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晚上明明很困,躺下却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像锅里炸花生米;白天坐着不动,手脚却老觉得麻麻的,像有蚂蚁在爬;嘴里干,眼睛涩,皮肤像秋天的田野,一抓一片皮……很多人一开始都觉得是“上火”了,喝点凉茶、熬点菊花水就完事儿了。可偏偏这些“上火”的毛病,越拖越顽固,治标不治本。其实啊,这背后很可能就是五脏“燥”出了问题。

说到“五脏燥”,这在中医里可不是个稀罕词。肝燥、心燥、脾燥、肺燥、肾燥,个个都能让人日子不好过。特别是肾燥和肝燥,一个让你夜夜失眠、精力透支;一个让你手脚麻木、情绪不稳,稍不注意,还可能惹出更大的事儿。
中医里讲“燥邪伤人”,燥一上身,五脏六腑都得遭殃。可问题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饮食睡眠都乱套,五脏“燥火”也就悄么声地冒头了,不懂点门道,很容易就被忽悠过去。
咱今天就来好好唠唠,这五脏为啥会“燥”?尤其是那肾燥让人睡不着,肝燥招来麻木感,到底是咋回事?日子过得燥不燥,关键还得看你五脏调不调。

先说说肾燥这事儿吧。
你要是晚上老失眠,怎么也睡不实,一闭眼脑子就像放了电影,翻来覆去睡不着,还老做梦,醒了比没睡还累,这可不就是“肾燥”惹的祸嘛。
中医讲,肾主藏精、主水,肾阴一虚,水不济火,火就往上烧,心神就不安了。一个人要是肾阴亏,肾水不够,身体内就像缺水的大锅灶,火气乱蹿,睡觉自然就不踏实。
有个村里的老大爷,七十多岁,人精神挺好,可晚上就是不爱睡觉。一开始他还以为是年纪大了“觉少”,可后来越睡越差,白天眼睛干涩,耳朵嗡嗡响,手心老发热,嘴巴也干得厉害。去镇上的卫生院一查,医生说他“阴虚火旺,肾燥不滋心”,要调肾阴。他半信半疑,后来喝了几个月的养阴药,晚上慢慢能睡个整觉了。

肾燥的人,除了睡不好,还容易出现腰膝酸软、口干咽燥、耳鸣耳聋、头晕目眩等问题。有些人还会阴道干涩、性功能下降,整个人就像“干透了的井”,哪哪儿都缺水。
说白了,肾燥这玩意儿,说它是病吧,它不像感冒发烧那样立马让你趴下;可你要是不管它,时间一长,五脏跟着遭殃,后面的问题就大了。
那肝燥又是个啥情况?
肝主疏泄,喜欢条达畅通,就像一条河,要是肝里“水”不够了,那河床就干裂了,气血运行就卡壳了,人也就麻了、木了、不对劲了。

有个做设计的小姑娘,天天坐电脑前,熬夜赶稿是家常便饭。她一开始觉得自己手麻脚麻是因为坐久了,活动一下就行。可时间久了,不光麻,连情绪也不对劲,动不动就发脾气,眼睛干得跟砂纸似的。后来去看中医,说她是“肝阴不足、肝燥血虚”,一调理肝阴,麻木感才慢慢缓解了。
肝燥的人,常常会有头晕眼花、手脚麻木、视物模糊、情绪波动大、夜间磨牙、筋脉抽搐等表现。肝主筋,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人自然就麻木了。再加上现代人情绪压抑、熬夜过度、饮食辛辣,肝火一旺,肝阴就更亏,肝燥就找上门来了。
有时候啊,这肝燥肾燥还会“狼狈为奸”。你肾阴一虚,肝火就旺;肝阴一不足,肾水也跟着亏。中医里叫“肝肾同源”,这俩一搭伙,燥得你里外不是人。

那为啥现在这么多人五脏都“燥”呢?说穿了,就一个字:“累”。
不是光身体累,心也累。你看看现在的生活节奏,哪有喘口气的工夫?早上赶地铁,中午吃快餐,晚上加班熬夜,周末还得应酬。吃得咸、动得少、心事多、压力大,这一燥,五脏首先遭殃。
再加上空调房待得多,水喝得少,饮食偏热偏油腻,动不动就火锅烧烤,身体里的“津液”被耗得干干净净,五脏就跟没油的机器,慢慢开始“干磨”。一“干磨”,问题就来了。
那咋整?五脏燥了,还能“润”回来不?
当然能。中医讲“燥者润之”,调理讲究“滋阴养液、润燥生津”。但不是光靠吃药,还得从生活上做起。

首先,睡眠得管住。晚上别老熬夜,十点半前睡觉,别等哈欠打出来才想上床。睡觉是养肝肾的第一步,尤其是子时(晚上十一点到一点),这时候肝在“加班”解毒,肾也在修复,错过了,就像农民错过春播,地再好也荒了。
再一个,水喝够。别等口渴才喝水,那时候身体早就缺水了。平时多喝点温水,别老灌冰饮料、奶茶冷饮,那些东西嘴里爽,身体可遭罪。
吃饭也得讲究点。少吃辛辣、油炸、火锅烧烤,多吃点润燥的东西,比如梨、百合、银耳、黑芝麻、山药这些,既养阴又不上火。老祖宗说“药补不如食补”,这话一点不假。
情绪也得调。肝喜条达,最怕压抑。别啥事都闷着,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有事说出来比啥都强。心情放松了,肝气就顺了,肝燥自然也就缓了。
还有,动起来。别老坐着,哪怕每天走一走、慢跑十分钟都行,动则生阳,气血流通了,五脏才有活力。

有些人问,能不能吃点啥药调一调?当然可以,但别自己乱买乱吃。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肾燥有肾燥的方子,肝燥有肝燥的对策。像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这些,都是老方子了,但也得看是不是对症。最好还是找个靠谱的中医看看,按体质来调。
说到底,五脏为啥会燥?不是天生的,是咱生活方式搞得太“火气”了。人活着,就得像老棉袄,里头暖和不冒火,外头结实不怕风,这才是健康的道理。
那些个出现“燥”的人,身体早就在喊“渴”,可惜很多人没听懂。等到真出毛病了,才知道后悔。

咱老百姓,有时候就差那一口气、一点水,别等身体“冒烟”了才想着灭火。五脏调顺了,人才顺;五脏干了,日子也就跟着焦了。
不怕五脏燥,就怕不懂调。
参考资料:
1. 《中国中医药报》:阴虚体质相关研究综述
2.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黄帝内经》原文及注释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
5. 《中医养生与五脏调理实践》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