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尼米兹号驶入西太平洋,英国人坐不住了。4月22日,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将率领4000军人,携带24架F-35B战机开赴亚太,气势汹汹。
英国航母真有这么强大吗?面对西方航母东进,中国将如何应对?
纸老虎的狂言
然而现实总是无情地打脸。威尔士亲王号满载排水量仅有4.58万吨,而中国的辽宁舰和山东舰分别为6万吨和6.5万吨。这就像一个中量级拳手扬言能同时击倒两个重量级选手,怎么看都有点滑稽可笑。
更讽刺的是,这艘被英国媒体吹上天的航母,自服役以来就麻烦不断。2022年,它的螺旋桨轴意外断裂,在港口躺尸维修了将近9个月。
英媒狂言的唯一依据,是威尔士亲王号上的F-35B战机比中国航母上的歼-15先进。但现代海战早已不是单纯比拼舰载机性能那么简单。
中国的055型驱逐舰排水量达1.3万吨,装备112个垂直发射单元,能发射各类导弹,战力远超英国舰艇。而英国航母战斗群仅有一艘45型驱逐舰和一艘23型护卫舰护航,在综合火力上完全不成比例。
如果真把这些纸上谈兵的数据搬到实战环境中,英国航母在中国近海将面临怎样的处境?离开本土数千公里,补给线脆弱,周围是中国的岛礁防御网和潜艇群,还有岸基反舰导弹的威胁。这根本不是一场公平的较量,而更像是羊入虎口。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实力差距如此明显,英国为何还要不远万里派航母前往亚太?这背后又有什么战略考量?
群狼东进
法国戴高乐号航母今年3月刚刚结束为期5个月的亚太巡航,期间竟然还跑到南海和菲律宾军演,显然是在试探中国的底线。
毕竟,美国总共只有11艘航母,却要应对全球多个热点地区的局势。而英法两国的舰队规模就更加有限,远不足以形成持续存在。
左右逢迎
英国的表演艺术堪称一绝,一只脚踏在航母甲板上耀武扬威,另一只脚却悄悄踏进北京的外交大厅。就在威尔士亲王号准备启程之际,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已经先行一步访华,与中国军方举行了高级别会晤,这是中英军事交流中断10年后的首次接触。这种时间点的巧合,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双面外交。
英国人一直擅长在大国之间左右逢源,就像一只灵活的变色龙,在不同的利益面前变换着自己的立场。
这些欧洲国家的表现,与其说是战略考量,不如说是一种现实的无奈选择——他们既不愿失去美国这个安全保护伞,又渴望中国这个巨大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的航母东进更像是一出精心策划的政治表演,演给美国看,也演给自己人看。但无论表演多么出色,总有落幕的时刻。当航母驶近中国领海,面对中国日益增强的海军实力和完善的防御体系,英国人的这种平衡术还能奏效吗?中国又将如何用实际行动回应这些挑战?
实力说话
面对西方航母的轮番东进,中国的反应镇定自若,仿佛在看一场闹剧。与其高谈阔论,中国更倾向于用实际行动说话。
当威尔士亲王号还在为各种技术故障发愁时,中国的福建号航母已经下水进行海试,其采用的电磁弹射技术直接跨越了滑跃起飞的过渡阶段,技术路线上甚至与美国最新的福特级航母相似。
与单纯的航母相比,中国更注重构建全面的海防体系。055型驱逐舰已经形成系列化生产,隐形导弹艇、新型核潜艇不断入列,海南岛和南海岛礁上的机场可以部署歼-20战机和轰-6K轰炸机。
再加上东风-17等高超音速导弹形成的远程打击能力,中国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化防御网络。
在这张密不透风的防御网面前,任何西方航母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程度。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研究表明,在第一岛链内,航母的生存几率直线下降。
尤其是英国这种仅有单一航母编队的行动,在实战中简直如同飞蛾扑火。不过,西方国家心里或许也很清楚,他们派航母来亚太,与其说是为了实战准备,不如说是上演一场政治秀。
结语
你认为,在航母实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现代海战的胜负手更可能掌握在哪些因素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信息来源
中国青年报2024-11-12《外媒:双航母难助英国海军重温旧梦》
环球时报2025-04-10《英国再次派出航母前往亚太,将与日本联合演习》
每日咨询报2025-04-10《皇家海军的航母打击群正在出发。它在战斗中能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