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比刺激更关键

翔哥说房子 2024-11-11 01:12:26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小编最近听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的一些观点,觉得特别有道理,就想和大家好好探讨一下。

刘世锦提到,在经济承压、可能出现快速下滑的时候,采取一些刺激措施确实很有必要。但这些刺激措施都是有代价的,而且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通过刺激来让经济好转,更重要的是为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这话说得真是太到位了,直接点出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地方的政府对刺激措施特别上心,但对于改革却显得没什么动力。原因很简单,刺激措施能带来资金,主要是通过发债的方式。虽然现在发债也需要经过层层审批,但一旦批准,地方政府就能暂时松一口气,至少不用那么紧张了。至于这笔钱以后能不能还上,那就不是现在要考虑的问题了,留给未来更聪明的人去解决吧。

大家都很积极地推动消费刺激,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标是经济改革。为什么要改革呢?因为过去依赖土地财政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所以才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具体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反正这两年大家都一步步走过来了。

改革应该怎么做呢?肯定不能照搬欧美国家的做法,直接给底层发钱。我之前的文章里也详细分析过这个问题,原因有两个。首先,中国的底层人民数量庞大,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能达到交个税标准的人(月薪5000以上)只有1.6亿,剩下的人连交个税的资格都没有。如果像欧美那样直接发钱,一个月的支出就是1200多亿,这根本就是无法承受的。其次,中国的税收模式决定了中国是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个人消费在税收中的地位远远排在企业后面。

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除了交个税,我们几乎不用交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在企业生产阶段,就已经征收了大量的税收,比如增值税。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最终零售端,整个流程中政府已经把税收完了,所以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就不用再付所谓的消费税。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政府来说,大部分人的税收都是从企业端收取的,而消费者反而没那么重要。

因此,我们特别喜欢供给侧改革,想方设法让企业多贷款、多生产、多交税。但欧美国家正好相反,他们大部分税收是从消费端收取的,所以消费者的地位特别崇高,无论哪个党派上台,都会想方设法讨好消费者,给他们直接发钱,以此来促进消费,最终收到税收。

总的来说,直接发钱(包括消费券)对于我国地方政府来说只能是负担,没有得利的地方,所以这种模式是不可能持续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中国内需是不是就变得遥不可及了呢?也不是。刘世锦的说法是,内需不足与我国当前的需求结构直接相关,而需求结构的背后是收入结构。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大约占1/3,约4亿人。在这个群体之下,还有约9亿多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偏低,导致经济增长潜力下降。相比之下,日本、韩国这些地区的国民收入差距较小,中等收入群体能达到50%~60%,所以他们可以长时间释放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需求。

刘世锦说得比较含蓄,但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分配体制改革。只有把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翻倍,从现在的4亿增加到8亿,才能真正增加内需,走出经济下滑的阴霾。而且,这是唯一能改变现状的方式。

所以,虽然现在有很多刺激政策,短期内确实有价值,但最终我们还是要为改革争取时间和空间。如果只是为了刺激而刺激,没有真正改变根本的东西,那么未来只会透支更多。实际上,这两年的透支,大家应该也都看在眼里,感受在身。遗憾的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对刺激感兴趣,对改革不感兴趣,这就很难维持了。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