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条路上骑一次车,肾结石都能震没了!"近日,深圳龙岗区大运AI小镇的一条绿道突然火了。不是因为风景优美,而是因为路上密密麻麻的减速带,被网友戏称为"搓衣板路"。有人调侃:"这是专治结石的物理疗法?"更有人直呼设计"反人类"。究竟这条绿道为何如此"硬核"?是设计失误还是另有隐情?官方最新回应揭开了真相……
网友发布的照片显示,这条绿道每隔几米就有一条减速带,短短数十米内竟有近百条,远远望去宛如一块巨大的"搓衣板"。骑行爱好者吐槽:"骑上去颠得灵魂出窍,屁股都要裂成八瓣!"
评论区更是炸开了锅:
"设计师是不是和自行车有仇?"
"这哪是绿道,分明是‘震动减肥仪’。"
"建议改名叫‘结石粉碎机专用道’。"
面对争议,龙岗区横岗街道火速展开调查,真相却出乎意料——这条路根本不是给自行车骑的!
坡度超标,骑行风险极高该绿道支线全长3.37公里,最大坡度达15度(坡度比27%),远超深圳市规定的自行车道坡度标准(≤2.5%)。专业测算显示,这种坡度下骑行极易失控,雨天更是危险。
防滑条误认"减速带"官方澄清:路面凸起并非传统减速带,而是防滑条,用于增强摩擦、防止行人滑倒。但因外观相似,被骑行市民误解。
管理疏漏致误入初期未明确禁行标识,导致部分骑行者误闯步行道。目前街道已加装警示牌,并安排专人劝导。
坡度为何要严控?自行车坡道超过8%就会显著增加摔倒风险,而该路段坡度高达27%,相当于"推车都费劲"。
防滑条的科学性山林步道湿滑,防滑条能提升摩擦系数,尤其对老年人和儿童更安全。
事件曝光后,观点两极分化:
支持派:"安全第一!之前没出事是运气好。"
吐槽派:"既然禁骑,为啥不干脆封路?防滑条不能做平整点吗?"
建议派:"不如在旁边另建一条骑行道,各取所需。"
最新进展:官方整改措施
完善标识,明确禁止骑行。
加强入口值守与巡逻。
研究优化防滑条设计,减少颠簸感。
这场"搓衣板绿道"风波,看似是设计争议,实则暴露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短板——如何在安全与体验间找到平衡点?下次如果你在深圳爬山遇到这条"结石粉碎路",记得:它是步道,不是赛道!(温馨提示:真结石患者还是去医院,别指望这条路……)
"你见过哪些‘反人类’设计?欢迎晒图吐槽!"(留言区点赞最高的网友,将获得「深圳绿道避坑指南」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