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讲:“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阳气“漏”了——精力下滑、手脚冰凉、腰腿酸软,甚至夜尿频繁,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都是阳气虚衰的信号!中医认为,阳气是生命的“动力源”,护住阳气才能抗衰老、防大病!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长期的饮食不节、熬夜加班,最易损伤脾阳,导致“火力不足”——吃凉就拉肚子、腹部冷痛、大便稀溏,连带气血生成不足,出现面色萎黄、四肢乏力。可以参考附子理中汤,里面的制附子、干姜可以温补脾阳,散寒止痛
二、肾阳虚:腰膝冷痛、夜尿多?补肾壮阳是根本肾为“先天之本”,藏元阳之气。肾阳虚衰,典型表现是“下半身冷”——腰膝酸冷如坐冰、夜尿频多,一晚上至少起夜3次,男士那方面功能减退,严重者晨起浮肿、耳鸣如蝉。这类人群冬季症状加重,本质是肾阳无法温煦全身。因此可以参考右归饮来温补肾阳,填精养血

心为“阳中之阳”,主血脉运行。长期劳心耗神、过度透支的中年男性,易出现心阳不振——稍微活动就心慌气短、胸口憋闷、手脚冰凉,甚至夜间突然惊醒(无噩梦),这是心阳无力推动气血的表现,严重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可以参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来温通心阳,安神定悸
四、复杂阳虚:上热下寒?引火归元有妙方部分中年男性既怕冷又上火——下肢冰凉、腰酸腿软,却反复口腔溃疡、失眠烦躁。这是肾阳虚衰后“虚火浮越”,阳气无法归根导致的“真寒假热”。我们可以参考潜阳封髓丹,引火归元,温肾潜阳

阳气虚衰不是“缺营养”,而是脏腑动力不足。若兼有湿热、阴虚,如出现舌红苔黄、口干咽燥等情况,需先清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