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长不长,看牙齿就知道?60岁后,剩多少颗才算正常?答案来了

易烟评健康 2024-09-05 22:41:22

说起老林这人,干啥都风风火火,抢在最前面,可唯独对医院,那简直是敬而远之,你说怪不怪?

这不,岁月不饶人,老林转眼间已经65岁了,牙齿也开始跟他“闹别扭”,一颗颗地松动、掉落。

朋友们都劝他:“老林啊,去医院瞧瞧吧,牙齿可是大事,别不当回事!”

可老林总是摆摆手,笑呵呵地说:“哎呀,人老了掉牙齿不是正常吗?有啥大不了的,我可不进那医院的大门!”

直到有一天,老林在网上无意间看到一篇文章,说牙齿掉得多,寿命可能会受影响。

这下,老林心里开始慌了:“我这牙齿掉了好几颗,那岂不是……”

于是从没去过医院的他,决定去医院看看他那“闹别扭”的牙齿。

其实很多中老年人都面临着牙齿健康问题。

那么,牙齿和寿命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60岁后,剩多少颗牙齿才算正常?

01人老了就会掉牙?老了剩多少颗牙才算达标?

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的脱落是不可避免的衰老现象,然而,这种观点在现代医学面前或许压根站不住脚。

根据2017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5-74岁的中老年人群中,牙周健康率仅为9.3%,而牙齿缺失高达81.7%,全口无牙率为4.5%,恒牙患龋率也达到惊人的98.0%。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牙齿的缺失并非简单因为年龄的增长。

实际上,“老掉牙”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病和龋齿等口腔疾病的长期作用。

很多人在患有这些疾病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最终导致牙齿的丧失。

另外,一项在丹麦进行的研究观察了573名70岁老人长达21年的生存情况,发现全牙脱落或牙齿少于10颗的老人,在5年内的致残率比拥有20颗牙齿的老人高出2.81倍和2.13倍。

21年后,全牙脱落的老人死亡风险比有20颗牙的老人高出26%。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8020”计划,即到了80岁时,老人压根至少保留20颗功能性牙齿,以维持正常的咀嚼功能和营养摄入,从而支持更健康的老年生活。

这说明,适当的口腔保健措施和定期的牙科检查,对于维持足够的牙齿数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02牙齿好不好,只关注“缺没缺”还不够

虽然牙齿是人体最坚硬的部分之一,但它们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坚不可摧。

与其他器官相似,牙齿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退化。

很多人对口腔疾病不够重视,常常把口腔问题视为“小毛病”,只有在严重影响咀嚼功能时才会采取行动。

然而,下面这几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关注:

1、龋齿

如果龋齿不及时治疗,牙齿会遭受破坏,食物残渣容易嵌入,可能会导致剧烈疼痛。

在严重情况下,没有处理的龋齿甚至可能会诱发心梗或脑梗。

2、牙齿松动

大多数牙齿松动是由牙周病引起的,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的表现为牙龈红肿和刷牙出血,牙周病则可能会波及到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齿松动不仅会削弱咀嚼能力,还可能增加老年人消化系统的负担。

3、牙齿敏感

随着年龄的增加,牙齿表面的坚硬组织会逐渐磨损,导致牙齿内部敏感部位暴露,使牙齿对外界刺激(比如冷热、酸甜)变得敏感。

此外,严重的牙齿磨损还可能破坏牙齿间的邻接关系,使食物容易塞牙,引起牙缘锐利,可能会刺激舌头和颊粘膜,导致创伤性溃疡。

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牙周炎甚至颞下颌关节疾病。

0380岁后还想拥有一口好牙,做好4点很重要

1、日常口腔清洁

老年人应该每天坚持至少刷牙两次,每次三分钟,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

正确的刷牙技巧可以有效清除牙垢并按摩牙龈,促进血液循环。

2、定期洁牙和口腔检查

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病和其他口腔问题的风险增加,定期到口腔科进行洁牙和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问题。

3、及时就医

遇到口腔问题,比如牙痛、牙齿松动或者假牙不适等,应该立即就医,及时处理可以避免问题恶化。

4、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注意饮食均衡,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够改善整体健康,也有助于维持口腔健康。

60岁后,保持足够的牙齿数量和健康程度,不仅关乎我们的饮食和营养,更关乎我们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健康从齿开始,让我们一起努力,拥有一口健康的好牙吧。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