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后,我发现很多人离开电影院的时候,眼眶都有些湿润,与电影里的笑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也足以证明,《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在商业喜剧中,能够引发大众对于某些话题的反思,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电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部作品一定会被无数人津津乐道。
这部极度敏感的话题,被用来作为一部喜剧性的影片,在经过了商业影片的市场推广后,被带到了中国大众面前。文牧野是一个年轻的导演,他一定要抓住这个难得的创作机遇,他想要给观众带来欢乐。聪明的幽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场滑稽的表演。
《我不是药神》的剧情很简单,电影一开始,程勇就是一个离了婚,穷得没钱给自己孩子买球鞋的男人。他的人生早已一塌糊涂,邋遢不堪,对妻子施以家暴,因无力支付租金,导致店铺关门倒闭,又无力为生病的老爸做外科手术。如此的主角怎样才能从人生的困境中脱身,成为这部电影中男主角所要做的一件“不可能的事”。
有位白血病患者,找到男主角,希望能够从他那里购买药。在巨大的资金压力下,程勇决定铤而走险,最终他成功的成为了印度药在中国的代理商,在得到药的财富后,他终于摆脱了孤家寡人的身份,成立了一个有趣又诡异的走私团伙。他们中有一个新来的卑躬屈膝的父亲,一个独自照顾生病的女孩的舞娘,一个背井离乡的金发少年和一个整天祈祷上帝的老牧师。就是这么一群性格迥异,遭遇迥异的人,他们聚在了一起,直面人生,奋力地苟延残喘。其实这部电影的重点并不在这个可怜的中年人身上,它通过这个中年人的经历,将一个个不同的角色拉了出来,包括他背后的黑帮,比如买不起昂贵的药品的白血病患者,比如丧尽天良的假药贩子,比如道貌岸然的合法药品,比如精疲力竭的警察,以“活下去”这个主题,将荧屏上的所有角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顺利地销售了一小会儿印度药之后,程勇在被警察抓住,他选择了断绝关系,将自己组建的走私团伙给拆散了,然后自己开了一家工厂,赚了几十万,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当听到生病的朋友在因为没有药物自杀后,程勇内心触动了,他召集了自己的同伴,再次冒险出售印度药剂,这一次,他已经不是单纯地想要牟取暴利,而是单纯地想要帮助别人。在电影的结尾,程勇又一次的失去了好朋友,又一次的放弃了抚养孩子的权利,又一次的倾家荡产,最后还被关进了监狱。
尽管以这种方式收场,但这部电影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喜剧性的电影,不仅是由于整部电影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幽默情节,可以即时调节人们的情绪,更主要的是从个人的角度来看,电影中的主角在一次次的跌宕起伏中,终于得到了心灵的拯救,无愧于白血病病人。
药品价格的公正性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核算问题。在死亡面前,人是最公平的,但即使这样,也会有比死亡更公平的人。一个人的价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一个道德甚至是哲学的问题。一部不到120分钟的电影,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如生活的重要性能凭几句话而确定,那几千年来,不管是什么样的哲人,都不会有那么多的书籍。能在社会上引发关于正品药品价格昂贵的热议,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事实上,这部电影也暗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在法律的直接约束下,不一定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人民应该怎么做,是恪守规矩,还是奋起反抗。这部电影的剧情,大部分都是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那些违法的行为,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像这部电影那样,可以用上帝的目光去看。究竟是隔着愚昧的帷幕,以己心度人,还是单纯地以最大限度地给人民带来快乐,又或者是坚定地按照没有任何不公平的规则,来实现自己的自由,这一切都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恶法”到底是不是“法”,这个问题,恐怕永远都不会有结果。
我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对生活的爱和对生活的尊重,应该是同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