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胰腺外科龚学军教授团队与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艾可龙教授团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黄琼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先进科学》中科院一区,IF:14.3)以原创论著形式发表了题为“Nanomedicine Penetrating Blood-Pancreas Barrier for Effectiv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纳米药物穿透血胰屏障,高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设计并验证了一种新型线粒体靶向纳米抗氧化剂—单宁酸修饰的钨基杂多酸纳米药物(mTWNDs),高效治疗急性胰腺炎(AP),显著提升了抗氧化治疗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为AP临床治疗提供了全新策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助理研究员王丹及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博士王淑雅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龚学军教授、黄琼教授及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艾可龙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
突破传统局限:双靶点设计破解治疗难题
急性胰腺炎以胰腺腺泡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为核心病理机制,传统抗氧化剂因无法穿透血胰屏障(BPB)且缺乏靶向性,临床疗效受限。为突破上述难题,研究团队基于单宁酸(TA)与III型胶原蛋白及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0的高亲和力特性,创新设计出mTWNDs纳米药物。该药物可精准识别受损BPB中暴露的III型胶原蛋白,高效穿越屏障后,进一步靶向结合胰腺腺泡细胞内的线粒体,直接清除过量活性氧(ROS),阻断“线粒体损伤-炎症风暴”恶性循环。动物实验表明,mTWNDs仅需传统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NAC)1/50的剂量,即可显著减轻胰腺组织水肿、坏死及全身炎症反应,同时抑制腺泡细胞凋亡和巨噬细胞STING通路的过度激活。
从基础到临床:推动胰腺炎精准治疗升级
研究负责人、湘雅医院胰腺外科主任龚学军教授指出,近年来,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胆石症、饮酒、高脂饮食增加有关。为了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需要进一步加强病因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率、优化治疗方案并加强患者管理。研究团队设计的mTWNDs双重靶向特性首次实现了对AP核心病理环节的精准干预,不仅突破药物递送屏障,更从源头调控炎症信号,为急性胰腺炎治疗提供了全新工具。
该成果得到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团队将进一步深化研究,推动未来临床转化升级,助力提升胰腺炎救治成功率。
文章链接: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