃点凉的就胃疼,早晨空腹时胃里像有团火在烧,一阵阵绞痛。

吴茱萸汤能温中散寒,让胃暖起来,改善胃酸过多、呕吐反酸的毛病,长期调理,连胃溃疡都能好转。
第三,扶正祛邪,改善体寒手脚冰凉,怕冷怕风,是很多人挥之不去的烦恼。
吴茱萸汤里的吴茱萸、生姜、大枣,都是温阳驱寒的好手,能让身体暖起来,阳气充足,就不怕寒邪入侵。
第四,通经活络,改善女性寒性痛经有些女性每个月“那几天”疼得死去活来,一查没啥问题,其实是寒气入侵,导致宫寒血瘀。

吴茱萸汤能温经散寒,促进血液循环,让经血通畅,痛经自然就缓解了。
如何正确服用,才能效果最佳?吴茱萸汤虽然好,但不是谁都能喝。
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要慎用,否则可能会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等问题。
另外,孕妇禁用,因为吴茱萸药性辛热,可能会影响胎儿。
正确的服用方法是:空腹温服,每日一剂,连服三到五天,效果最佳。
如果是长期胃寒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减药方,长期调理。
总结一句话,吴茱萸汤,喝对了是宝,喝错了是害!
这碗药汤,虽苦却神奇,能帮你赶走寒邪,让身体暖起来,胃不痛了,头不晕了,手脚也不冷了。
可千万别自己乱喝,一定要对症下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身体是自己的,别等病痛折腾得没法过日子了,才想着调理。趁早把寒邪赶出去,让阳气充足,才能真正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
1. 《伤寒论》 张仲景
2. 《中医基础理论》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中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 《临床中药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