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公平与自由,平等与尊重

灯泡电影解说 2023-05-30 17:44:23

《绿皮书》的作者是一位黑人邮差,他将那时美国的一些饭店都列了出来,以防黑人因为闯入禁忌之地而遭到杀害,因此,《绿皮书》即为一部黑色旅游指南,又为黑色人士提供了生存之道。

因为托尼原来所在的俱乐部已经破产,一贫如洗的托尼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工作,于是通过一位朋友,找到了一位黑人,一位名为“贵族”的音乐家,给他当了一名司机和护卫。托尼是一名美国的野蛮人,他与大多数人都有同样的偏见,所以在一间豪华的房间里,坐在一把宽大的椅子上,听到自己的好友告诉自己,医生是一名黑人,他拒绝了医生的邀请,但为了照顾自己的家人,他不得不答应下来,并且答应了医生的要求,为医生保驾护航。

唐是一位有着高贵气质的黑人音乐人,因为出身于北部地区,所以他很早就受到过很好的教育,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刻苦,完成了硕士学位的学业,并在上流社会的圈子里混得风生水起,后来因为积累了不少的金钱和声望,选择了前往南部进行巡回演出。这次的演出是在南方进行的,越是靠近南方,对黑人的偏见就越是大,所以他必须要有一名白人保镖和一名驾驶员,而托尼就是最好的选择。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次南下的旅行。

本片中充斥着大量生动有趣而意味深长的矛盾与反差。而电影所要表达的意念与情绪,也正是在这种相互矛盾的相互转化中得以体现。

首先是处于社会最末端的白种人与上层的黑种人,这在那个时代的大环境中,是毋庸置疑的巨大震撼。一个高傲的白种人托尼给一个黑种人打工,就连托尼自己都不喜欢他,而他所受的教育,让他在任何时候都能表现出最好的风度,而托尼却喜欢打架斗殴,不喜欢他的风度,觉得他是在装模作样,就连离开的时候,托尼都想把自己老婆给他准备的三文治吃下去。可是,看完了唐的表演以后,托尼发自内心的尊敬唐。

反差也很有意思。在汽车里,托尼坐在驾驶座上,手里拿着一块很受欢迎的鸡肉,那是一种代表着非洲裔的食物,(那时候,非洲裔都喜欢吃鸡肉),而唐则是一名黑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让他知道,只有上流社会才能用刀和叉子吃饭,吃饭的时候也要围着餐布,所以他从来没有尝过油腻的鸡肉。

最让人难忘的一幕,就是他们的汽车开到郊外抛锚,唐从车上下来呼吸新鲜空气,遥遥看到一群黑人在庄园中辛勤工作。穿着一身西装的唐和托尼一起在修理汽车,他看到了一个衣衫褴褛,满头大汗的黑人,那些黑人村民看到唐都停了下来,用一种奇怪的目光打量着他。这一次,他们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带着一种莫名的好奇,似乎在问,这个黑衣人怎么能不用工作,怎么能衣冠楚楚?这一幕,实在是太震撼了。

这一路上托尼对唐还是很尊敬的,但是越是向南方走,他就越是觉得唐是一个被歧视的人,这让他更加同情唐恩了。托尼从鄙视黑人变成了维护他们的正义人士。

这种被人唾弃的感觉,让他的精神都快崩溃了。在更远的南方,他不能穿西装,不能和白人一起用餐,不能住旅馆,还得开车花上半个钟头,才能上得了白人的洗手间。不过即便是在酒店和餐馆里,他依旧是个冷清的男人,穿着一身西装,风度翩翩。

“我是谁?”这个问题,正好点出了影片的主旨。本片既是对种族歧视的谴责,也是对公平的追逐,同时也是对争取自由的一种呐喊。

在电影中,他和托尼成为朋友后,就一直在享受着一份烤肉,他不仅演奏着代表着优雅的白色经典歌曲,还演奏了代表着黑色经典歌曲的摇滚乐。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自由的表现,当他摆脱了对白人文化的束缚,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歧视之后,他认识到,他学会了对白人文化的尊重,拒绝了对黑人的一切,即使他拥有了更高的学历,更高的财富,更高的名气,也不能让他摆脱种族歧视。

托尼曾经不解的问过他的朋友,他很清楚一个人去南边是多么危险的事情,他怎么会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而唐的好友却一本正经地说,唐在纽约的薪水是原来的三倍,他可以依靠自己的财产生活在一座古堡中,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他才会去南方旅行,就是为了宣扬平等主义,他很清楚,不管你有多大的钱,你都是没有自由的,你不会得到平等的待遇。他想为自己,为黑奴的自由而奋斗。就像他的一位好友说的那样:“光有天赋是不够的,只有勇敢才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好。”

影片很柔和,就像一首跌宕起伏却悠扬的乐章,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安抚的力量,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他也没有动一根手指头。为了实现自由与公平,我们必须忍耐,必须在思想与行动上下功夫。

这部电影以唐与托尼,还有托尼的亲朋好友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圣诞之夜而告终。我们坚信,终有一日,无论是两个主人公,还是整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够获得充分的平等与自由,不再被别人界定。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