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这位结友,给我们带来了个硬道理。消融需具体有针对性的处理,最好的处理方式还是手术,现阶段手术仍是金标准,RFA仅作为“次选补救方案”,需联合全身治疗(如靶向/免疫)降低转移风险。
大家都知道一直以来我对于消融手术(RFA)的谨慎,因为消融在临床上有着明显的“局限性”,需要严格遵循 “小、外、早、弱” 四字原则(小病灶、外周型、早分期、弱体质,并且需到肿瘤多学科诊疗(MDT)资质的医院评估)!其他时候消融仅灭活局部病灶,无法清除微转移灶,并发症被低估等多种问题(可能存在消融后组织粘连、瘢痕干扰等多重难题),导致消融的稳定性需要更多案例的验证,目前早期肺癌(IA期)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 85%,而RFA仅 68%(JCO 2025)。
现阶段如果考虑消融处理,需要遵循以下条件:病灶直径≤2cm,且位于肺外周1/3(距胸膜≤1cm);病理证实为原位癌/微浸润腺癌(无脉管、胸膜侵犯);多原发肺癌(无法耐受多次手术);心肺功能差(FEV1<40%或心脏射血分数<50%);高龄(>75岁)或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拒绝手术且接受定期随访。如果出现中央型结节(距主支气管<2cm)、中央型结节(距主支气管<2cm)、凝血功能障碍或血小板<50×10⁹/L则绝不可以考虑消融处理。
最后我给大家快速总结一下,留下四个关键问题进行筛选,来保证消融的安全和稳定:
我的结节符合国际消融适应症吗?(要求提供CT三维重建及病理报告)操作医生年消融案例是否>50例?(经验不足者并发症风险翻倍)消融后多久复查?(推荐1、3、6、12个月薄层CT+肿瘤标志物)是否需联合全身治疗?(如EGFR突变者术后辅助靶向药)以下转自结友的分享:
致戴纪纲主任及新桥医院胸外科团队的感谢信: 我是哈尔滨双肺多发肺结节患者,在经历肺结节北京之行消融失败后的迷茫与焦虑之际,戴纪纲主任以精湛的医术为我实施了二次微创手术,清除了左肺高危结节。谨以此信记录诊疗历程,并向戴主任及团队致以最深切的感激。
(一)首次手术:精准判断 身为双肺多发性结节患者,2023年3月,戴主任为我切除了右肺两个结节。其中一处直径仅0.2cm(术后病理实测,术前影像显示约0.3cm)的胸膜旁混合磨玻璃结节,影像学表现极具迷惑性,多位医生曾判定为良性。然而,戴主任凭借丰富的经验,敏锐识别出恶性征象,最终病理确诊为贴壁型与腺泡型成分占比3:7的1A1期浸润型腺癌。每每回想,仍深感庆幸——若非戴主任明察秋毫,我或将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相关诊疗细节已记录于此前发帖,在此不再赘述。
(二)消融治疗:争议与抉择
2024年5月,尽管医学建议以随访观察为主,但因长期心理压力,我选择去北京,为左肺四个结节实施消融治疗。
术后复查显示:仅一处结节被消融瘢痕完全覆盖,其余三处结节与消融针道无关联,影像可见结节独立于瘢痕存在。增强CT提示结节体积较消融前缩小,消融医生认为“消融半径已覆盖病灶,需长期随访吸收情况”。
然而,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的两次复查中,结节体积逐渐恢复至消融前水平,部分瘢痕区域甚至出现增大。面对影像科与消融团队对结果的争议解读(“瘢痕变化或为伪影”“结节未完全消融”),我深知唯有寻求权威诊疗方能终结疑虑。
(三)二次手术:困局突围
2025年3月,我重返重庆新桥医院。面诊时,戴主任在全面评估影像资料后,果断决定实施手术:“病灶需切除,瘢痕一并处理。”短短数语,彻底打消了我对“消融后手术难度”及“开胸风险”的重重顾虑。
术前,管床医生吴江细致沟通手术方案:左下肺结节(高危)、左上肺近胸膜结节(虽小但位置特殊)需切除;左下肺深部结节因切除损失肺功能过多,以及危险系数不高等原因,暂予保留。
尤为感佩的是,针对术中可能因结节微小导致的定位困难,戴主任在查房时明确表示:“术中可精准探查,无需扩大切除范围。”其笃定之言,令人倍感安心。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苏醒时竟无明显气促等不适。直至查阅戴主任的术后短信通知——“左肺下叶及上叶楔形切除,两处结节均为微浸润腺癌,根治成功”,方知这场与死神的博弈已悄然收场。
(四)致谢与感悟
身为多发性肺结节患者,我深知疾病本身的不幸,但能遇戴主任这般仁心仁术的医者,实属人生至幸。尤其在此次手术中,团队需克服消融后组织粘连、瘢痕干扰等多重难题,最终以微创方式实现精准切除,其技术之精、魄力之足,令人叹服。
更欲特别致谢侯兵医生术中的专业协作,为手术成功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及吴江医生从方言切换普通话的细节关照,到术前方案的详尽阐释,无不体现其“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本色。
目前距离手术已有两周时间,仅术后两天稍有咳痰,再无其他不适。今天给伤口换药,已基本看不到结痂了。
此番经历,不仅让我重获新生,更深悟医疗决策之复杂:当技术争议与心理压力交织时,唯有依托权威团队的科学判断,方为破局之道。谨以此文,愿为同病相怜者照亮求医之路。
(五)影像资料
下方图片为此次切除的两个肺结节,左上肺结节ct影像测量尺寸为0.3cm左右,切除实测为0.3cm,左下肺结节ct影像测量尺寸为0.8cm左右,切除实测为0.6cm。
图像时间顺序为:从左至右(1)2025年3月26日在重庆新桥手术前拍的薄层ct。(2)2025年3月6日消融术后在哈尔滨复查的增强ct。(3)2024年10月14日消融术后在北京复查的增强ct。(4)2024年4月18日消融手术前夕在哈尔滨拍的薄层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