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最近一段时间,疫情是外界关注成都的一个关键词。其中,成华区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这应该是常态化防控以来,成都的首次。
不过,最近发生在成都的“大事”,不止有疫情。
今天,西部菌简单聊聊其中的三件。
01
第一件“大事”,还是和疫情防控有关。
8月1日凌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官方公众号对外发布一则停诊通知。
宣布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即刻起暂停本部一门诊(武侯区国学巷37号)、二门诊(武侯区电信南街28号)、特需门诊、特约门诊、健康体检以及新入院办理等医疗业务,恢复门诊时间另行通知。
鉴于华西医院在成都、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影响力,这则发布在疫情期间的停诊通知,毫不意外地引发了外界的关注、解读乃至争议。
不过,最新消息显示,华西医院将于8月2日起有序恢复门诊医疗业务。
在不到24小时内迅速作出调整,这表明社会的心声,应该被相关方面听到了。
同时,来自媒体的报道称,原本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华西医院周边道路,截至晚上7点半,已恢复正常通行。
不管怎样,希望成都的防疫能够更从容、更科学。祝福成都早日恢复如常的烟火气。
02
第二件“大事”,也发生在8月1日这一天。
当天,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制造业是构筑城市发展优势的重要支撑、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一环,要……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城之本、兴市之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持之以恒实施制造强市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位势能级提升。
会议还提出,充分发挥成都比较优势,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制造强国、制造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4月底,成都重要会议报告就提出:
制造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要。要坚定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稳步提升制造业占比,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这次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至少释放出两层信号。
一,成立专门的建设领导小组,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受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二,如果说今年4月成都党代会报告是正式确立了“制造业是立城之本、兴市之要”的战略定位,那么,这次算是制造强市战略的正式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在国家层面也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与此同时,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就是,仅今年以来,就有深圳、广州、天津、合肥等全国多座城市都提出了“工业立市”的口号。
曾几何时,“退二进三”几乎是所有大城市产业升级的一个主攻方向,第三产业的比重往往象征一个城市的产业“高级”程度。
但现在,随着制造业的重要性进一步突显,这一标准或面临调整。这也将成为城市竞争的一个新维度。
当然,发展制造业,不应该与传统的工业划等号。比如,成都提出的就是要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客观说,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成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的确还有较大潜力需要挖掘。
可以参考的一个指标是,根据2021年主要城市的工业增加值排名,成都位居第13位,这一排名比成都的GDP排名低了一大截。同时,也还比宁波、佛山、泉州等GDP总量明显更低的城市要低。
当然,成都发展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也很明显。比如,制造业门类较为齐全,同时科教资源相对丰富,并且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较好的基础。
03
另一件大事,还是与制造业有关。
7月30日,成都市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重大产业化合作项目落地。
根据合作协议:
宁德时代未来将在成都设立西南运营总部和成都研究院,聚焦新能源开发利用、动力电池、新型储能等领域,推进创新技术研究、成果转化、项目孵化、产品示范应用,助力成都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打造支撑全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重要创新策源地和国内领先的互联互通组合换电示范城市。
作为全球知名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王”此前已在成都新津、金堂分别投资了锂电池制造、正极材料制造等项目。此次签约,标志着成都市与宁德时代正式全面启动战略合作。
当然,宁德时代在四川的布局远不只是成都。此前最受关注的,还是宜宾。
2019年9月,宁德时代与宜宾政府签署项目投资协议,成立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计划投资100亿元在宜宾建设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此后,宁德时代数度增加投资至640亿元,建设年产235GWh的全球最大单体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其中,位于宜宾东部产业园的四川时代项目第1、2、3、5、6期已建成投运。
有人会担心,成都与宁德时代签约,是不是意味着要跟宜宾同时抢夺“宁王”?
这其实是误会了。
可以看到,宁德时代在宜宾主要是聚焦于动力电池生产,而与成都签约,主要是聚焦于运营和研究领域,两者的差异化和分工是很明显的。
某种程度上,宁德时代在成都、宜宾的布局,正是构建一条趋向完整的产业链。前者,宜宾有水资源和水运优势;后者,成都有市场和人才优势。
这样的分工合作,于企业、于城市都是双赢。
事实上,在动力电池这条产业链上,成都目前落户和签约的几个主要项目,都偏重于研发。
比如,今年5月,科创板公司天奈科技发布公告称,拟在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彭州市依法设立子公司并投资30亿元建设天奈科技西部基地项目,项目主要内容为,建设碳纳米管及相关复合产品生产项目以及建设天奈科技成都研发中心。
今年4月底,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拟与成都经开区管委会签订《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项目。
7月29日,亿纬锂能成都动力储能电池一期项目建设正式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分两期建设年产5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成都研究院,其中一期包含20GWh动力储能电池生产基地和研究院一期。
去年9月,蜂巢能源与成都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斥资220亿元在成都建设总产能约60GWh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及西南研发基地。
此外,中创新航电池工程和先进技术研究院也落子成都。
可以看出,成都突出的是研发基地的定位。
如此一来,成都在动力电池这条新兴产业链的参与上,就将与宜宾、遂宁、眉山、达州等省内兄弟城市形成更好的分工合作。也正因为此,可以最大程度合力争取把产业链留在四川,实现共赢。
04
7月27日召开的成都市委工作会议提出:
以严的作风、实的举措、拼的状态冲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而不管是7月30日与宁德时代签约,还是8月1日召开的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都是在成都此轮疫情的背景下进行。这为“拼经济”,写下了行动上的注脚。
值得注意的是,7月28日召开的重磅会议专门提到,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基础设施和营商环境。
毫无疑问,这也是包括成都在内的中西部城市的机遇。谁能够以“拼”的姿态最大限度抓住这波机遇,谁就能够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取得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