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车市风云变幻,有人欢喜有人愁。小米汽车凭借一款SU7车型就斩获13.5万辆的销量,12月更是以25815辆的交付量力压特斯拉Model 3,这无疑是中国品牌在新能源赛道上的一次重大胜利。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市场竞争的残酷性也同时体现在另一些品牌的失意上。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三款曾被寄予厚望,最终却销量惨淡的新能源中大型轿车:北京奔驰EQE、合众哪吒S和飞凡F7。它们的失利,究竟是生不逢时,还是自身的问题?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先说说北京奔驰EQE。奔驰,这个百年豪华品牌,在燃油车时代可谓风光无限。然而,在新能源领域,它似乎有些水土不服。EQE的指导价高达47.80-62.70万元,即使后来有了高达18.2万元的优惠,最低起售价降至29.6万元,也依然难以打动消费者。2024年全年仅售出3141辆,与燃油版E级车型月销近万辆的成绩形成鲜明对比。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仔细分析EQE的产品力,或许能找到答案。在如今这个“卷王”遍地的中国车市,EQE的配置显得有些寒酸。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通风、柏林之声音响等舒适性配置都需要选配,这对于一款豪华品牌车型来说,似乎有些说不过去。更重要的是,在智能辅助驾驶方面,EQE与一众新势力品牌相比,更是落后了一大截。至于续航,681km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虽然不算差,但也并非出类拔萃。0.62小时的10%-80%快充速度,在当下也显得中规中矩。底盘方面,双叉臂和多连杆的悬架组合虽然保持了奔驰一贯的操控质感,但在同价位车型中,不少自主品牌已经用上了空气悬架,EQE的竞争力再次被削弱。
抛开品牌光环,EQE的产品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尤其是在国内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不再盲目追求LOGO的今天,EQE的高价低配策略显然难以奏效。此外,续航焦虑依然是许多消费者选择纯电动车时的一大顾虑,这也是EQE销量低迷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们看看合众哪吒S。哪吒汽车曾在2022年凭借超过15万辆的销量,力压“蔚小理”,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一匹黑马。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销量开始下滑,2024年更是断崖式下跌至6.45万辆,几乎腰斩。而作为哪吒品牌向上之作的哪吒S,更是沦落到月销仅几十辆的境地,令人唏嘘。
哪吒S的失利,既有产品力方面的原因,也有品牌形象方面的问题。从产品力来看,哪吒S的轿跑设计、无框车门、低风阻系数、丰富的智能配置以及强劲的动力性能,都让人眼前一亮。然而,在15.48-22.48万元的价位区间,比亚迪汉、小鹏P7、小米SU7等热门车型都是强劲的竞争对手。相比之下,哪吒S的性价比优势并不明显。
更致命的是,哪吒汽车的品牌形象在2024年遭遇了重创。停工停产、拖欠供应商工资、高层变动、股权被冻结等负面新闻接踵而至,让消费者对哪吒汽车的未来充满担忧。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无疑对哪吒S的销量造成了沉重打击。在一个信任危机四伏的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很难再对哪吒S抱有信心。
最后,我们来聊聊飞凡F7。作为上汽集团旗下的新能源品牌,飞凡汽车承载着上汽转型的重任。飞凡F7更是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在中大型豪华纯电轿车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现实却很残酷。飞凡F7上市初期曾短暂突破2000辆的月销量,但很快便一路下滑,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仅为2921辆,月均销量不足250辆。相比之下,比亚迪汉家族2024年全年销量超过22万辆,月均销量接近2万辆。飞凡F7的年销量甚至不及比亚迪汉的月销量零头,差距之大令人咋舌。
飞凡F7的失利,同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产品力来看,飞凡F7拥有5米的车长、3米的轴距、0.206cd的低风阻系数、3.7秒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以及丰富的智能配置。然而,在18.99-30.99万元的价位区间,它面临着特斯拉、小鹏、比亚迪等品牌的强力竞争。飞凡F7在三电技术、智能化水平以及品牌影响力方面,都未能展现出明显的优势。所谓的“迈巴赫座椅”也更多的是一种营销噱头,难以转化为真正的产品力。
此外,飞凡F7的质量问题也频频被消费者诟病。蓄电池亏电、轮毂开裂、行驶系统自动熄火等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和品牌口碑。在一个越来越重视品质和口碑的时代,飞凡F7的质量问题无疑成为了其销量难以提升的绊脚石。
综合来看,这三款车型的失利,既有市场竞争加剧的外部因素,也有自身产品力和品牌力不足的内部原因。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任何品牌都不能掉以轻心。只有不断提升产品力,打造强大的品牌形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消费者而言,购车前更要擦亮眼睛,理性选择,避免成为“韭菜”。
这三款车型的案例也再次提醒我们,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传统的品牌光环、营销手段已经不再是制胜法宝。只有真正关注消费者需求,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市场和用户的认可。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必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谁能笑到最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