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负债了500多亿,命蜕变为GDP超万亿的城市,重庆到底是怎么抓住逆天改命的历史机会,一跃成为跻身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俱乐部的?今天就带你们了解一下那段历史。

1979年,我们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这个时候在西南地区还是一片比较原始的状态,沿海的一些城市早已经在这场春风当中如同脱缰的野马一般一路狂奔,随着中国后来加入了WTO世贸组织沿海城市更是加快了在这场红利中狂奔的步伐。而当时的重庆实际上是一个背负着百万移民,更是有着近50万下岗工人的一个工业城市,贫困人口更是高达370万,被称为中国最穷的直辖市。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却让重庆在经济悬崖边上不断跳跃,成为了中国发展潜力最大的内陆城市。
时间回到1997年的6月18日,这天也是重庆成立直辖市的那天,新一届重庆市政府在接过重庆市印章的时候,可能手都是抖的,因为在他们面前横着三座大山需要翻越。50万下岗工人急需安置,三峡百万移民出路何在,370万贫困人口还在大山深处啃着苞米。这样的情况就连当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都不禁发出感叹:这哪是一座正常的城市?这简直就是背着炸药包走钢丝!

第一次机会:金融杠杆破局国有企业改革!
2003年6月月的一天,在重庆的街头上已经开始感觉到火炉城市的炙热感了。而重庆市国资委12楼会议室的空调吐出一阵阵的凉风,却让人不自觉的搂紧身体!主持会议的时任市长黄奇帆在众人面前写下了一个惊掉下巴的公式:160亿烂账×0.18的清账率=28.8亿救济钱!
就这样,连财政部都称之为“破产财政城市”的重庆,第一次利用金融杠杆自救,让工商银行自愿减掉了130亿元债务。后来的渝富公司更是大胆的利用20亿去撬动盘活起来5000多亿的国有资产,让重庆钢铁那样的巨型国有企业顺利搬迁安置,搬迁难度不亚于把台北的故宫整体搬回重庆!

第二次机会:百万三峡移民世纪搬迁!
时至今日,很多万州的人仍然记得当年三峡移民搬迁的情形。政府征用200多艘客运轮船直接把整个镇子搬离到四五百公里远的洞庭湖地区去,这还只是其中一个镇的移民场景,要知道当时需要整体搬迁的镇多大100多个!
重庆人就是采用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前前后后用了差不多15年的时间,完成了120万三峡移民和50多万高山生态移民!

三峡移民工程给重庆带来的机遇和发展机会影响深远,移民地区得到了巨额的补偿资金,全国二十几个省市和部委对重庆进行对口援助,资金规模高达300多亿。更重要的是依托支援,重庆市获得了大量的优质产品和重点项目,引来了优秀的人才,奠定了往后发展的根基!
第三次机会:开启城市建设基建狂魔模式!
在重庆最穷的时候,乡镇之间甚至连柏油路都没有,全是那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巴路,也被当地人叫做机耕道。重庆市的规划奇妙地利用了特殊的地形地貌,解决了制约城市发展的建设规划,修建了轻轨李子坝站的穿楼而过,武陵山峡谷深处的隧道桥梁的一系列逆天的工程,修建完成了全球最复杂的立体交通网络。全球直播网红甲亢哥来重庆更是被惊艳到,称之为世界上真正的“朋克城市”。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沿海的城市经济感受到寒冬的凛冽,反观重庆经济却能一路逆流而上。 重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生产基地,产量占到了全球产量的33%,汽车生产量暴涨6倍,成为世界三大汽车生产制造基地。从重庆梨树湾出发的中欧班列开行量超过沿海各省份的总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曾经黄奇帆提出的经济学“三个平衡”理论让学术界震惊,率先提出的农改非户籍政策为这座城市提前锚定了人口红利。利用地票交易,更是让农村闲置的土地流入城市土地市场,激活了重庆的楼市并防止了“地王”等畸形土地拍卖现象的出现。利用离岸金融结算有效地避开了美元霸权,让重庆造的产品出口世界更上一层楼。

2018年,重庆的经济突然出现了低降,但是这是主动调整的结果。市政府一纸决定砍掉了超过1500多家的重度污染和高能耗企业,关闭了超过20家的落后经济产业园区,集中优势力量大力发展新能源、芯片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现如今,重庆西部科学城的量子计算机已经开始发力,两江新区塞力斯工厂的焊接机器人正在挥舞焊接明天。

重庆,一座曾经被人认为只有老油火锅的城市,正在努力加料烹饪新的科技九宫格。重庆的每一块地砖上面都刻着三线建设的密码,每一盏路灯都透露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智慧。从负载500亿到跻身全国第四,我们仅仅用了十年,给全国所有的城市都上了生动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