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学良心腹,曾活捉蒋介石,后又投靠日军,建国后结局如何?

岁月如梭人难处 2024-12-20 16:07:43

1936年蒋介石被张学良扣押之后,曾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你今天犯上作乱,就不怕今后你的手下会效仿你,对你也玩这一手吗?”当时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话还不以为然,然而在张学良反被蒋介石扣押后,蒋介石的话果然应验。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奉命活捉蒋介石,张学良的心腹孙铭九。不过他犯上作乱不是对张学良,而是东北军元老。

孙铭九出生于辽宁沈阳,得益于和张学良弟弟张学铭是同班同学的关系,孙铭九经常到大帅府去玩,因此认识了张学良。中学毕业之后,孙铭九在张学良的资助下,与张学铭一同到日本留学,回国后先在张学铭手下任职,后被推荐投入张学良门下,担任中校随从参谋。

1934年,张学良从欧洲回国,有意整合东北军政势力、流亡学生等,希望能尽快实现收复东北的目标。尤其在考察过东北军各级军官后,张学良决定通过培养青年军官一改东北军的暮气。

在这种形势下,东北军少壮派应运而生,孙铭九就是少壮派三大核心人物之一。

在西安事变发生前,张学良对于少壮派较为亲近,对元老派相对疏远,引起了元老派将领诸多不满。尽管张学良一直在调和双方矛盾,希望他们一致对外,但收效甚微,为之后东北军的分崩离析埋下了隐患。

1936年,张学良秘密前往延安会见周恩来,身边带着的就有孙铭九。之后叶剑英秘密到西安担任中共代表,张学良就安排叶剑英住在孙铭九的家中。足见张学良对孙铭九的信任。

延安密谈之后,张学良接受了中共的抗日主张,并将杨虎城请到洛川交流时局。其实杨虎城早在张学良之前,就和中共有过接触,两人一拍即合,自此陕西形成了“三位一体”的抗战新格局。

几个月之后,蒋介石亲临西安布置“围剿”红军事宜。眼看部署即将要完成,张学良两次哭谏蒋介石,结果遭到蒋介石的指责,称其“中共产党的毒太深”。

当时摆在张学良和杨虎城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服从命令“剿共”,要么离开西北。张、杨两位将军见蒋介石已经铁了心,决定“逼蒋抗日”。张学良向东北军高级将领宣布“兵谏”计划之后,安排孙铭九把委员长“请”到城里来,还特别叮嘱不能把委员长打死。

行动开始后,孙铭九带着张学良的卫队营直奔华清池,和蒋介石的卫士发生了激烈交火。等孙铭九带着人冲进去,发现蒋介石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在蒋介石贴身侍卫的指认下,孙铭九在后山活捉了蒋介石,将其带回了“兵谏”指挥部。

西安事变的发生震惊中外,南京政府调集20个师压境陕西,结果东北军和西北军内部发生了分歧,有的主和,有的主战。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电请中共代表到西安共商解决办法。

在中共的力主下,张、杨两位将军和南京方面达成了释放蒋介石的协议。为了证明自己发动兵变完全是为了国家,张学良不顾周恩来和杨虎城的反对,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

张学良被蒋介石扣押后,东北军中少壮派和元老派的矛盾逐渐激化,再度形成了一方主战,一方主和的局面。渭南会议之后,元老派试图以东北军上层的决策否定少壮派的意见,令少壮派群情激愤,派人枪杀了王以哲等人,意图坚持不撤兵,营救张学良。

这一枪击事件引发东北军内讧,元老派回师报仇,孙铭九等少壮派首脑被迫逃走。在周恩来面前,孙铭九等人下跪请求宽恕,周恩来见孙铭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他拉起来说:“不要这样子,认识了错误就好了。”

在周恩来派人将孙铭九等人送到延安暂避后,东北军土崩瓦解。张学良万万不会想到,他亲手培养的少壮派,最后将他竭力想保存下来的东北军送入了坟墓。

抗战全面爆发后,孙铭九离开延安,先躲进了天津租界,后又躲进了上海租界,再后来投靠了汪精卫政府,还到东北部队去策反,拉拢他们投靠日伪当汉奸。抗战胜利之后,孙铭九又投向国民党,在东北参加了国民党反动派先遣大队,被解放军俘虏后向中共投降。

新中国成立后,孙铭九历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等社会职务。2000年,92岁的孙铭九在上海离世,按照他的遗愿,不举行任何形式的悼念活动,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