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家庭里,父母一直都是维系家庭成员情感的重要纽带。
逢年过节的时候,不管大家平时有多忙,只要父母一召唤,兄弟姐妹们就会开开心心地聚在一起,那场面,真的特别温馨,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天伦之乐。
可是,一旦父母离开了人世,很多家庭就出现了兄弟姐妹慢慢疏远的情况,甚至到最后基本不再来往了。
这背后,藏着好多复杂又现实的原因。

1.父母的离世,就好像让维系家庭的那根核心绳子断了。
在父母还在的时候,女儿就算再忙,也会抽空回家看看,和兄弟姐妹们聚聚。
那时候的家,就是一个温暖的小窝。
可父母走了之后,家的感觉就变了。
以前那种充满父母慈爱的家,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兄弟姐妹之间的聚会好像也没了那种温暖的氛围。
女儿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失落和孤独,好像一下子失去了和家人紧紧连在一起的绳子。
她就会想,以前那些团聚,其实更多是因为父母在,父母在的时候,家才有意义。
现在,就没有那种“按惯例”回家的动力了,大家各自忙着过自己的日子,慢慢地就疏远了。
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也在时间的作用下,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各自为生活奔波的那种疏离和淡漠。
2.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现在大家都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跑到天南地北去打拼。
等各自成家立业之后,就更难经常聚在一起了。
就算在父母在世的时候,过年过节还能凑到一起热闹几天,可父母走了,这种团聚的理由也就没了。
距离远了,生活又忙,兄弟姐妹之间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少了,亲情也就慢慢淡化了。
3.家庭内部的矛盾和财产分配问题。
这在父母离世后,经常会凸显出来,一下子就把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给点炸了。
比如说财产分配这块,本来可能有些不满和分歧都藏着,可一旦涉及到利益冲突,就全都爆发出来了。
像大儿子觉得自己付出得多,就应该多分点遗产;小儿子却觉得应该平均分。
这种矛盾一旦闹起来,就很难调和了,兄弟姐妹之间就会产生隔阂,严重的甚至会反目成仇。
有项社会调查就显示,70%的家庭,在父母去世后的财产分配过程中都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这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影响可真是不小。
4.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对待子女的态度,也会对子女之间的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有些家庭,父母比较偏爱,对子女不公平,这在子女心里就会埋下不满的种子。
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子女们为了亲情,可能会忍着。
可一旦父母走了,这些积怨就可能一下子爆发出来,导致兄弟姐妹之间变得疏远。
比如说,要是父母总是偏袒某个子女,其他子女在父母走后,可能就不太愿意和那个被偏袒的子女来往了。
5.兄弟姐妹各自组建了新家庭,这也会让他们的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成家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生活重心和利益共同体,对原生家庭的关注和投入自然就会减少。
就像女儿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后,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放在自己的小家庭上了,和兄弟姐妹的联系也就慢慢变少了,这也是人之常情。
虽然兄弟姐妹,在父母离世后疏远的情况比较普遍,但这可不代表亲情就完全消失了。
有些家庭在经历父母离世后,反而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手足之情了。
就像李家四兄妹,父母去世后,本来因为各自成家都疏远了。
结果有一次老大突然得了重病,急需帮助,其他三兄妹二话不说,就一起承担起照顾老大的责任。
经过这件事,四兄妹重新认识到了亲情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团结了。
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天天在一起,但在需要的时候,还是会互相帮忙,一起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种在困难中体现出来的亲情,真的特别珍贵。